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普洱茶文化的起源(300字左右)
普洱茶一词是由民间茶叶贸易形成的,在明代(公元1368-1644)史书中有正式记载。明代谢在《滇略》中说:“诸子皆用茶。”& lt新编纂的《云南通志》指出:“‘普洱’这个名字在中国茶叶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远非安徽和闽浙可比。“从明朝到清朝中期,普洱茶达到了顶峰。作为贡茶,受到朝廷的高度赞赏,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此时,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年产干茶8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据史料记载,清朝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仅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就达3万吨之多。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普洱茶生产依然繁荣,仅曼沙茶山(义武)一地,年产5吨。在西双版纳广阔的沃土上,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茶、制茶、卖茶。茶山马道托君常年回荡,生意受阻。生意非常兴隆。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政府派往云南的巡抚鄂尔泰,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推行“还地以流”政策(设立府衙,驻兵加强行政统治),在普洱设立“普洱府治”,在悠乐山(今景洪市基诺乡,六大茶山之首)设立“游乐瞳治”。在茶山,如勐海、勐遮、义武、义邦等。,成立“梁倩茶事军事科学部”处理粮食和茶叶。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废除永乐同治,设思茅同治,并在思茅设立官茶局,在“六大茶山”设立“官茶分局”,管理茶税和收购。普洱府路设茶厂。茶局统一管理茶叶的加工、生产和贸易,将历代的民间贩卖交易变为官方管理贸易,于是普洱成为茶叶炼制、朝贡和贸易的中心和集散地。由此,普洱茶的名声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