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的织物扎染
传统扎染服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因其朴素独特的审美情趣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它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发展,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此基础上,现代扎染服装仍然保留了传统,现代扎染服装的设计与传统扎染服装有很大不同。研究现代扎染服装的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扎染的历史发展
扎染发展史扎染在中国起源很早,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扎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印染技术,曾在我国历史上辉煌一时。直到现在,它仍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些人。唐代扎染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并广泛传播。五代扎染仍然沿袭了唐朝的兴盛,继续发展。到了宋代,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制作精美的扎染制品上。后来随着战争的爆发,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欧洲化学染料的输入和扎染工艺本身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在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不再采用,只在一些偏僻的地方保留下来。现在我们仍然可以在云南大理、自贡、贵州、湖南等中国各地看到保存完好的传统扎染工艺。特别是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是我国传统工艺保存较好,生产规模较大的地方。
二、扎染的艺术特征
现在纺织行业的产品日益更新,技术更加先进,但是扎染的魅力是不可抗拒的。具体来说,扎染具有以下美学特征:
1,晕圈:晕圈是布料在染色过程中由于装订的松紧程度不同,吸收的颜色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纹理效果。在这种令人眩晕的过渡中,很自然地给画面带来一种朦胧的色彩。由于颜色粒子的穿透力不同,光晕效果带来抽象、梦幻、空灵的感觉,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
2.折叠:扎染是通过缝纫、折叠、捆绑等方式进行的,会使面料起皱。在染色的过程中,染料可能附着也可能不附着,结果是色彩斑斓,错综复杂,意味深长。折皱是在扎染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针法和褶皱形成的折皱在织物表面交错排列,形成独特的纹理。
3.浮雕感:扎染的浮雕感也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并且伴随着褶皱。褶皱没了,那种解脱感也就消失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装订和染色时的高温,一些点和面在拆线后仍有鼓包,并像浮雕一样精心雕刻在光滑的面料上,使图案具有立体感。这些像浮雕一样微微凸起的图案,在不同光线照射下呈现出微妙的颜色变化,色彩层次也更加丰富。
三、扎染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
扎染有多种防染技术。扎染的原理是将织物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捆绑,使未捆绑的部分被染色,从而形成一定的图案和图形。有两种基本方法:针缝法是用针线沿着轮廓线把描好的图案缝起来。一般来说,要求样板的轮廓不能太复杂,一个基本样板的轮廓要一条线缝好,不允许中途连接或打结。捆绑法是将织物的局部或整体直接用线捆绑并染色,具有制作速度快、光晕效果自然、形象粗糙或抽象等特点。
扎染技术的运用是否得当,影响着现代扎染服装的风格。每件衣服在设计上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同样,扎染服装的设计重点应该在千变万化的面料色彩和图案上,所以设计的变化不要太复杂。过分夸张的设计和繁琐的服装结构手法,不仅在扎染服装的面料上难以展现,而且会占得先机。现在的扎染服装是用服装而不是面料来扎染的。扎带分割线过多会影响染色效果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增加打结难度。现代扎染服装为了满足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弱化了部分民族风格。跳出了传统扎染图案设计的固定化、程式化的形式,在扎染图案中选择了抽象的几何神秘、单一的不规则图案或渐变的简约淡泊风格。
扎染一般分为单色染色和多色染色。单色染色是指用准备好的染料颜色一次染色。单色染色在操作技术上简单易掌握。多色染色是指对织物进行多次染色,使其呈现丰富多彩的效果。
第四,总结
扎染从一开始就是以应用为基础的,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应用。作为流传了近两千年的传统工艺,必须与时代相结合,才能获得新生。这是历史发展的现实和必然,我们无法否认。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扎染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也有其现代价值,在人文精神、情感寄托、对现代设计的启示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提倡民族设计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同时改变扎染服装品种单一、时尚感不强的现状,设计出具有扎染手工魅力并能进入市场竞争销售的现代扎染服装,发展壮大扎染服装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