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童话纪录片:一本书,一座城
晚上,我怀着一种漫不经心的样子,点开了一个“一本书一座城”的短视频,瞬间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于是赶紧找到出处观看。
第二季开始看。
《一书一城》以一本书的视角切入城市,讲述城市的历史、人文、风土人情,融合中西文化,表达个人的文化情怀。形象优美,情感细腻,风格清新。每一集都根据作品本身的境界和城市本身的气质形成独特的风格。
在第二季中,摄制组花了两年时间,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通过Xi、银川、乌鲁木齐、福州、圣彼得堡、伊斯坦布尔、布拉格、罗马八座城市的大作家作品,寻找最深刻的城市精神,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展现城市的文化基因,从而透视新丝绸之路上古老文明的前世。
有的作家喜欢在同一间屋子里写作,比如卡夫卡,有的喜欢周游世界,比如卡尔维诺。卡尔维诺像游侠一样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最后把自己对城市的所有印象和期待都写进了这座看不见的城市。在他的书中,完全没有提到罗马,罗马就在其中。
横跨欧亚大陆的千年古城伊斯坦布尔,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曾建都的城市。在西方人眼里,它代表着东方的神秘;在东方人眼里,它代表着遥远的征服。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布拉格,我会选择卡夫卡式,指的是卡夫卡神秘、荒诞、超现实的气质。布拉格曾经是欧洲的中心,但却屡遭邻国列强入侵。它被反复占用,以确保世界上最好的建筑的存在。这座城市之谜的钥匙就藏在这里,拿着钥匙的人就是卡夫卡。他平静而赞许的话语,在接下来的65,438+000年里,照亮了整座城市。
“温度计越低,城市看起来就越抽象。零下25摄氏度已经够冷了,但是温度还在下降,好像人、河流、建筑都要清理了,抽象的概念都要被埋葬了。”这是俄裔美国作家约瑟夫·布罗德斯基在他的散文《更名城市指南》中描述的圣彼得堡的冬天。到了这个城市,我才会明白,冷漠和抽象是什么感觉。在这里我想跟随brodsky的向导,看看这个城市。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多年来,由于交通不便,这座塞外边城只存在于大多数人的想象中,而这种想象很容易走向极端。人们有时会把它想象成风景如画的雪山牧场,牛羊遍地,瓜果飘香,有时又会把它想象成经历过狂暴风雪的村庄,充满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寒冷和碰撞。
镇北堡西画室的主人张贤良,生前就葬在他居住的四合院里。这是他内心的平静,在这里他获得了他一生都在寻求的平静和庇护。他的墓志铭上,留下了六个字:来了又走。最终,一个作家唯一能活下来的,就是他的作品和散落在作品中的印记。走过银川的大街小巷,银川可能是他身体的盛宴,灵魂的死亡。
这座海滨城市,总是静静地躲在人们的视线之外。“海纳百川,海纳百川”,这是福州人对这座城市的总结。在中国历史上,国运败坏的北方人是逃不出这里的。是福州的山水庇护了他们,让他们定居于此。福州人让这座依山傍水、临海而居的城市成为福地。但“福”字背后,是福州人的奋斗历程和独特的安身立命哲学。
半个世纪前,少年贾平凹第一次站在Xi安钟楼上的时候,一定为这座古都准备了很多华丽的词藻。但是半个世纪过去了,千言万语只变成了一句话。毕竟,Xi安是Xi安,如果你想写中国,你绕不开它。而《老Xi安》是他为Xi安准备的一份丰厚的文学礼物,他在那里生活了大半辈子。
一本书,一座城。纪录片采用360度沉浸式舞台场景,通过舞台剧、片段阅读、图文插入等方式,呈现书的情节冲突和人物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