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书堂的历史沿革
强书堂的创始人是清末的西剧国。并以自己的书房“羌书堂”命名为“羌书堂酒楼”。“先做人,后酿酒,酒如人品”的亲书刻在酒楼的柱子上。作为其经营理念,以质保量,不短不短,不掺假,使得强舒堂在当时众多酿造作坊中脱颖而出,很快成为知名酒。
据民国桓台县志记载,忻城县(今桓台县)有多家酒楼。在索镇众多的葡萄酒品牌中,最受欢迎的是强树堂酒庄。所有路人无不“知其味而止步,闻其香而下马”,以品尝羌书堂酒为乐。当时,有一首当地流行的歌谣:
好酒是强有力的借口;酿造有秘方。
生料制曲;发酵的谷物装在罐子里。
食物多,口感好;叠起来味道很长。
蒸两次酒;存放时间长。
它的颜色是黄色的;淡淡的丁香香味。
你得尝一尝;留香一年。
1945,桓台县解放后,渤海区行政公署第三分局全面接管强树堂酒厂,并兴建恒源大酒店。所有酒厂都从王家分离出来,但酒店规模不变,有正式员工220人,以传统工艺生产粮食酒,年产量300吨。1948年,“恒源大酒店”更名为所镇将军酒厂,在侯庄、闫集、王伯庄、淄川设立分公司,在博兴、广饶、临淄、张店、庆城县设立经销处。到1949,年产量达到734吨。1996,索镇酒厂更名为黄河龙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