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中秋节是除了春节之外中国最隆重的传统民间节日。它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因为它正好是三秋的一半而得名。有的地方还把中秋节定在8月16日。
2.中秋节昵称:
中秋节,也称为团圆节。有些地方还叫中秋节、八月节、八月节、追月节、赏月节、拜月节、女儿节、中秋节、中秋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校正月亮”。
“团圆节”:中秋节的满月象征着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
“中秋”与“中秋”: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中秋”。而8月15日在“中秋节”,所以叫“中秋节”。
“八月节”与“八月会”:因中秋节适逢农历八月十五,故称“八月节”、“八月半”。
“月亮节”与“月亮节”:由于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亮节”、“月亮节”。
3.中秋节的起源:
(1)“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中,《礼记·月令》说:“中秋月育衰老,继粥饮食。”——大概意思是每年秋天(也就是“中秋”),(当地县政府调查户籍,登记老人),朝廷给这些老人粥喝。“中秋”就是“中秋节”的意思。
(2)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记载:“天子春拜太阳,秋拜月亮”——意思是天子秋拜月亮;朝拜太阳,暮拜月亮。
(3)中秋节的由来与农业生产有关,农作物在秋天成熟。八月中秋,是庄稼和水果陆续成熟的季节。为了庆祝丰收和表达他们的喜悦,农民们把中秋节作为一个节日。
4.中秋节“月饼”的由来:
隋末,唐骏出生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有了圆月的想法,唐军裴济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饷发放给军队,成功解决了因吸收大量反隋义军而衍生的军粮问题。
5.中秋节作为一个固定正式的节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在唐朝,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许多诗人在他们的杰作中写了关于月亮的诗,中秋节在唐代开始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
《唐太宗》记载:“八月十五日中秋节”。传说唐朝的玄宗在月宫梦游,得到了五颜六色的羽衣,中秋节的习俗开始在民间盛行。
6.“团圆节”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团圆节”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明朝的历史记载。
(1)《西湖游览记》中说:“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人们互送月饼,以示团圆”。它意味着农历八月十五日被称为中秋节,人们在这一天给朋友和亲戚送月饼,希望团聚。
(2)帝都风光简介也说:“八月十五,祭月,饼圆,瓜分齿,瓣刻莲花。.....嫁给省亲的人,总有一天会回到婆家,这就是所谓的团圆节”。——意思是在8月15日中秋节拜月。要求拜月用的饼要圆,用的西瓜也要荷花的形状...如果已婚妇女回到娘家,她也必须在这一天回到婆家,这意味着这一天是一个团聚的节日。
7.世界上哪些国家庆祝中秋节?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也是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传统节日。
(1)韩国:韩国人庆祝中秋节,也被韩国人称为“秋夕”或“感恩节”。“中秋节”在韩国有5天假期,是韩国一年中最长的假期。
(2)日本:日本人庆祝中秋节,在日本称为“十五夜”或“中秋节的月亮”。日本人也有在这一天赏月的习俗,日语称之为“月亮上见”。日本人一边赏月一边吃粽子,被称为“月见粽子”。
(3)越南:越南人庆祝中秋节。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会举行元宵节。在越南,孩子们在中秋节扮演主角。
(4)新加坡:新加坡人庆祝中秋节。新加坡一直非常重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因为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
(5)朝鲜:朝鲜人庆祝中秋节,在朝鲜称为“秋夕”。
泰国:泰国人庆祝中秋节,在泰国称为“祈月节”。
尼泊尔:尼泊尔人庆祝中秋节,在尼泊尔称为德赛节。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人庆祝中秋节,在印度尼西亚被称为“大月亮节”。(9)老挝:老挝人民庆祝中秋节,在老挝被称为“乐府节”。
(10)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主要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人)庆祝中秋节。在中秋节期间,马来西亚的华人必须做三件事:赏月、吃月饼和提灯笼。
柬埔寨:柬埔寨人庆祝中秋节,在柬埔寨称为“拜月节”。
(12)缅甸:缅甸人民庆祝中秋节,在缅甸称为光明节。
8.为什么这么多国家像中国一样庆祝中秋节?
(1)地理位置接近:这些与中国共度中秋节的国家都位于东亚和东南亚,这些国家都与中国相邻。
(2)文化相似性:这些地区的国家文化、风俗、传统相似,都属于汉文化圈。
(3)历史原因:历史上这些国家大多曾是中国的附庸国,有些国家直接属于中国的领土,直接受中国管辖。
因此,在8月15日中秋节,这些国家的拜月、祈月、赏月、团圆的习俗基本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