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奥加尔科夫元帅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国家分崩离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美国是军事信息化的“领头羊”。

90年代初,世界各国还在“钢铁洪流”的传统战争中打转,美军却以一场“海湾战争”震惊世界,也让整个华月集团彻底丧失了斗志。

单看“海湾战争”,美国可以说领先世界20年,但在真正的冷战后期,美国真的脱颖而出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在军事领域,美苏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至少在理论领域,苏联并不落后,甚至领先于美国。

以“信息战”为例。苏联比美军更早注意到这方面。苏联奥加尔科夫元帅倡导的“信息革命”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战争蓝图。

奥加尔科夫元帅曾担任苏联总参谋长。上世纪70年代,他研究了美国的越战经验,结合微电子和卫星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军事技术革命”,在苏联进行改革。

可惜,看透了人类未来的奥加尔科夫没能改变苏联。在上苏联的巨大阻力下,他的改革被叫停,他本人被发配到下军区领兵。

在大洋彼岸,美国人捡起了奥加尔科夫的理论,最终完成了自己的军事改革。

奥加尔科夫是什么样的人?他的“军事技术革命”理论从何而来?元帅的改革失败了。后人如何评价他?

一、奥加尔科夫:从苏德战场到“突然战争”

1917 10 10月30日,奥加尔科夫出生于俄罗斯特维尔。他的民族名字是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奥加尔科夫。

虽然奥加尔科夫的家庭是俄国农奴,但他出生时赶上了十月革命,所以他是苏联第一代“在红旗下长大”的人。

奥加尔科夫家有三个儿子,他是老二。在苏联早期,他们一家靠种地过着拮据的生活。

1927年,奥加尔科夫刚满10岁。这一年,特维尔爆发了一场伤寒疫情,奥加尔科夫的父亲得病后去世,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奥加尔科夫与哥哥和母亲相依为命,一个坚强的母亲支撑着家庭,养育了三个儿子。

等到奥加尔科夫长大后,苏联已经进入稳定后的高速发展模式,中国集体农场的教育和医疗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几乎每个苏联孩子都能得到相对优质的教育。

初中毕业后,奥加尔科夫去了中学学习农业机械维修。中专毕业后考入军事技术学院深造,在古比雪夫理工学院学习三年。

1941年,刚从军校毕业的奥吉尔·科夫去苏芬边境服役,那是苏联在“冬季战争”中夺得的新领地。

当时苏联已经得到了德军可能进攻苏联的消息,但是苏联高层过于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生效,把这个消息归为谣言。

结果,1941年6月22日,德国及其附庸国派出550万军队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当时,奥加尔科夫在“列宁格勒军区”服役。几乎在德国入侵的同时,芬兰人也对苏联发起了进攻。奥加尔科夫跟随军队撤退,绕过列宁格勒入口撤退。

此后两年,列宁格勒遭遇了近代最残酷的“攻城战”。德国和芬兰军队包围了列宁格勒,导致该市数百万人死于饥荒。

奥加尔科夫在包围圈里战斗了两年多,熬过了饥荒和残酷的战争。直到1944年列宁格勒被清剿,奥加尔科夫才加入反攻队伍,参加苏军对纳粹德国的“十击”。

作为工程学院的高材生,奥加尔科夫是一名“战术工程师”,很少去前线放大螺栓和刺刀作战,这让他在多次激战中化险为夷。

1945战争结束前,奥加尔科夫已经是作战部长,并获得少校军衔。如果继续西进,很可能会爬到中校甚至上校的位置。

但遗憾的是,他在匈牙利战场负伤,最终没有参与进攻德国。

二战胜利后,奥加尔科夫从匈牙利回国,不久他就结婚了。他的妻子是受伤期间照顾自己的护士。

战后最初的10年间,奥加尔科夫在远东服役,致力于苏联工程兵系统的建设。20世纪50年代末,他被授予少将称号,并进入总参的伏罗希洛夫军事学院深造。

上世纪60年代,奥加尔科夫已是苏联军区首长,他凭借出色的军事训练成绩和高瞻远瞩的理论著作在军中声名鹊起。

二、信息战:苏联早起赶晚集。

奥加尔科夫擅长军事理论。70年代被召入苏联红军总参谋部,负责红军战略规划。

当时美苏争霸正在升温,苏联在军事上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要时刻放“烟雾弹”迷惑美国。

奥加尔科夫是负责释放“烟雾弹”的人。他创立了苏联著名的“战略欺骗部”,这是苏联专门为侦查美军而设立的情报部门,一度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

在苏联的这种“败局”中,奥加尔科夫学到了《孙子兵法》中的“可而不可,用而不可”。

他让苏军把大量假武器拉到军事基地,故意让美国侦察机和间谍卫星拍下来,让美国误以为苏联有“黑科技”。

此外,他还在阅兵时拉出一些只有铁皮的超大号“洲际导弹”,刊登在报纸头条,宣传苏联导弹的装载量,恐吓美国人。

这些招数的目的就是恐吓美国,美国也确实被忽悠过很多次,高估了苏联武器装备水平,让美军在超出自身实力的科技项目上浪费了大量军费。

但是,奥加尔科夫知道,苏联和美国的国力差距很大,美军的装备水平迟早会把苏联甩在后面。

转眼间,越南战争爆发,世界各国都在盯着美国在越南的表现。

这场战争是美国自朝鲜战争以来的又一场苦战。美军在丛林里和越南* * *玩捉迷藏。在北越山区,美国飞机到处狂轰滥炸,但对战略目标没有太大作用。

美军遇到的问题,也是当时世界各国军队遇到的问题。

当时美军试图炸毁一座“清华桥”。从1964到1969,美国空军投下了一万多吨炸弹,但这座桥几乎完好无损。越战期间,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面对传统武器的低效,美军终于拔出了激光制导武器。

1972年春,美军用20枚制导炸弹炸毁了此前被万吨炸弹连续轰炸的清华桥,在军事领域引起了震动。

根据苏联的计算,制导炸弹的轰炸效率是传统铁弹的100倍。美国的“宝石路”炸弹可以摧毁一个军火库。

但如果让轰炸机轰炸这样的目标,需要携带几十吨炸弹,扔在地毯上,很可能炸不起来。

根据越战最后几年的经验,奥加尔科夫看到了精确制导武器的未来,他做了一个最简单的算法:

“如果苏军空投炸弹和导弹全部换成精确制导武器,苏军只需要原有火力的10就可以完成进攻欧洲的战术目的。”

如果是这样,苏军节省的军费将是天文数字,这笔钱完全可以用于军事装备研究。

当然,这种精确制导武器前期需要大量投入,建立工业体系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还需要苏联计划经济委员会的大量资金。

奥加尔科夫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部专著《历史教育必须警惕》,奥加尔科夫在书中细述了19世纪以来世界军事的变化,基本上是30年左右的一大步:

19世纪后期膛线炮的大规模使用,20世纪初飞机、坦克、核弹头的出现,都跨越了30年左右。

现在世界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卫星探测技术就是未来,可以让常规武器拥有核弹头一样的威力。

如果苏联能赶上信息化的初级阶段,就能在冷战中压制美国,甚至赢得冷战。如果我们忽视这个机会,让美国走在前面,冷战的未来将是不确定的。

奥加尔科夫在苏联高层有一定地位,他的话可以当真。但尽管他的初衷是好的,苏联政府和苏联高官在改革面前还是摇头,因为改革的代价太大了。

第三,一场军事信息化改革救不了苏联。

奥加尔科夫的改革确实具有前瞻性,但在苏联土地上严重水土不服。

奥加尔科夫的“先进技术”恰恰是苏联的软肋,而苏联这些技术差的深层原因是这些项目烧钱,苏联经济难以支撑。

其次,军政改革思路有点激进。

奥加尔科夫主张国家政治经济机构向军队倾斜,各部委要尊重甚至听从苏联总参谋部的计划,以重振苏军,赢得冷战。

这种想法在苏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触及了一条红线——军国主义。

所以,奥加尔科夫提出改革后,整个苏联高层都认识到一个真理:他不能留在中央。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奥加尔科夫第一次出问题了。作为一名工科出身的军人,奥氏性格“粘人”,从不拐弯抹角。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奥加尔科夫和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吵架,说这个决定很愚蠢,这让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火冒三丈,说:“你是谁?轮到党中央给你教训了?”

1979的事件显然没有改变奥加尔科夫。这次他又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不久后,奥加尔科夫被分配到西部军区领兵,组织了两个合成军练手。

奥加尔科夫在第5和第48近卫团进行了“合成军”改革。他把陆军原来的编制打散了,一个军直属陆海空三军,包括机械化步兵旅、坦克旅、空降旅、炮兵团、防空团。

这种军队比集团军小,比师大。总的来说是“小而精”的协同作战力量,装备更好,战斗力更强。

苏联红军的高级指挥官知道,这一改革肯定会增强部队的战斗力,但它有两个缺点:

第一,这支部队装备精良,实现全面信息化要花不少钱。“合成部队”人数少,但费用不比集团军少;

第二,这支部队的编制会减少,很多士兵和军官会下岗。假设在全军推行这一改革,苏军将损失几百万士兵和几万军官,很多人将失业。

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不景气,实在是赔不起。另外,奥加尔科夫的政治观点有点激进,所以没有政府会允许这种行为。

奥加尔科夫是无能为力的,而与此同时,美国也看到了奥加尔科夫的相关著作,并在讨论了美军的“奥加尔科夫革命”后,大加赞赏,改名为“新军事革命”。

在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的推动下,美军用10年的时间基本完成了奥加尔科夫当初的设想,最终爆发了“海湾战争”,让旁观的苏军后悔冷落了奥加尔科夫。

奥加尔科夫在苏联解体后退伍,于1994年突然去世。他死后10年,苏联的继承者俄罗斯军队才开始改革。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在普京总统的支持下改革军队,俄罗斯合成部队融合了奥加尔科夫的思想,后来在叙利亚和乌克兰战争中大放异彩。

虽然奥加尔科夫生前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但俄罗斯人仍将他视为军事理论的先行者。

如今,俄军有多个以他命名的战略和技术会议,致力于分析世界军事趋势,研究先进技术。如果奥加尔科夫在泉下有知识,他也应该为年轻一代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