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概况

民族概况

白族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以及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为1858063。使用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大多数居民讲自己的语言,汉语被广泛使用。元明时期使用“烧汉字”,即所谓的“汉字白读”。

白族先民在历史上被称为“滇燃”、“老”、“毛”、“白蛮”、“白蛮”、“贾敏”。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勒莫”。原住民自称“焚子”、“焚子”、“白妮”、“白刚”,意为烧人或白人。早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就有居民繁衍生息,过着半穴居的生活。秦汉时期,洱海地区与大陆的关系日益密切。公元前109年,西汉王朝将大量汉人迁到这里,并将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播到这里。东汉时改为永昌郡。唐朝时,耀州总督府就设在这里。后来建立了以夷、白祖先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907年,建立了以白端家族为主体的“大理国”,与宋朝处于宗藩关系。1253年,元朝在云南建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代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为流政策。清朝继续沿用明朝的政策,但任命了一些偏远山区的地方官员和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