历史考研?
自2007年历史改为统考以来,经过三年的命题探索,2010的历史真题更加成熟和完善。2010的命题在遵循前三年规律的基础上有其新意和亮点:
1.在名词的解释中,增加了对历史文献的考察,如“准备外事始末”、“隋唐制度源流略论”等。
2.对于历史人物的考察,2010增加了弗莱明。
3.在史料分析中加入句读,就是给文言文加标点,其实就是断句。
例如:
官兵制度始于西魏周后期,准备于隋、唐。十二易小琪岳薇吴屯禹卫岳薇侯炜。左右两边都有将军统一各个政府的士兵。府中有副郎将军,将治坊主团,两院有将军。之后,他们会骑着车,骑着鹰。
(《新唐书》卷五十《兵制》)
府兵制度始于西魏、后周,准备于隋、唐兴。隋使十二卫,名曰夷魏,名曰魏,名曰吴魏,名曰屯魏,名曰,名曰。有将军来划分和统一各个政府的士兵。府中有郎将、副郎将、坊主、群主,互相统治。还有古代的骠骑和一车骑两院,都有将军。后来骑骠骑,鹰举将军,车骑副郎将军。不要放弃,郭毅。
(《新唐书》卷五十《兵制》)
这三类问题在之前的三年中从未被问过。
从考察的内容来看,既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宏观上,问答中的33个问题勾勒出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微观:台湾省首任省长刘铭传。
从考试内容的比重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重趋于均衡。
所以从今年的题型和考察的内容来看,今年的题型应该说是比较成熟的,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2010的历史考试比较适合随班就读的考生,尤其是跨考的考生,需要系统的学习历史基础知识。
二、2011年历史学研究生复习建议:
1,历史知识点综合复习,重在基础。
就试卷内容而言,四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容趋于均衡。2007年和2008年的历史试题以政治经济内容为主,思想文化内容约占总分的10%。2009年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内容基本趋于平衡,思想文化内容占总分的20%以上。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不要忽视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考研的考题是关于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需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分析,比如一场改革运动。只有这样综合分析一个知识点,才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强化基础知识。
2.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总结
无论是一个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了辅导书一背了之。自己整理和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才能回答出考场上见过的题,才能得高分。
3、以教材为基础
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阅读参考资料,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2007年历史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一直没有指定参考资料。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师大出版的教材是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4.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和横向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纵向联系。纵向联系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从而探究历史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税制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等。三年来,这方面在考试中得到了加强。2007年史料分析了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察了19世纪以来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即通过空间拓展,将一个历史现象与同时期其他地区的类似或相反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把一个历史现象与同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起来。比如19的60年代的中国和日本,在19的60年代之前遭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60年代出现了维新运动。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把握了历史的宏观观。2007年,我们调查了一战对中国的影响。2010调查总结了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点。
5、运用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要注意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
总之,同学们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还要善于横向和纵向的知识点,总结和梳理历史发展规律,最终如愿成为2011年的1号考生!
2010考研历史专业课点评及11年复习建议。
一、2010试题分析
1,选择题。从选择题的范围来看,主要侧重于基础知识点和记忆中的部分知识点,即考生的历史基本功。同时也考察了一些比较冷的知识点。还有一些内容是考察平时的知识积累,比如印欧语系。只要学过一点法语德语之类的外语,入门的时候都会介绍这个内容。哈德良在电影《勇敢的心》中修建了英格兰长城。
2.名词解释。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将成为考察的一个重点方向,这一点在试卷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增加了对人物的考察,不仅有对人名、名词的特殊解释,如弗莱明,还有对重要历史人物的作用。中国对古代历史上的北府兵和青苗法的调查,世界近代史上的彼得一世改革都有调查。
3.史料分析。材料来源是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这是适应各部分分值比例的共同命题。清朝的税制改革是一个常见的话题,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对中国古代的税制做一个专门的总结。第一道小题要求考生增加句子阅读,尤其是中国古代史,增加了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并没有增加难度。其实在我看来就是送分题。威尔逊的世界近代史14点宣言,凡尔赛体系对民族问题的影响,二战前德国的扩张是最基本的内容。
4.提问并回答问题。本文讨论的是西汉时期的藩属国问题。这个题目基本不难。本文讨论了20世纪20-30年代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争论。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可能会和其他辩题混淆。但考前辅导中强调的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总结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点。难度大,跨度大。然而,有两个因素降低了难度。第一,吴其本的教材详细论述了这个问题。我在辅导班说过很多次了,首先要熟悉教材。第二,考试前,我多次提醒大家注意古代世界各文明的历史地位。我相信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日本的自由民权运动作为一个问题很难,但是在我的教程里有一个名词解释。如果你记住了这个名词解释的内容,你应该会在问题中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
二、2010真题评论
自2007年历史改为统考以来,经过前三年的命题探索,2010历史真题更加成熟完善,但也凸显出部分命题思路变化过快的问题。积极的一面是,今年在史料分析题中增加了句子阅读,考察了知识点以及文言文能力。从考试内容的分布来看,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知识点在试卷中的比重趋于均衡。尤其是考前辅导预测的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将成为考察的重点方向,这一点在试卷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世界古代史的问题也符合考前预测古代世界各文明历史地位的考察。不太积极的一面是,大纲之外的内容很多,比如彼得一世的改革,虽然是比较简单的内容,考生也会回答,但在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比如弗莱明,虽然很多考生通过平时的积累对这个话题有所了解,但是迎合社会热点的痕迹还是太明显了。看来提议者对H1N1的感受更深。加强平时的积累,关注社会热点,是考生今后备考过程中值得参考的地方。
总的来说,今年历史统考基本达到了今年历史新大纲的要求,难度略有增加。相对来说,今年的选择题其实更合理,更符合历史统考的初衷,问答不偏不怪,是历史界的一个热门方向。只是名词解释里的弗莱明有点出乎意料。很多考生担心考前报名人数增加,分数会不会涨。估计现在这个担心可以放下了。
三、复习建议2011年
第一,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是我每年反复向你强调的。大纲要求考生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这对于一些交叉学科的考生尤为重要。一定要以基础教材和考试为基本出发点,突出基础知识中的重点知识。在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多阅读参考资料,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知识点,形成基本的知识框架。
第二,注意自己总结知识点。无论是一个班的考生,还是跨专业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都要自己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禁止买辅导书一次背完。自己整理和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和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才能回答出考场上见过的题,才能得高分。
第三,在全面复习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将中外历史融为一炉,将古今线索分而治之,尤其是在近代史的回顾中,需要充分认识到近代以来与日剧的全球化进程是建立在兼容的基础上的,世界各地的历史不再是孤立的。因此,进一步要求考生在复习世界近代史时,要把握整个世界的脉络,充分认识到中国近代史也是抽象的组成部分,而中国近代史要放在世界背景下解读。
第四,充分关注考前信息。经过多年的教学和辅导,老师可以对一些方向性的内容做出自己的分析和预测,考生在这方面要多加注意。同时,基础知识的复习也不能完全寄托在老师的指导上。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还是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