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历史

余姚的历史可以在文献中找到。自虞舜以来,就有“舜李庚山”和“虞藏秘图”之说。余姚在春秋时期属于越国,战国中期成为楚国的管辖地。余姚县建立于秦朝,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余姚撤县设市。1995,余姚被国务院提升为二类城市。余姚市素有县城之称,古城由南北两城组成,各具特色。北城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南城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时至今日,余姚历史城区原有的巷弄格局、街道规模、河网水系依然保存完好,与民居建筑共同构成了较为完整的古城风貌。

余姚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以三大历史文化闻名于世。一个是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1973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的物质和精神遗存,如稻作农耕、干栏建筑、划船划船划船、鸟崇拜和太阳崇拜等,足以让人叹为观止,被誉为“七千年前的文化宝库”。二是“姚江文化”。自汉代以来,余姚名家辈出,群雄逐鹿,故有“姚江人物天下第一”的美誉。三国时的虞翻是著名的易经学者。东晋的于首先发现了“岁差”;隋唐时期,虞世南被唐太宗誉为德、忠、博、辞、文五绝。在众多名家中,首推严子陵、王阳明、朱舜水、黄宗羲被誉为“四圣”,王阳明、黄宗羲被列为中国十大思想家。余姚因此被称为“中国东南最著名的城市”和“著名的文学之国”。三是浙东红色文化。抗日战争时期,梁龙余姚成为中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中共浙东区委、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部、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均设在梁龙余姚。在中国的领导下,浙东根据地的人民点燃了抗日的篝火,为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壮丽的诗篇。

余姚第一批历史建筑名录

(共50个名额)

序列号称为时间地址。

1铜陵亭青樟亭镇凤东村铜陵自然村

石人金石地张婷镇回龙村徐塔自然村2号官邸

3明善寺青大兰镇雅庄村明禅村

4甘渚安青大兰镇蓝欣村甘渚村

苗青大榄镇郑伊菲村米山自然村5号陈工

时宇祠堂青大栏镇大禹村6号

7青羊阁(青羊山丁小玲)三七镇叶家湾村

8中华民国三七市镇三七石村老街13号张故居

9郭旺寺青三旗镇二六市村后坊自然村

10陈氏二十七间大宅青三旗镇二六村官村桥自然村

11周清利街道蒋家渡村西江自然村蒋氏九方老宅

12和盛自然村,黄石老屋周清利街道盐湖村

13中华民国利州街道金冠村兴隆寺官培自然村

14中华民国利州街道金冠村双溪桥官培自然村

阳明街道龙泉社区现代路15许氏老宅(陈云来瑶住所)

中华民国阳明街北郊村16卢氏宗祠

茅沅青阳街老方桥老街17老房子

18赵启成堂青兰江街道冯村

中华民国苏家通光村金山新墅凤山街19号

20.民国凤山街闲情一小区傅佥路

21清四明山镇唐家墙门塘西村

22清名山镇塘西村唐氏宗祠

23 .天星寺清溪名山镇北溪村

24翁旧居

清大县尹达镇尹达村山旺店路

三官殿青林山镇林山村25号

青林山镇林城村新邵家巷26号,邵旧居

中华民国临山镇南临山村二巷陶旧居27号

28清代马渚镇斗门村前的自然村胡三居

29陈旧居与粮仓

青马渚镇竹北村后陈自然村

30乐安寺青马渚镇乐安湖村司前自然村

中华民国夏朗村夏朗街31洁美堂夏朗中街

32.石干老宅清朗峡街道甘家路东干村柳芳草

青石门镇海南村33号,石旧居

34谢氏六间房青泗门镇东街社区

35蔡青泗门镇东街社区

太和谢利公馆36号

民国泗门镇西大街社区

37朱旧居

中华民国泗门镇汝湖社区红桂路

青牟山镇村吴昂头自然村38号,吴故居

39贾伟祠堂青牟山镇牟山村后方自然村

双桂楼青帝堂街汤涤村40号

41皇家强门

清帝堂街道汤涤村北路68号

42胡加四合院——民国黄家埠镇五车堰村

43端堂寺

秦黄家埠镇黄家埠村冯佳自然村

中华民国陆埠镇书场巷谢家墙门街44号

青路埠镇兰山村向家45号项故居

张世青路埠镇甘溪村46号老房子

赵佳青路埠镇五马村47号祠堂

48钱的羌门

清河木渎镇芦山寺村郎树桥自然村

49玉华安清河姆渡镇车九村后安自然村

福泉桥清河木渎镇和睦村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