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购和首付不能超过。3月,近20个城市的人才政策与购房挂钩。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为了应对疫情,中国出台了很多房地产政策。中原地产数据显示,在2月份75次打破历史纪录的基础上,* * *出台了60条房地产相关政策。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交易回暖,政策在收紧的同时也在放松。宽松仍是增加房企资金流动性,措施主要有降低房屋预售门槛、降低房企税费等。当务之急是规范市场行为,包括稳定房价、规范首付、防止过度营销。

值得注意的是,3月有4个城市撤回救市新政,涉及限购、首付、限商。可见,这样的限制性政策是无法打破的。

鉴于目前市场回暖与市场正常水平仍有差距,业内呼吁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出台鼓励真正自住和改善性需求的政策。

政策重在“拯救企业”,缓解现金流压力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由于多个地下线下的售楼处和中介门店关闭,房地产市场销售严重受阻,房地产企业现金流陷入危机。为了“救企业”,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为人才购房松绑、缓缴公积金、降低房屋预售门槛、减免税费等。

据不完全统计,2月份,全国有40多个城市。针对当时停工停业的情况,出台了缓缴土地出让金、延长开工和竣工时间等扶持政策。甚至有些地区为了缓解企业流动性困难,提出银行不能盲目放贷、断贷、压贷。

3月份,随着房企复工,十几个省市继续支持房企经营,包括广州、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以及东莞、江门等三四线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作为疫情重灾区,为了让房企有序复工,开展营销,提出了放宽预售许可、提高预售监管资金使用效率等措施。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总结,3月份房地产政策分城施策的特点非常明显,在延续2月份政策内容的同时,重点仍然是通过降低房屋预售门槛、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房地产企业经营

具体来说,与2月份政策不同的是,政策利好延伸至复工。如成都市对文化旅游产业功能区、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和及时复工的文化旅游企业增加租金补贴。

此外,延迟缴纳住房公积金的政策也被很多城市采用。比如上海提出因疫情不能按时足额缴纳住房公积金,可以申请延期。

四城撤回“救市”政策,突破限购、首付限制并不容易。

事实上,在3月份,一些城市出台了非主流政策。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各地售楼处陆续恢复,但市场仍难摆脱“冷清”。因此,一些地方不得不调整楼市政策来提振需求,为住房需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包括契税补贴、放宽购房限制、降低公积金首付等。

“在各种刺激经济复苏的政策满天飞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一些地方政府在一些领域随意搭便车或扩大刺激政策,导致政策纠偏。”程健联合创始人袁这样说道。

继2月份河南驻马店将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从30%下调至20%后,3月份仍有部分城市试图在需求端突破,以刺激市场。然而,它的结局却不可避免地流产了。

3月,4个城市发布的楼市政策被撤回,其中广东广州、山东济南、陕西宝鸡出台“一日游”政策,而浙江海宁在公布后不到两小时就被紧急撤回,最具代表性。

3月24日,海宁提出,首届尚云房博会期间(3月25日-4月24日),暂不执行“非海宁户籍人口限制在海宁购房”政策。消息发布后,市场一片哗然。"为了避免过度解读,这项政策最终被撤销了."海宁相关主管部门这样解释。此后,海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也出台了《2020年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要点》,重申“房不是炒的”。

虽然表面上是为“云宅博览会”定制的促销措施,但实际上意味着放松限购。张大伟认为,该政策之所以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它突破了底线,相当于取消了鼓励炒房的限购政策。

被视为突破底线的政策还包括降低首付。3月12日,宝鸡市要求“各银行要积极争取降低首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这也是地方政府首次明确降低首付的政策声明。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强烈信号意义的政策,也在不到12小时的时间里,从官方网站宝鸡市人民政府撤下。

与“限购”具有同等调控效果的“限商”政策也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挑战。3月4日,广州市政府发布的第二份通知中,删除了“广州市商业服务项目不再限制销售对象和最小分割单元”的内容。这也意味着取消之前的“不得经营”条款。

张大伟认为,目前已经退出的政策基本都是刺激市场而不是稳定市场的政策,能够实施的政策基本都是救企业而不是救市的政策。

生存政策以人才和公积金为主,近20个城市的人才政策与买房挂钩。

“有房不炒和支持刚需买房并不矛盾。为了应对疫情的影响,针对刚需出台了一定的利好政策,并加以改善,这并不违背楼市调控的原则。”张大伟这样说。

因为“一日游”的政策,大部分城市都出台了相对谨慎的政策。从幸存的房地产政策来看,以人才政策和公积金政策为主。

据中原地产统计,3月份全国有近20个城市发布各类人才政策,基本都包含了与购房相关的条款。事实上,人才成为房地产政策调控的窗口。2019年,全国有超过170个城市发布了不同的人才政策,比2018年同期增长了40%以上。2020年一季度,50多个城市整体发布人才政策。

其中,广东省江门市提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非本地户籍居民家庭,可新购一套商品住房。浙江温州为符合条件的人才购房提供5-7折优惠。天津对落户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京转项目放宽落户和购房限制,但附加三年销售的条件。

据张大伟分析,人才政策并没有那么敏感,地方政府在出台政策时也逐渐谨慎。与“一日游”政策相比,通常不存在人才政策退出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在城市管理局的指导下,3月三四线城市住房补贴、公积金贷款等政策全线飘绿。

3月23日,榆林市出台政策。对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居民,3月、4月、5月契税补贴比例分别为50%、40%、30%。购买新建商业、写字楼的,最高补贴不超过1.5万元。

3月27日,柳州将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上限调整为40万元,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为20%。1套住房的居民家庭,为改善居住条件,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30%。

经常规范市场政策。地方底线政策还会带头吗?

虽然3月份政策以利好为主,但相比2月份,规范市场行为的政策也在陆续出台。

3月4日,广东东莞提出,房企对未售房屋申报价格调整幅度不超过5%,下调幅度不限。此举是为了防止新房价格随意上涨。

3月30日,贵阳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品房购买首付、网签、过度营销等销售行为监管的通知》。其中,在购房首付方面,严禁房企和中介机构违规提供首付融资。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随着近期各地放松购房政策,各种营销乱象开始增多。当市场交易稍有活跃时,就需要规范当前的房屋交易市场秩序。

从目前来看,虽然3月份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较2月份有明显回暖,但仍未恢复到正常的市场水平。对此,张大伟认为,房地产企业资金链压力加大,地方政府应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出台政策稳定自住刚需和改善型需求,避免4-5月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可能。

严跃进也认为,随着个别地方政策的“暂停”,地方政策的出台会更加保守,尤其是在住房政策的出台上。其实现在的政策主要是放松,各地的政策动作只要不违背大原则,都应该支持。

不过,仍有业内人士认为,3月份的“停摆”政策也将影响未来的政策走向。但是在地方财政的压力下,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也有很多政策会考验底线。

程健联合创始人袁认为,从政策整顿的角度来看,已经透露出明显的信号。“房住不炒的大方向不会变,但及时调整政策应对疫情是大概率事件。更多的政策将围绕供给侧展开。即使在销售层面放开,也是从放开销售条件和适当恢复销售行为入手,而不是直接快速调整对购房者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