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故城的蔡姓。

三千多年前,蔡叔立国,蔡中兴国。后人以国为氏,故得蔡姓。天下姓蔡的人,祖根在上蔡。在宋人整理的百家姓中,蔡名列155。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蔡的排名已经上升到第44位。在台湾省,蔡的人口排名第八。毕竟蔡姓自称是周朝姬姓,《唐姓书·元和姓氏纂修》记载:“蔡叔,第五子,生蔡中虎,被蔡封侯,后为楚所灭,其后裔以国为氏。”周王室原姓姬姓,故蔡姓也称姬姓蔡。

上蔡县城西1.5km处有一高丘,是保存了3000年的蔡蜀都墓。从外观上看,先蔡侯墓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比我们农村常见的坟墓大了一号而已。墓前有三块石碑,挺拔,但年代不多。石碑前有一大片空地,上面有一个祭坛,显然是为蔡祖先的后代准备的。墓地四周都是高低不平的沟壑,空荡荡的,连树也没有。在这个北方寒冷的冬天,蔡蜀都的墓显得更加凄凉——好在蔡蜀都的陵园公园已经在建设中,那个时候经常有人来看望他。

开国之君蔡本来就是一个悲剧人物。军事政变失败后,他被软禁在蔡郊区。史书上说他“迁离而死”,他一定也是个性很强的人。上蔡县文联原副主席李说,在他心目中,蔡书渡并不是小人,软禁蔡书渡也是无奈之举。1997年,李写了一部豫剧——《蔡蜀都》。到了剧尾,蔡蜀都被取消了,被带到了监狱。周公旦亲自为他送行。最后一句是“长垛十里亭,秋风烟雨,杯中美酒浓,一切不言而喻”。李对说,恐怕只有和蔡蜀都知道历史的真实面目。

蔡树渡之子蔡中墓位于上蔡县蔡渡镇东北部,周口至上蔡公路旁。蔡中墓的形制与蔡蜀都墓相似,但规模略小。蔡中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睿智的形象。他在最低谷时努力治理家族,为蔡佳600年的建国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先生说:“时至今日,蔡氏家族的后代也分为两派。一派尊蔡蜀都为始祖,另一派认为蔡中更具代表性,认为蔡中是蔡姓始祖。”这是一个新事物。按照我的想法,只要蔡蜀都和蔡中是父子,谁是祖宗就不是一回事了!李还告诉记者,蔡蜀都墓附近有九座古墓。传说都是历代蔡侯之墓。近日,海内外蔡氏后人欲在此修建蔡侯墓。历史上蔡氏姓氏众多,有认真的学者专门统计了《二十五史》中所列的蔡氏名人,共有112,在所有姓氏中排在50名左右。著名的蔡氏名人有造纸术的发明者蔡伦、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蔡邕之女、泉州洛阳桥的建造者蔡襄、近代教育家蔡元培、革命先驱蔡和森等。

蔡氏家族是中国台湾省省的知名家族,在台湾省百家姓中排名第八,人口超过60万。

台湾省省蔡氏家族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经济实力雄厚,出了好几个世界级富豪。根据《财富》杂志从65438年到0989年的调查,台湾省的蔡万霖家族是当时世界第三大富豪。蔡万霖主政林园关系企业集团,总资产价值新台币3000亿多10年前;其弟蔡万才经营的富邦集团,资产也超过新台币6543.8+05亿元。除了家族,台湾省的蔡志勇、蔡、蔡锦基、蔡,都是国际知名的企业家,都知道自己的祖籍在中原的上蔡。据当地同志介绍,上蔡县土著蔡姓不多,但中国东南沿海和台湾省是蔡姓的主要聚居地。那么这些蔡氏后代是如何在国内外传播的呢?

看了蔡国的历史你就知道了,起初蔡国是因为楚国的迫害才迁居他国的。日本学者朱天广弘所著的《左石慧鉴》一书中有这样的评论:郭裁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归顺楚国的,也是对楚国最忠心耿耿的郭裁,但受迫害最多的是郭裁,对楚国打击最大的还是郭裁...历史上蔡姓的前几次大迁徙都与楚有关。战国时蔡在今湖北省巴东县、剑川县回国。后来楚国开发南方,先前迁居楚国的蔡国人迁到高蔡(今湖南常德市),建立高蔡国。后来高蔡被楚灭,一部分蔡国人回到沅水,西迁贵州,散居在二十多个县市。他们后来被称为蔡。

在蔡动乱亡国的几百年间,随着国家的逐渐衰落,人民四处漂泊。他们有的南下楚、吴,有的转战秦、晋、齐、燕国。这些远赴他国的蔡国人,都以蔡为姓,形成了较早的蔡氏家族。到灭亡的时候,蔡国人的足迹已经到了今天的河北、安徽、山东、陕西、湖北、湖南、贵州、江苏、江西等地。然而,当时绝大多数蔡移民仍居住在上蔡、新蔡和(皖西凤台县)一带。

据史书和蔡氏族谱记载,此后,蔡氏的迁徙与中原其他姓氏的流传融合在一起。蔡南迁的原因和时间与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大移民基本一致。第一次大迁徙发生在金代永嘉时期。当时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被称为“五乱中国”。金朝迁都南京,中原的世家大族纷纷南迁。当时济阳县的蔡氏宗族也南迁。他们四处迁徙,最后定居在今天的浙江一带。蔡默,济阳考城(今民间右)人,此时逃离乱世,南迁。永嘉是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所以蔡默被认为是济阳蔡氏的代表和蔡氏的始祖。今天,南方蔡氏后裔大多认为自己的祖根在河南济阳县。在他们的祠堂里,至今还挂着“济阳堂”的匾额。

济阳县在今兰考和境内,魏晋南北朝时期,这里形成了蔡门第。东汉大文豪蔡邕家族,是当时济阳有名的世家。在他之后,还有三国的蔡穆、阿魏尚书、晋代的大司徒蔡默、南北朝的刘宋官员蔡兴宗等等。至初唐,蔡氏家族名人辈出,成为历史上济阳名门。蔡仍然是兰考最受欢迎的姓氏之一。随着中国历史上几次移民潮,蔡氏后裔逐渐定居在江南沿海地区。宋元时期,中国人口流动频繁。到了明朝,全国各地都有蔡姓。明清时期,政府组织的有计划的移民活动也影响了蔡在全国的迁徙。

明清以后,东南沿海地区许多姓蔡的人漂洋过海来到台湾省,甚至到了菲律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先生对蔡移民台湾的历史非常了解。据他考证,早在明末清初收复台湾时,岛上就有姓蔡的人居住。他们有的随军在当地定居,有的从福建、广东到台湾定居。据《漳州史志》记载,明清时期从漳州七县赴台的蔡姓共有48人。经过几代人的繁衍,台北市中心、金山乡、万里乡、基隆市的名门大部分都是蔡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