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雷雨》的宿命论色彩

1.曹禺把描写的女性放在典型的环境中,使她们成为典型的人物,在典型的环境中表现出典型的性格。《雷雨》中,樊沂出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末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划时代的五四运动。曹禺将她置于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使她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剧变历史时期。虽然封建家庭的出生和成长给樊沂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但这并没有使她成为一个符合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模范妇女。相反,她为了反对封建枷锁,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努力“真正地活着”。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剧变,都给她打上了自己的铃铛,而这个时代的影响与她自身的背景、教养、特殊经历的融合,形成了她独特的个性,正如剧作家所说:“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新旧并存、矛盾交织是樊沂思想和行为的特点,也是新旧交替、充满矛盾的时代,形成了樊沂独特的个性。在曹禺的《日出》中,陈白露的悲剧根源在于社会环境。曹禺创作《日出》时,创作视野已经从家庭延伸到社会。《日出》以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人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城市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齐膝深的世界图景。有贪得无厌,为所欲为的剥削者;有挨饿受冻被欺负的受害者。陈白露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典型的环境中,从而形成了她典型的不健全的人格。她在这样一个肮脏的社会里挣扎:她追求自由的婚姻,嫁给了一个诗人,但婚姻的无聊最终使她幻灭;我曾经是一个明星,一个红舞女,希望有一个独立的生活,但最后却在虚荣的寄生生活中越陷越深,变成了一个在酒店里用美貌换取奢华美食和漂亮单身女人的交际花。她深知资产阶级社会的丑恶,尤其是资产阶级灵魂的空虚和道德的堕落,她对此极为厌恶。但她怀念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资产阶级提供的物质享受。所以导致了她的悲剧结局。2.曹禺善于将悲剧女性形象置于复杂的人物关系中,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来表现她们的悲剧命运。在《雷雨》中,曹禺首先精心设计了复杂的人物关系:1,周朴园和石萍:石萍被周朴园饰演后被抛弃,她为周朴园生下了儿子周平、周朴园和樊沂:樊沂是周朴园的妻子,她是周冲的母亲,却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3.石萍和桂露:石萍被周朴园抛弃后获救,嫁给桂露,生下儿子鲁大海和女儿四凤。4.四凤和周平:四凤爱上了她同父异母的哥哥周平并怀孕了,重复着她母亲的错误。5.鲁大海和周朴园:鲁大海,周朴园的儿子,在周朴园工厂工作。作为工人运动的代表,他被周朴园解雇了。6.周冲和四凤:周冲也萌发了对四凤的爱。与这种个人网络相对应的是,《雷雨》采用追溯到30年前的方式,即利用现在的剧推动过去剧的快速发展,从而交织出这种剧冲突的线索,现在的剧被迅速激发,冲向高潮。有了精心设计的人物网络和独特的戏剧结构,就相当于为悲剧女性形象的塑造铺好了舞台。借助这个舞台,樊沂、石萍和四凤的悲剧命运得以充分展现。樊沂是《雷雨》中最优秀的人物,她的形象塑造是通过激烈的戏剧冲突来完成的。在《雷雨》中,樊沂的人格表现为两种极端因素的结合:正常的追求和异常的复仇,以及爱与恨、善与恶、热情与冷漠、勇敢与懦弱的交织。她与周朴园和周平的冲突将她的“雷雨”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樊沂的身上,既有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子,也有资产阶级对个性解放的渴望。她是一个“半新半旧”的女人。在当时的社会里,她找不到自己生活的坐标,只好走向悲惨的结局。同样,在《原野》中,曹禺也将女主人公华金置于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去完成她的形象塑造。曹禺在金身上设置了两条情节线:一条是复仇线,她和秋老虎有着相同的仇恨对象——焦佳,秋老虎的复仇行为可以说是和她一起完成的;另一条是爱情线。她在邱虎和焦大明星之间选择了邱虎,这将大明星推到了一个痛苦的境地。这两条线索交叉,黄金的形象出现在激烈的冲突中。在与焦木的冲突中,金子不屈,令人同情;在与大明星的冲突中,金子显得坦诚迷人,当然也有对丈夫的不满和无奈。而她与秋胡的冲突,则显示了她性格中更深层的东西。就这样,曹禺塑造了一个爱恨分明、善恶交织的农村妇女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