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文化锡伯弓箭文化是怎么来的?

锡伯文化——锡伯弓箭文化是怎么来的?

锡伯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能骑善射的民族。射箭在锡伯族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被视为锡伯族的民族标志。传统弓箭文化体现了锡伯族的民族文化特色。这里的锡伯族是中国伊犁扎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1764号清朝锡伯族八旗军民的后裔。

锡伯族在历史上被称为东胡、鲜卑、史维,有“骑射人”之称。史书曾这样描述东胡人:“小儿能骑羊,弓射鸟鼠。如果你年轻,你会射杀狐狸和兔子作为食物。力士可以鞠躬,都是顺风车。”《魏书》中记载鲜卑“善骑射,以战死为荣,以弯角带弓为特长。”《旧唐书》记载卫诗:“卫诗的兵器有角、有弓、有箭,尤擅射。”

清朝时期,清政府利用这支“骑射部队”赴云南驱逐缅甸入侵之敌;去西北平息准噶尔叛乱;他去了四川,在金川平定了土司叛乱。19世纪,新疆张格尔叛军被歼灭,南疆四城被收复,伊犁苏丹汗被粉碎,抵御了俄国的入侵。

锡伯族人一生都在用弓箭。在过去,每个村庄都有一个箭场,每个家庭都有弓箭。这是一个伟大的荣誉。家里生了男孩,一定要用红绳在门口挂个小弓箭,祝孩子神勇好射。在男孩出生的第三天,一代人要向天、向地、向东、向西、向北、向南射出一箭,祝愿子孙后代巍然屹立。

四五岁时,父母要为儿子制作一把小弓箭,进行射箭的早期训练;十五六岁时,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严格的骑射训练,参加各种民间射箭比赛;年满18后,每年都要参加官方严格的骑射考核。符合标准者登记为“沃克金”,应征入伍,成为宣誓保卫国土的士兵。

锡伯族作为守卫边疆的军民,每当地方和边疆发生变化,他们就立即成为英勇的战士,奔赴国家需要的地方抗击敌人,而他们死后,也伴随着心爱的弓箭踏上了回家的“天国”之路。弓箭伴随着锡伯族的诞生和成长,最终与锡伯族的灵魂和骨骼融为一体。

弓箭文化孕育了锡伯族人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动力。新中国成立后,这支“骑射大军”纵横海内外射箭赛场,为中国和新疆射箭赢得了无数荣誉。今天,弓箭不仅是锡伯族的工具,也是民族的吉祥物和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