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金清
金清桥是温岭历史上最长、最美丽、最重要的桥梁。位于新河披云山南麓,水如青龙,桥如长虹。桥因河而名,又因山南原有精英寺,桥在寺前,故俗称“寺前桥”。清代诗人裴灿英曾赞《庙前桥》诗:“前朝不知庙堂,今耸一桥。雁牙排,虹腰藏。云影依旧在外,潮水又在消退。不教人得病,则无此事。”
这座桥建于明代,嘉庆初年重建。该桥横跨金清港,为五孔石拱桥。栏杆上有浮雕,精致、细致、美观。柱头上雕有石狮、荷花、莲花,线条流畅,令人叹为观止。桥的两端有亭子,四角有金字塔形的屋顶。亭上有原匾,南曰“人不涉病”,北曰“水不起浪”(天台书法家仁美所书)。如今,只有北桥亭上的匾额。
据清代《嘉庆太平县志》记载,晋卿桥是“海口之要,县城之桥,其巨”,“巨工之强,可久矣。”新河曾流行“新河站四门,门在动。”“庙前有桥,桥中有五孔,洞中有航”这几个字形象地描述了金清桥在过去岁月里的繁华。由于金清桥的重要交通地位,桥的两侧聚集了大量的民居商铺,形成了桥街,构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综合体。
司前桥街也是一条明清老街,分两段与金清桥相连。每段呈L形,分布在金清港两侧。整条街颇为传统,多为两层木质建筑,街面铺着石板,古朴凝重。这条街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商业区,但现在已经非常破旧了。许多家庭已经搬出去了,一些房子已经开始倒塌,因为没有人住在那里。
河边也有一些家庭,还有人在桥边晒衣服。据我父亲说,这个地区过去比现在热闹得多。以前桥头有个书摊,附近有个烽火台。这是他们小时候在山上最喜欢的地方。我只能说,岁月变迁,只是时间的流逝不够。河边的古码头只剩下一些瓦砾。廊桥很好,但看起来像新建筑。没有发现任何历史铭文,但也相当古色古香。长桥卧波,极富韵致。乘凉很舒服。反正我一坐下就不想走了。徐来的凉风很宜人。不过好像还是有很多老人,这一带的年轻人大部分都走了。
去桥前,在庙前桥街闲逛时路过一户人家。好像是阿姨或者婆婆。她是我家的亲戚。当时觉得还挺神奇的。一直以来,对新河和金清的印象都很奇怪。我应该算是路桥金清,但我总是和温岭新河搞不清。我住在温岭,封闭在金清镇。我认为源头在这里。水与水相连,生生不息。这就意味着缘分不明,没完没了。你看,叫金清桥,但还在温岭。
金清的历史比较短,因为以前是水,所以应该算是路桥最边缘的部分,然后就是东海了。很多地名里都保留了“唐”、“敖”,以前是水,后来才填出来的,这也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大例证。但是,温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同时,温岭以水乡著称,是一个多河多桥的国家。明代嘉靖太平郡志有桥74座,清代嘉庆太平郡志有桥154座。
台州被称为“山水海城”,水和桥连接的不仅仅是地域,更是挥之不去的情怀和文化。
20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