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关于东宁要塞的短文,题目550左右。

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关东军在亚洲修建的最大军事要塞,是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重要证据之一。

第一,东宁要塞是东北最后一个敌占区。

65438+65438 0933+10年10月,日本关东军分别从万芦沟和铜沟进攻东宁县(三岔口),驻守东宁的抗日救世军在王德林的领导下奋起抵抗。最后因为救世军弹药耗尽,束手无策,被迫放弃东宁,王德林被迫放弃东宁,带着包括家人在内的600多人撤退。东宁也因此成为东北三省最后一个沦陷区。

二、“东方马奇诺防线”——东宁要塞

东北沦陷后,关东军在中苏、中蒙、中蒙边境修建了17座军事要塞,其中东宁要塞是规模最大、功能设施最强的一座。据考证,东宁要塞东与俄国接壤,南起东宁县大肚川镇干河子沟,北至绥阳镇王艳庙,前沿宽110 km,纵深50 km。由北天山要塞、马达山要塞、三角要塞等20多个要塞阵地组成的军事要塞群。此外,为了完善东宁要塞阵地的设施,关东军还在东宁修建了大量配套设施,包括公路、铁路、军用仓库、兵工厂、医院等设施,构成了作战区、安全区、支援区三线部署的大型军事基地。东宁要塞因其分布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齐全、防御强、攻击力强,曾被日本关东军称为“东满永久要塞”、“东方马奇诺防线”、“亚洲最大军事要塞”、“前沿一级阵地”。

第三,东宁要塞是埋葬大部分劳工的地方。

东宁要塞是17日军阵地中中国劳工最多的军事要塞。东宁要塞1934年6月至1945年8月,日军强行征用大量中国民众和战俘作为劳工修建边境设防工程,完工后将其大部分杀害以保守秘密。根据东宁军事要塞的工程规模和工事强度,专家分析,如此庞大的在建军事工程,至少要使用1.7-20万中国劳工。东宁县老城子沟村两万平方米的劳工坟,是当年日军集中埋葬劳工的地方。根据专家的考证和幸存者的证词,埋葬在这里的4000多名劳动者只是修建堡垒外围的劳动者中的一小部分,而大量秘密修建军事堡垒核心工程的劳动者被屠杀后埋葬在哪里,至今不得而知。“东宁劳工坟”是埋葬劳工人数最多的地方。它是历史时代留下的铁证,是中国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1999,1年6月,黑龙江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做了标志说明。

东宁要塞是远东战役的第一枪。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本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以1.7万余人的兵力,从三条战线越过中苏边境,进入中国东北。在东北抗联88旅的配合下,向日本关东军发起总攻。第一个进攻日军的是苏军第一方面军第25军,部署在东宁对面,下辖39军和17军。9日零时刚过,苏联第39军冒着大雨,避开前方日本关东军建立基地的地区,从法德夫卡越境向驻扎在东宁的日本关东军,打响了苏联红军在东北的第一枪。东宁因此成为远东战役的爆发点。

5.东宁要塞是二战的最终目的地。

1945年8月9日零时,苏联红军在火炮、飞机、坦克的支援下,分三路进攻东宁要塞。日本关东军一部分向毗邻方向撤退,另一部分留在要塞阵地继续抵抗。15年8月,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后,驻扎在东宁胜红山要塞的日本关东军132旅第783旅,由于通讯设施被苏军完全中断,仍在进行殊死搏斗。几经激战,苏军久攻不下。为了不影响战局,苏军主力继续向东北推进,在这一带集结了106号楼。经过几天的激战,苏军把投降的日本关东军第三军后勤参谋高野定夫绍佐带了进来,在堡垒里向日本关东军传达了天皇的投降书。经过几次投降,东宁圣虎山要塞阵地的901日军从地下工事里拖出150具尸体,扛着白旗。至此,二战最后一场战役在东宁要塞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