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一颗牙相当于买一辆宝马!“牙毛”总战略的暴利江湖

几年前,网上有一个评选活动,名字很夸张:

比贩毒更赚钱的十个行业。

这份榜单上排名前三的行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牙科,奶茶,眼镜。

有人计算过,中国有6543.8+04亿人,平均一张嘴22颗牙,总数是300亿颗牙。

任何业务乘以654.38+0.4亿都是不可想象的大市场,更别说牙齿了。

1

“种一颗牙相当于买一辆宝马。”

“牙齿危机”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

2065 438-2007年9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人牙周状况较差,人均缺牙6-9颗。其中,中青年(35~44岁)缺牙率约为36.4%;老年人(65~74岁)情况更严重,缺牙率达86%。

更夸张的数据来自2019《饮食习惯与口腔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有口腔问题的人群高达93%。换句话说:

平均每100人中,只有7人口腔正常。

冷热酸甜,不敢乱吃,半夜疼痛难忍,也影响形象...每个被牙齿困扰的人都有过拔牙换牙的冲动。

尤其是对年轻人,有些人甚至会取笑。秃顶,健忘,长斑,腰废,这一届90后,牙齿都没有了。

当你下定决心去看牙医,来到牙科诊所的时候,你傻眼了——

在媒体的报道中,有很多花大价钱换牙的例子:

2019上海的赵玉国(化名)种了两颗牙,花了6万多。

2018年,北京的余浩(化名)计划种植1颗瓷牙,总花费近3万元,相当于他当时近3个月的工资。

2017年,52岁的周女士到武汉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牙,打了14种植牙,固定了28颗牙,花了近20万元...

就连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叶林教授也感慨:

种个满嘴都够买宝马了!

一辆宝马大概40万人民币。在很多县,这些钱可以用来全款买一套房。

在6亿人月收入不到1000元的当下,看牙简直是天价。

而且因为现在一半甚至六成以上的牙医都是年轻人,所以几年前“90后正畸破产”的话题一度跃上微博热搜。

《中国口腔医疗行业报告2020》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种植牙数量将达到约406万颗,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种植牙市场之一,市场规模近6543.8+0600亿元。

这1600亿的背后,是无数人用真金白银堆砌的牙齿在困扰。

“别看牙,牙疼;我看完牙都心疼。”

——这恐怕是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2

种植牙的价格是多少?

面对这么高的价格,很多人捂着牙退缩:这颗牙比黄金值钱多了!

种植牙,为什么那么贵?

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剥离了种植牙的上游和下游。

这个行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上游:设备和耗材企业

中游:设备经销商

下游:口腔医疗机构

屠园干线网

在这个产业链中,上游的牙科材料极其昂贵。

一个硬性的现实是,目前国内90%的种植牙由于技术壁垒等原因被瑞士、德国、韩国品牌垄断。其中,ITI种植体在瑞士的价格约为6000-20000元;德国BEGO种植体价格5000-10000元;韩国低端的JUST植入要5000-8000元。

除了进口牙成本高,种植牙还要经过厂家、全国总代理、地级市代理、招标机构、医院等诸多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价格飞涨在所难免。

下游,费用主要来自牙医。

在很多人眼里,牙医的工作无非就是拔一颗牙,装一颗牙,很简单。但实际上,牙医和其他医生一样,专业性很强,培训成本很高。

专业牙医必须接受长期培训:

10年硕士+3年以上临床及依从性培训,合计13年以上。更何况学习时间长达16-17年。

另外,口腔诊疗也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工作,工作强度大,口腔手术的周转率每天都不能降低。在疫情期间,牙科是最长的医疗服务之一,因为

医生在磨牙的时候会把唾液和血液做成液滴。一旦患者携带任何传染性病毒,临床交叉感染的风险极高。

除了培训成本高,更关键的原因在于稀缺。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显示,我国有167227名口腔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占全部执业医师(含助理医师)的5.3%,平均每10万人拥有16.7名牙医,远低于韩国和英国的45名。

牙科人才的高成本和稀缺性使得他们的收费很高。

这一点在口腔医院龙头企业通策医疗的财报中也可以看出。其运营成本长期在55%左右,运营成本的主要构成是产品材料和医务人员工资,其中医务人员工资可占运营成本的70%。

换句话说,牙医是靠技术生活的工匠。

还有一点就是种植牙、烤瓷牙、洗牙、正畸、种植牙基本不在医保范围内,因为在现在的观念里,这些项目都不是治疗项目,而是“医美”项目。

费用高,医保不能报销。种植牙贵一点都不奇怪。

直线下降的“牙草”

300亿牙的业务,6543.8+0600亿的市场规模,只是一个很小的起点。

市场一扩张,资本就疯狂了。打开眼搜,输入关键词“牙科”,相关公司多达27437家。在牙齿美容、牙齿健康和牙齿修复方面,新成立的企业超过7000家。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一般的政策性医疗。2017年末,通策医疗的股价还在30元左右徘徊。但在2021,公司股价一度飙升至320元:

短短三年,涨幅接近10倍。

因此,通策医疗也被称为“齿中茅台”。

但谁也没想到,短短半年多时间,通策医疗的总市值已经减半,回到了起点。截至2022年2月15日,通策医疗总市值为499.62亿,市值缩水超过800亿元。

从高点看,通策医疗的股价已经跌了60%以上,几乎回到了解放前。

按理说,牙科市场这么火,通策医疗是头部企业,应该是繁荣的。为什么会遭遇如此暴跌?

在通策医疗的财报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2021前三季度,通策医疗营收265438+3600万元,同比增长44.16%。单看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5,438+02.44%,环比增长65,438+09.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88%,环比增长44.6%。

这个增速乍一看还可以,但由于机构普遍预期至少两位数的增长,所以真的是滑铁卢。

除了业绩上的失速,更重要的原因来自于集中采购。

去年8月,浙江宁波医保局下发了一份名为《关于进一步明确历年种植牙医保账户支付的建议(征求意见稿)》的文件,其中明确提到:

以“调整种植牙项目统筹医保支付标准”为工作目标,关于收费标准,写明“目录内国产品牌种植牙收费标准为每颗3000元,目录内进口品牌种植牙收费标准为每颗3500元。”

一旦真的降价,对通策医疗无疑是致命的打击。

据凤凰网财经统计,浙江省内通策医疗的毛利率高达46.9%,而省外毛利率仅为28.3%,相差近一倍。

更关键的是,通策医疗的大部分收入来自浙江省。2020年,同策医疗90%的收入将来自浙江省,光坑口医院将支撑同策医疗80%的利润。

图袁遗欧

一旦大本营被攻破,对利润的影响可想而知,也难怪市场如此担忧。

乐章结尾部

就在前几天,通策医疗又火了。

这次不是因为牙齿,不是因为业绩,不是因为股价,而是因为董事长。

2月7日,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剑明发了一条微博,透露了去景山寺烧香祈福的动态,却无意中暴露了自己违反当地防疫政策,“开门”进寺的行为。

这波“凡尔赛”被吃瓜群众抓住了。批评过后,他们都嘲讽道:

佛都真的有“元”人吗?

回顾过去,通策医疗通过一次成功的公立医院改制而崛起,成为a股首家医疗服务上市公司。以优质医院资产为后盾,通策医疗在客户资源、市场份额、商业模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并得到了市场的回报。

但面对时代的风暴,“烧香拜佛”是没有用的,忍着才是王道。目前无论是全科医疗还是牙科行业都是如此。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都会想起一位长者说过的话——

你以为他在风口浪尖,其实他在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