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隍庙边上有名的园林是什么?

分类:生活> & gt交通出行

分析:

上海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南部老城区的东北角,北临富友路,东临安仁街,西邻上海城隍庙和豫园商城。是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以名胜古迹闻名海内外,1982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豫园最初是由明朝来自四川的上海使节潘云端为了侍奉他的父亲,明朝嘉靖年间的高级大臣潘恩而建造的。它被命名为豫园,因为它意味着“欢迎老亲戚”。豫园的修建始于明朝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完成于万历五年(公元1577),前后用了18年。占地70多亩。17世纪中期,盘石后裔逐渐衰落,园林逐渐荒废。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这一带的人集资买下豫园的一部分,重新整理。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豫园年久失修。当时,当地官员下令所有贸易办公室负责此事,并将其作为讨论的场所。* * *有21个行业各占一个区域,自己修。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入侵上海,占领城隍庙5天,园林损毁严重。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清朝勾结帝国主义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城隍庙,造成了更大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从1956开始整治,恢复景观30余亩。

现在豫园可以分为六个景点,每个景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入园不久,就能看到一大片假山,有山有瀑布,真的很漂亮。假山由江南著名假山艺术家张南洋创作的武康黄石组成,享有“江南假山之冠”的美誉。“翠秀堂”是假山中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麓,依山而建。崔子修堂绕过花廊,进入山路。有明代祝枝山写的“西山尚青”石刻。当我们到达山顶时,有一个平台,从那里我们可以环顾四周,一眼就能看到公园的所有风景。

从玉河斜到万花楼,有游廊、溪流、山石等景色,庭院多,景色小,很有意思。点春堂景区四周园林亭榭,廊廊相连,花木繁茂,泉水潺潺,有和秀堂、宝库等建筑。上海刀会首领刘力川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在点春堂设立总部。玉玲珑,玉华殿前的石峰,是豫园之宝。被誉为江南三大名石之首,有“皱、漏、薄、透”之美。据说是从乌泥井朱尚书苑搬来的,潘云端以为是宋徽宗收藏的花石纲遗物。面对玉玲珑的是玉华堂。雨花厅是明代的一个雅致的书房。书房里的书、画、椅、躺椅都是明代红木家具中的珍品。雨花厅前的玉兰树是上海最古老的市花树。

内园原名“东园”,原本自成体系,现在是豫园的一部分。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占地仅2亩。有各种岩石、池塘、厅堂、亭台,园内花墙、小回廊等建筑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清学堂”是公园的主体建筑,装饰华丽,结构精巧,精美绝伦。大厅东面有一条小溪,与长廊、花墙一起构成一个小庭院。院内景色紧凑,具有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园门外有湖亭、九曲桥、荷塘,也是豫园的胜景。

散布在豫园中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和木雕历史悠久,非常精美。《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生辰图》、《梅妻鹤》、《进京赶考》、《联众三元》等极具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

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自建成之日起就与书画结缘。明代著名画家王、董其昌、王世贞、莫世龙曾在豫园作诗作画。宣彤元年(公元1909年),高永、杨仪、、吴昌硕、王一亭等人在得月楼组织了“豫园书画展”,成为海上画派的起源地。经过多年的积累,豫园现在收藏了字画、家具、陶瓷等数千件珍贵文物。

在1999豫园建园440周年之际,* * *同志欣然应邀为这一江南胜景题词“海上名园”。刻有黄山施乐的碑石矗立在豫园大门处,成为豫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