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老师
我的哥哥张,是浏阳镇的一个普通农民,惊悉袁隆平老师去世的消息,缅怀他敬爱的老师。
与...结缘
从65438年到0976年,袁隆平老师研制的杂交水稻开始在浏阳镇推广。
1978年,我是生产组长,我们队进行种子生产,获得大丰收。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受雇于浏阳市农业局,在浏阳农村推广种子生产。
1982,去海南养殖。
简单来说,育种:保持系(父本)x不育系(母本产生种子或不育系。
育种或不育系,作为制种的母本。
制种:利用恢复系(父本)x不育系(母本)杂交产生的种子作为田间良种。
生产种子需要一年时间。
中国5月在湖南播种,8月在广西播种,1月在海南三亚播种,一年可以进行3次,实行全国合作,所以可以高效出成果。
我和父亲(1953湖南农学院毕业的老农业工人)因为养殖大丰收,都被评为浏阳市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浏阳镇只有两个人)。
追随袁隆平老师的脚步,与时代同行,见证杂交水稻的育种,是我一生的荣耀!
走近袁隆平先生
1985至87年在海南三亚石埠农场湖南省农科院南繁基地从事水稻、辣椒制种工作。
我有幸与袁隆平先生一起工作和生活。
当时成立了杂交水稻中心,和农科院是一个级别,袁先生任主任。
袁隆平老师不喜欢叫他“主任”。
在农科院,我们从来不叫书记、局长、主任,都叫老师。
我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也被称为老师。
每年3月,水稻抽穗前,袁先生都要去三亚基地。
袁老师每天戴着一顶草帽,穿着套鞋,背着一个黄色的书包。
顶着烈日和学生们一起下地进行水稻去雄配种。
去雄交配是在抽穗开花前,用剪刀将每株水稻植株的三分之一左右人工剪掉,剪掉的部分就是雄花,然后用纸将剪去雄蕊的植株包裹起来,防止交叉开花,再与其他雄花品种一起准备。每株有十几个穗,每个穗有几十粒,只有在烈日下最容易授粉。这项工作既辛苦又无聊,而且耗费时间。
袁隆平老师已经在田间辛勤工作了一天。晚饭后,她将在基地水泥坪打一个多小时的排球。
打完球,袁先生在井边,自己拉水,洗冷水澡。
晚上我会和同事多下几盘棋。我是忠实观众。
袁隆平先生非常谦虚,我们都愿意和他一起工作、学习和娱乐。
在袁隆平老师杂交水稻的推动下,湖南省农科院进行了辣椒制种。
1986年,我负责辣椒杂交种“项燕一号”的生产,出了30多斤种子。1987年,我在师部农场生产了300多斤“项燕一号”,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湖南蔬菜研究所成立于1988。此后,我与农科院蔬菜所签约,生产辣椒种子20年。其间,袁老师介绍了他的很多亲戚跟我学辣椒制种,我也多次给他们现场指导。
我们农民走上了致富路,感谢袁隆平老师!
袁老师去世了,我有幸被邀请参加悼念。
袁隆平老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