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的致癌原理

幽门螺杆菌的致癌原理

根据幽门螺杆菌的致癌原理,幽门螺杆菌不需要胡乱根除。根除幽门螺杆菌最大的原因是可以有效预防胃癌,降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发病率。幽门螺杆菌的致癌原理。

幽门螺杆菌1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癌原理在致癌物列表中。

幽门螺杆菌,一种细菌,其实由来已久。它与人类的关系可以追溯到5300年前。1991年,在一座冰川中意外发现了一具青铜时代的人类木乃伊。科学家在他的胃里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证据。人类认识幽门螺杆菌的历史也是曲折而漫长的。早期人们一直认为胃液是强酸环境,细菌不可能存活。直到1875,一位德国解剖学家发现胃粘膜中存在螺旋状细菌。在随后的100年间,世界各地的许多医生或学者都发现并报道了胃粘膜表面的这种螺旋状细菌,但由于种种原因,都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擦肩而过。

65438年至0982年,澳大利亚病理学家罗宾·沃伦(Robin Warren)与内科医生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合作,最终在实验室成功分离培养出这种螺旋细菌。然而,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当时医学界主流医生的质疑。马歇尔博士四处碰壁,一怒之下,亲自喝了一杯含有大量幽门螺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他在自己身上成功诱发急性胃炎。在随后的10年间,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的证实,医学领域的概念开始逐渐发生变化。1994,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发布指南,承认大部分消化性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并建议抗生素治疗。2005年,马歇尔和沃伦因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幽门螺杆菌与致癌作用有关

幽门螺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的胃和十二指肠中,被明确认为是消化性溃疡、胃癌、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等常见病的致病因素。随着环境致病因素的推动,会加速粘膜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导致畸变和癌变。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在世界各国和地区,许多大规模人群干预和随访研究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30-40%的胃癌发病率,促进胃黏膜病变的逆转。即使是胃癌或胃腺瘤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仍可使异时性胃癌(间隔6个月以上的第二原发性胃癌)的发病率降低50%。但是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不代表会变成胃癌。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胃癌的概率是万分之五。它是客观存在的,但不代表癌症真的会“来”,不必过于惊慌。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很简单,那就是:进食。

不干净的餐具、未煮熟的牛排、生鱼片等。,甚至接吻也可能被感染者传染...孩子通常是被同住的长辈传染的。* * *使用餐具杯子,口对口喂食等。是细菌入侵的最有利手段。就在几天前,美国有研究人员发现,在苍蝇的腿和翅膀下面,也会隐藏着幽门螺杆菌。不要吃被苍蝇“偏爱”的食物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征兆?

1.幽门螺杆菌可诱导胃酸分泌,导致胃酸反流和恶心。

2.胃痛。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肠胃不适,但它也成为了当代年轻人奋斗的“象征”。

3.口臭。口臭可以说是幽门螺杆菌疯狂繁殖攻击下最直接的结果。

如果出现这三种症状,不要认为小猫病了,去医院检查一下。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检查最简单的方法是C14和C13的呼气试验,也可以做胃镜检查。

如果查出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一般的方法是服药根除细菌。用于溃疡愈合的抗生素疗法通常需要两周时间来清除细菌。比如传统的三联疗法和改良的四联疗法。我们可以在生活和行为上采取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措施,即饭前便后洗手,尽量采用分餐制,勤消毒餐具,不要给孩子嘴对嘴喂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于幽门螺杆菌的争议

但是如果发现了幽门螺杆菌,但是没有任何症状,身体也很好,还需要吃药根除吗?这个问题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争议。

许多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降低哮喘、胃食管反流、鼻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概率。杀与不杀真的取决于每个人自己的肠胃状态。当大量使用抗生素杀灭幽门螺杆菌时,也会影响人自身的健康。

无论如何,我们知道幽门螺杆菌虽然会伤害我们的胃,但不一定会导致癌症。但携带者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去医院检查,听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的致癌原理2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癌的概率为1%。幽门螺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高危因素之一,这意味着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患胃癌的机会,但并不是只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才会导致胃癌。检测到幽门螺杆菌感染,积极治疗可以根除。如果幽门螺杆菌在胃内长期存活,会加重胃黏膜的糜烂,长期可能出现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幽门螺杆菌已经伴随人类超过5万年了

据悉,幽门螺杆菌是在5.8万年前随着史前人类的迁徙从非洲传播而来的。这说明幽门螺杆菌不是近代才出现的,只是以前因为医疗技术的落后才没有发现。它是我们的“老朋友”。

既然已经伴随我们几万年了,那么像今天这样随意清除幽门螺杆菌真的好吗?研究人员通过大量实验给出了答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好处并不是绝对的,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过程可能会引起胃肠道菌群紊乱,导致其他致病菌的增加,增加肠道感染的风险。

消灭幽门螺杆菌,要权衡利弊。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幽门螺杆菌并不需要胡乱根除,所以当我们面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时,要权衡利弊,再决定是否需要根除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大原因是可以有效预防胃癌,降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慢性胃病的发病率。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不同阶段胃癌的发病率。业内权威专家Sugano教授指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54%的胃癌风险,未根除的对照组约有4.3% (480/10 ~ 149)在2005年发生胃癌。

但考虑到胃癌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单独强调根除幽门螺杆菌对预防胃癌的作用,所以专家总结了哪些人群需要积极根除幽门螺杆菌:

1,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LT淋巴瘤等胃病的人;

2.有胃癌、胃手术或相关家族史的人;

3.打算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的人。)或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等。)很久了;

4.其他经消化科专家诊断并建议积极根治的人群。

至于小孩、老人或者没有胃部症状的人,没必要紧张,只要持续关注自己的健康就好。

幽门螺杆菌致癌原理3医院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有四种检查,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1测试是常用的碳13呼气测试方法,需要空腹进行。

第二项检测是碳14呼气试验,因为有放射性,不适合部分人群,所以使用前必须确定后果。

第三种检查是抽血检查法。这种检查方法不限,但只能结合呼气的方法来判断。

第四种检查是很少使用的生化检查。这是通过检查我们大便中的成分来判断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它是唯一能在胃中存活的微生物。幽门螺杆菌主要生活在胃黏膜的位置,消除幽门螺杆菌非常困难。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抽血和呼吸两种方法,还有一种生化方法,即金标尿素酶抗原标本检查,还没有普及,只有部分医院有。主流的检查方法是通过血液和呼吸。不同情况的患者有不同的检查方法。检查幽门螺杆菌时,一定要向医生说明情况。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前其实已经很成熟了。为了大家的健康,如果发现肚子不舒服,一定要尽早去医院,排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如果有感染,一定要积极配合治疗,尽快恢复,避免胃癌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