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培建往事集锦

叶培建出生在泰兴市胡庄镇晁海村的一个军人家庭。1946年,苏苏七战七胜的第一仗——宣堡之战打响。叶培建的父母随部队从北方撤退时,把他送到了郁秀乡李秀赫村(现在想家了)的外婆家。1951年,叶培建开始在李秀赫村小学接受启蒙教育。一年后,父亲抗美援朝回来,叶培建开始跟着父亲“转战天下”。“部队到哪里我就去哪里,所以我在南京、杭州、湖州都学过。”

用叶培建自己的话说,小时候跑不快,跳不高。和孩子玩“官兵抓强盗”的游戏时,总是排不上“王”“二王”,甚至排不上“三王”,而只排在士兵之列。当我在中学的时候,它是非常不同的。我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我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完成了初中的所有课程,被保送到了浙江省湖州中学。这是一所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中学。他上中学的时候,最大的官是学习委员。年轻人总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日子,那是孕育年轻人美好理想的时代。叶培建的理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

高中毕业时,他各科都很优秀。他填大学志愿的时候,是他军人父亲教的。他父亲说: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需要理工科人才。他想学飞机专业,于是报考了北航、南航等高校,却意外被浙江大学录取。直到文革,他才知道,这是因为浙江省留下了很多全省优秀的学生。

但毕业时,他还是被分配到了航天。他说:“这就是命运!”填大学志愿时,叶培建填了北航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来意外考上了浙江大学,毕业时却被分配到了航空航天部卫星总装厂。从那时起,他就和航天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叶培建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的认真和坚持在瑞士的一份报纸上得到了体现:他从不去酒吧,他说他不喜欢酒吧的氛围,也不怎么看电影,他把所有的周末都花在了学习和工作上。

作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总设计师和总指挥,叶培建说,他从2001 1开始介入探月工程,“当时还在负责华润二号卫星。2002年春节前后,科学院拿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方案,2004年春节期间立项。从2002年春节开工到2004年春节后立项,我们已经马不停蹄工作了两年。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我们完成了电星、结构星、热控星、关键技术研究和专项实验等。2005年6月,10,我们开始进入原型星的研制阶段。"

他曾率先设计了双向卫星通信网络,实现了中国股市交易与国际股市同步。叶培建被深交所以40万年薪录用,但他婉言谢绝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李祖宏经常对年轻人说:“你们叶总,要不是把卫星放在天上,你们早就是有钱的百万富翁了。当时面对月入2000多元和年薪40多万的巨大差距,他真的做到了内心的宁静。”1978,刚刚打开国门,就激起了他继续深造的欲望。他非常渴望再读一遍这本书。这一年,他考上了中国计量学院,502研究生两个专业。后来通过了出国外语考试,去了瑞士纳沙泰尔大学微技术研究所读博士生。

瑞士的风景很美,瑞士的山很白,但这些都不能分散他读书的注意力。他是一个想学习的人。当时国外不承认中国的大学文凭,他在短时间内通过同等学力考试,获得博士资格。1982人民日报曾经在一篇文章里介绍过他是如何通过语言关和资质关的。瑞士国土面积不大,但教育发达,制度严谨。当时邻国法国有几个学位,比如国民博士、工程博士或者理科博士、大学博士,而瑞士只有一个:理科博士。1983年以论文获得瑞士纳沙泰尔大学相当于法国科学博士的证书。但他并不满足。他想得到一个瑞士科学博士。经过两年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1985年获得纳沙泰尔大学理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计算机联机自动识别手写中文》。

读博士时,研究所每半天有15分钟的休息时间,因为大家都在这个时候喝咖啡,所以称之为“咖啡时间”,这个时间也成为叶培建向各国同事宣传中国的时间。

上世纪70年代,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但说到中国,在西方人的观念里,男人还是长辫子,女人裹小脚。叶培建庆幸自己有博览群书的优势。他教他的同事说中文。告诉他们中国悠久的历史;谈论多彩的中国文化;说起美丽神秘的西藏,字字句句都饱含着对祖国的热爱,渐渐有了些影响力。我曾经受邀去瑞士一个协会做了一个关于中国西藏的专题报告,纠正了很多人原来对中国的误解。

他出国后,有人说:萧也出身干部家庭,父亲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妻子已出国,他不会回来了。但5年后,1985年的8月,他刚刚完成学业,踏上了祖国的热土。他说他将尽快把他所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中国的建设中去。

他出国后想要的是为祖国的繁荣做贡献。异国的环境,陌生的风俗,成为他与生俱来的中国情结最好的背景。一家瑞士报纸曾经写过对他的专访。报道说:他从不去酒吧,偶尔打打乒乓球。他说他不喜欢酒吧的氛围,也不怎么看电影。他把所有的周末都花在阅读和工作上。记者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努力?”他说:“中国那么多人,送我出去读书,已经为我付出了很多。我知道我肩上的担子有多重。我应该努力工作,为我的国家做点什么。”他因努力工作而出名。多年后,五院教育局长冯和贤访问纳沙泰尔大学时,学校的人也向他介绍了叶培建的辛苦。回国后先在502所工作,随即参与研制“红外热轴检测系统”,为铁路运输提供现代化设备。那时候条件很差。他和技术人员背着仪器坐火车,在山西运煤的路线上逐站采集数据,修正模型。在没有信息网络的情况下,利用铁路电话线路传输数据形成一个系统。后来,这个项目成为502所的拳头产品,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

从65438到0995,他以技术总监的身份参与了深股VSAT网络的设计,这是卫星应用技术的开创性项目,因此他成为了中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利用卫星进行股票交易,该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深圳证券卫星通信双向网1997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深交所曾以年薪40万聘请他,但他婉拒了。对于这件事,原五院副院长李祖红经常对年轻人说:“你叶总,要不是卫星,你早就是百万富翁了。”每当听到这些,他总会补充一句:“我们家三兄弟姐妹中,我虽然收入最低,但学历最高。”当时面对月入2000多元和年薪40万的差距,他淡定如水。

担任计算机工程总工程师十余年,五院计算机应用从设计、制造、生产到管理全面展开。他成为五院CAE技术的创始人之一。科技集团公司总CAE工程师梁院士曾评价:“五院的计算机工作开展得很好,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是几家医院里第一个接入互联网的单位。”

阅读是他最突出的特长,记忆力好也算是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种特质。他家有近千本书,尤其是读史书和传记。他有数百部像《二十五史》和《百科全书》这样的大部头书籍。读史是有启发的,也许是史书客观现实的一面,培养了他现实的人生态度,甚至影响了他为人处事。

非凡的记忆力和流利的口才使他成为一名学者。作为中国科协高科技报告团成员,他经常向公众传播空间知识、卫星应用和计算机知识。他在北京科学技术委员会干部学院做过六次讲座。他告诉军队的官兵:讲给贫困山区的干部孩子听;讲给中学生听;配合国际和平周,告诉北大、人大、理工的学生;告诉安徽省蚌埠市所有干部;在央视发言;65438-0999在中央党校给全体学员做了一次“航天与人文”的讲座,受到了高度评价。而这些活动都安排在周日,因为他太忙,只能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爱上“第一个”卫星总工程师

从65438到0993,叶培建被任命为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有效载荷副总工程师,开始了他领导卫星研制项目的历史。65438年至0996年任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总师兼总指挥。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是一颗传输型对地观测卫星,在中国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这颗卫星技术起点高,研制难度大。用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司马星瑞的话说,这颗星是“中国最大最重、分辨率最高、传输速率最快、姿态精度最高、存储容量最大的卫星”。凭借扎实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不耻下问的精神,他很快就进入了状态。此后,在两院院士闵的带领下,他们创造了几个第一。

这颗卫星率先实现了星地一体化设计,这意味着不仅是星本身的技术,地面应用系统的集成技术都要负责卫星研制;这颗卫星也是第一颗进入北京唐家岭航天城的,因此研究团队成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实质性改革和AIT整合的第一批实践者。

在卫星型号研制和管理过程中,他是第一个实践电测与普测分离的总工程师,为试验队伍的专业化奠定了基础。他第一个提出在卫星进入发射场之前进行整颗卫星的可靠性增长试验,以彻底解决地面上的问题。

这些“第一次”的实践充满了艰辛,这些困难的跨越无疑一次次考验着他的能力和水平。2000年9月,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并按时在轨交接,至今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用户和上级的好评。2000年,这颗卫星被授予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成功了。

作为总工程师,他在卫星研制技术上要求尽善尽美,大处着眼,小处着眼,甚至细化各级卫星的技术状态。他常说:质量问题是为了弥补而“捕风捉影”。集团公司质量部人员表示:华润二号卫星质量透明度最高。他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有一个头两只手,我们也有一个头两只手。别人能做的,我们当然能做!”

作为两家公司的总经理,叶培建对团队的严格管理是出了名的。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说话做事一向直来直去。每天他总是提前半小时到办公室,把一天的工作按顺序列出来;每逢节假日,他总是去考点散步。2000年五一,他放了七天假,和试验队一起干了五天。他关注团队的精神状态,在实验团队开展“温暖工程”。他应该尽力为球员的个人需求解决问题。

在靶场,他创造性地执行了五院院长徐福祥关于型号研制的两条命令,制定了一系列规定。为了强化“电测”这一关键工序,他编出了《十首好歌》,被队员们广为传诵:

良好的精神状态,

岗位职责落实到位,

密码答案准确无误,

操作被正确执行。很好,

解释资料及时、优质,

表格填得很好,

工作前后会有一个很好的会议,

良好的计划和安排,

问题为零,认真又好,

政策兑现。大家好。

这是一个“好”字!电测既是主线,又是要求,贯穿和浓缩了工作的全部内容,朗朗上口。

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有他的苦恼和悲伤。最近,每个人都对他妻子的不幸去世深感震惊和遗憾。但我们祝愿他早日走出人生阴影,振奋精神,以更加辉煌的业绩报效祖国,告慰妻子在天之灵!

“吾以为壮士可反天,照万里以销吾忧。”入世后,叶培建作为一名中青年航天技术专家,深感肩上担子之重。他已经把自己的身心融入了祖国的命脉,他要用自己的忠诚给中华精神上色!“我是新CPPCC的一员。今年是第一年。我主要是想多学习,也就是多看多听如何做好一名CPPCC会员。同时对自己提出16字的要求:好好学习,把握方向,积极履职,有特色。”这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嫦娥一号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直言不讳、言简意赅的表述。记者和叶先生第一次见面,就领略到了总司令的风采。

说起作风,63岁的中科院院士叶培建依然工作在科研一线。他说:“搞科研,要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可以概括为严谨、精细、审慎、实用。后面我再补充一句,那就是:追求极致。”

他解释说,“极致”是一种追求,是一种理念,是一个目标。航空航天是一个高技术、高风险的领域。我们要想好每一个细节,尽最大的努力,在付出了所有的努力之后,即使失败也不后悔,再努力。嫦娥一号卫星是一个全新的航天器,仅用三年多时间就圆满完成了任务。自上线以来,没有出现任何问题,这是我们按照集团公司和五院的要求,更加严格、更加细致、更加谨慎、更加现场的工作,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结果。

“如果不做,那就全力以赴,争取最好的结果。”叶培建深感CPPCC委员责任重大。他的“16字方针”是如何实施的?

好好学习;一是通过参加会前培训,对CPPCC成员的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二是贾庆林主席在报告中全面总结了经验,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通过学习有了深刻的认识;第三,受到老委员在研讨会上发言的启发,他对如何当好一名CPPCC委员有了一点初步的感受。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有了一定的了解。

把握方向:作为CPPCC会员,不能没有目标的提建议。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你一定要保持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方向,围绕中心工作,头脑清醒,不偏离航向。

积极履行职责: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任务繁重,同时,作为CPPCC的一员,责任重大。他认为这并不矛盾。一个是具体工作,实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一个是在更广更高的层面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两者结合更有利于履行职责。

有特色:他说,提案要有质量,就要关注和了解最重要、最迫切的课题,要进行调研,要有准备过程,不要涉及太多领域,要容易实施。而且要注意重点,一事一议,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