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记录册怎么说?
关于成长记录簿有几种代表性的定义:
成长记录本是学生学习的记录,主要包括学生的作品以及对这些作品的反思。这些材料由学生和工作组成员收集,重点关注学生朝着预期目标前进的过程。
成长记录本由学生制作,教师保管。它应该是学生资料的系统集合,由学区内的大部分师生共同编撰,用于整个课程内容领域。
成长记录册作为一种评价工具,由学生和教师系统收集,用于检查学生的努力、进步、过程和成果,并据此解释许多正式测试的结果。
从上面的不同定义可以看出,建立全面、动态的学生成长记录,是指有目的地收集高中学生在中学阶段某一特定领域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进步和成就的相关数据。即收集和记录学生自己、老师、同学或社交媒体、社会各界人士制作的相关材料。
根据成长记录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有各种各样的成长记录,有各种各样的名称。比如:档案袋、档案记录、学习档案、文件夹、成长记录袋、成长足迹等。从这些名字中可以发现,不同的老师,不同的研究者对成长记录的理解不同,设定的目标也不同。另一方面,这也是学生个性多样化的表现。
成长记录簿的类型
根据所收集材料的特点,生长记录簿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1,展成长记录册:主要收集能体现个人成绩的资料。如他们的最佳作品、代表作品、获奖证书、奖牌等。
2.过程成长记录册:主要收集反映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个人表现材料,既有自己满意的作品,也有自己原创的、不成熟的作品。例如,一篇文章的初稿、修改稿和终稿可以收集在一个文件夹中。
不管是什么样的成长记录本,都应该包含我对所收集资料的反思。比如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的说明,每一个材料所包含的意义的说明,每一个材料的学习经历,情感经历,学习方法,学习心得。
无论是演示还是过程成长记录本,都是随着时间的进步而不断完善的过程,是对人的成长发展过程的直观生动的记录。在创建和生成个人成长记录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足迹,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进步,减少纸笔测验中个体之间横向比较带来的竞争焦虑。它能真实、高效地评价学生的发展。
面对成长记录册,老师应该怎么做?
■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体验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问题解决式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得以体现,注重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结合,引导学生用脑思考、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在生活模拟、情景体验、游戏活动、角色扮演、技能操作、讨论交流、实验制作、考察参观、公共服务等方面,
■突出评价激励。
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因此,要重视评价的教育和鼓励,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及时鼓励,不断引导他们进步。
■关注评估过程。
重视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教师不应强调终结性评价,而应注重符合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教师要在每次课后及时了解教学效果,认真反思,不断改进教学。
■倡导多元化教学评价。
评价标准是多维的,包括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主体多元化,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评价手段多样,有观察记录、活动记录、调查报告、竞赛评比、成果展示、建立成长档案等。中高年级也可以用笔试。
■注重丰富评价渠道。
对学生社会性发展和品德发展的综合评价,可以与班主任品德评价、少先队鹰斗等学校相关评价机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