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历史文化

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文化多元,宗教信仰环境宽松,原有的民风民俗、理想信念、宗教信仰受到冲击,形成了新思想、新文化、新时尚。从他国传入的礼仪习俗,与原有的观念、文化、时尚交融,共存共荣。人们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婚丧嫁娶,20岁的节日庆典,社会礼仪习俗,生产生活习俗,不良生活习惯等。,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与新思想、新文化、新时尚并存。当人们遇到相应的事情时,往往遵循旧的习俗和传统,但也遵循新的规则,创造新的时尚。

吴川历史悠久,文化悠久。新中国成立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活动,形成了文学辅导、读书、有线广播、粤剧表演、曲艺巡游等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格局。改革开放后,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了美术、书法、摄影、诗歌、文学、民间文学的创作热潮,创作了一大批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和展出。

民间艺术推陈出新,解放路、姜妍路、海港大道、江心岛都有传统泥塑展,此外还有梅路透。每年正月十五晚上,万人跨海游花桥。16日和17日,梅鹿头、梅岭、葛塘、瓦窑等地的居民都用飘色、舞狮、舞龙、跳舞来装饰。

吴川三绝(浮色、泥塑、花桥)和吴川元宵驰名中外。1987年2月,美国华盛顿大学音乐系民乐博士孙丹丽到吴川考察戏剧和曲艺,3月8日晚,1988央视首次直播吴川灯会曲艺活动特别节目。吴川的浮色、花桥、泥塑、活动彩塑、花塔,1990受邀到广州参加“中国首届旅游艺术节”。吴川有几种口音,比如本地话、东方话(黎话)、上海话。舞阳话、鲁美话和唐竹话在方言上也有区别。吴川说舞阳口音的人最多,尤其是湛江附近的舞阳、黄坡一带。吴川话一般指舞阳、黄坡周围的声音。

吴川话最大的特点就是古韵浓厚。这是一种特殊的混合语言,融合了莱文粤语、闽语和廖立古越语,有些发音仍然保留着闽语的特点。后来由于高州白话的影响,逐渐成为白话,但始终与其他白话保持着巨大的差距,无法与其他白话分支交流。吴川方言属于粤语的五华方言,也是五华粤语的代表方言之一。发音,吴川话极其和谐,全国罕见。

论亲属称谓,吴川方言相当古老。如果你叫你爸爸或者老豆,也有人叫你叔叔或者哥哥。叫妈妈妈妈,妈妈或者女儿;叫爸爸的大姐(一杯牛奶)和大姐(一个媳妇)。叫我爷爷亚伊,我奶奶亚伊,还有我的曾祖父母公祖和奶奶。媳妇是指丈夫的爸爸妈妈作为丈夫的夫妻。称媳妇为新娘;叫我爷爷我爷爷,叫我奶奶我奶奶。称母亲的兄弟的妻子为“鬼”,称祖母的兄弟和妻子为“九宫”和“鬼婆”;称儿子为儿子或马。

在吴川,除了白话文,还有东部方言(也就是雷话)和上海话(吉祥话)。

首先,白话文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鲁美话为代表的白话文方言,可分为鲁美腔、塘边腔和长岐腔。鲁美口音主要用在鲁美街;塘边口音主要在西北的塘边地区使用;长岐口音主要在浅水区和北部长岐地区使用,与邻近的茂名、化州等地的白话口音接近。另一种是以舞阳话为代表的“白话”(当地也称俚语)。它穿过舞阳、黄坡、汤唯和文珍的城镇和街道。据统计,说舞阳话(俚语)的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0%以上;如今的坡头区属于湛江市,原属吴川市管辖,90%的居民也说吴川话。鲁美方言和舞阳方言同属白话文,具有共同的特点,总体上可以互通。相比之下,鲁美话略接近广府话,舞阳话与广府话明显不同,称为“涂”。

第二,东方方言

侗话是黎语,也叫雷话,和雷州、徐闻的雷话很接近,属于闽语。主要分布在石兰、王村港、秦巴等乡镇。估计有近10万人讲粤语。这几个镇位于吴川市东部,与邻近的电白县水东镇相连,将水东镇的话称为“东方言”,因此得名吴川东方言。

第三,上海话

上海话又称吉祥话,分布在吉祥地区,是一种濒危语言。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四到十七,吴川的元宵节非常热闹。梅陇街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五彩缤纷,游人如潮。多么喜庆的场面。元宵节活动丰富多彩,有栩栩如生的泥塑和电动彩塑,有高耸入云的竹木五级牌坊和花塔,有五彩缤纷的花桥,还有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游行时锣鼓喧天,龙、狮、勇舞、二真舞、六将、十扇、笛手、陶鼓齐舞。有各种彩车,“地色”和精彩巧妙的“彩车”,还有五颜六色的花簇队、彩旗队、仪仗队、武术队,整个城市沉浸在一片。尤其是浮色、泥塑、花桥,被誉为“吴川三绝”,吸引了海内外数千人前来观赏。

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元宵节期间,直接参与艺术活动的人数达10万人,前来观看灯会的游客达654.38+0万人。中央电视台、广东电视台曾多次在国内外播出专题片《广东吴川三绝》和《吴川灯会巡游》,获得了较高的声誉。2000年,吴川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2年,吴川正式将元宵节定为“吴川灯会”。

吴川三绝

广东湛江吴川市,以浮色、泥塑、花桥著称“吴川三绝”。吴川的浮色1992和1997两次进京参加央视春晚。2003年,吴川浮色造型作品赴北京参加首届文物及仿制品即民间工艺品展览,获金奖。2000年,文化部命名吴川市梅陇为“中国民间艺术(浮色、泥塑)之乡”,广东省文化厅命名黄坡镇为“广东民间艺术(浮色)之乡”;2006年5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编制“吴川飘色”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吴川飘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吴川泥塑于2007年6月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7月,吴川飘色作为广东省唯一受邀团队参加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438年6月+2009年10月,吴川泥塑受邀参加无锡全国泥人展,作品被中国泥人博物馆收藏。2010年6月,吴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成立。

飘色

吴川飘色始于清代,孩子们装扮成各种人物,或站或坐在“彩板”上,在游行队伍中载歌载舞,飘飘若仙,惊险精彩,被誉为“隐藏的艺术”、“东方飘游艺术”,2003年9月,吴川赴北京参加首届中国文物仿制及民间工艺展,获金奖,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岭南民间艺术的独特风格”。2005年,吴川飘色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6年6月,应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邀请,吴川飘色参加了7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暨特区政府成立九周年游行活动,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香港各大报纸、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2006年元宵节,吴川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鼎龙杯”飘彩汇演,吴川三套飘彩获得金奖、四套银奖、1套铜奖。

泥塑

泥塑起源于唐代。泥人造型多样,生动感人,具有很高的思想艺术性。吴川民间雕塑园是中国第一个民间雕塑园。中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潘鹤为雕塑园题写了吴川民间雕塑园的名称,园内还创作了一批泥塑供游人欣赏。鲁美街被称为“泥塑之乡”。据说梅兰的泥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泥塑的兴起和发展与梅雨发达的陶砖业有关。据说唐朝末年,有一年元宵节,梅陇瓦窑村的一个陶工闲来无事,拿起一张泥塑人像,引来许多人围观。这样,其他陶艺家也来捏泥人,无形中就形成了元宵节的泥人展。此后,瓦窑村的人们制作泥塑来庆祝元宵节,并逐渐形成了当地的习俗,流传开来,泥塑艺术流传到了周边的村庄,如梅鹿头、姚笛等,深受影响。每年元宵节,真人大小的泥塑会在梅陇的街道和附近的村庄展出。2000年,吴川市梅陇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吴川泥塑在这一荣誉中功不可没。只要提到它,人们就会想到吴川,泥塑增加了知名度。

花桥

吴川花桥始于明代。横跨河两岸,桥上搭着布棚,挂满了彩灯、彩旗、彩带、气球。桥两边,百花争艳,诗画皆美;桥头有一座大型泥塑《仙女散花》,雕刻精美,匠心独运。夜晚的花桥,彩灯闪烁,碧波如虹,极为壮观。碟形系统

吴川菜属于粤菜体系,与广州菜一脉相承。吴川菜继承了粤菜的传统,吸收了粤菜的精华。现代粤菜的流行风味是什么?可以用“清、鲜、嫩、滑、爽、香”这六个字来概括,也可以用这六个字来概括吴川菜的特色。吴川的街边炒菜,特点是香重,乞气。吴川的街边炒菜香味浓郁,但只用少量的姜、葱、蒜做“料”爆香,少用花椒、辣椒、八角、茴香等辛辣香料做调料,味道不会太浓。吴川菜香而不烈,是沁人心脾的清香;炒锅气就是用猛火加热炒锅(炒菜用的大炒锅),加入油,把油烧开,放下少量姜、葱、蒜炒香,再用猛火快速翻炒。炒出来的菜特别香。这样炒出来的菜叫“炒锅气”,意思是火候刚刚好。

吴川婚宴菜品丰富。周边县市的婚宴一般都是13菜,一汤一糖浆。吴川婚宴有16到18道菜,一般18道菜最常见,因为吴川人喜欢“18”的谐音为“真发”,寓意“会发达”。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吴川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摆酒,有的甚至临时借用街道,在街边搭起脚手架搭炉子,酒香肉香满街都是。邻居邻居,三姑六婆,都过来帮忙。杀鸭带鸡,洗锅碗,搬桌子,摆凳子,忙得不亦乐乎。现在有了专业的家宴团队,主人只需要点好菜,剩下的工作和杂事全部承包给专业团队。与在酒店设宴相比,在家里设宴不仅经济实惠,而且菜肴丰富。在家里也可以大吵大闹,亲朋好友喜气洋洋。

吴川人一般都是别人邀请就来吃饭。这是对请客的人的尊重,特殊情况除外,但人家就算没拿到礼金,也会来的。

名优特产

吴川资源丰富。这里气候温和,风景优美,土地肥沃。这里盛产大米、甘蔗、花生、黄麻、西瓜、橘子、龙眼和北方蔬菜等农产品。万亩生态保护区是各种珍禽和候鸟的天堂,有“天上人参”之称的麻雀聚集于此。水产品以海蜇、沙螺、米蟹闻名。矿产资源包括石墨矿、钛铁矿、金矿、应时、花岗岩、高岭土和玻璃砂。

吴川美食享誉全球,旅游文化美食节是吴川的特色和品牌。吴川饮食文化发达,著名的沙田螺和中国四大名蟹之一的廖智膏蟹久负盛名。除了大酒店大饭店,小小吃摊遍布大街小巷,各种小吃通宵营业。吴川的美食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炒面

吴川炒面以“破味炒面”最为出名。婆婆媳炒粉不用完整的炒锅,而是先去掉两个炒锅耳,再把炒锅的锅沿割下来,称为“烂炒锅”。据说烂铁锅炒粉均匀,浑厚,清香,有“铁锅气”。炒粉时,先炒锅,放入花生油,再放入猪油,放入蒜籽大火炒香,再放入酱油、糖、味精,炒匀,再炒至黄色,最后撒上葱花或香菜,即可食用。在梅陇,烂铁锅炒粉在大街小巷、小吃店甚至高档酒店都有卖。烂铁锅炒粉是吴川菜的第一张名片,享有“吴川第一炒”的美誉。

舞阳蜗牛

吴川地处海滨,水产品丰富,其中沙田螺、海蜇和廖智蟹远近闻名。沙螺,学名尖紫蛤,又名西施舌,清代贡品。因产于鉴江与海水交汇处,其肉白而脆,汤香甜可口,舞阳沙田螺粥尤为鲜美。

廖智蟹

廖智蟹因产于廖智海域而得名。廖智村位于鉴江河口。水中浮游生物多,蟹身嫩美。顶端如孩童般乳脂,人称“饭蟹”。每年农历的二月是最好的,所以有句名言“二月的蟹不羡山珍海味”。舞阳水母

海蜇,原名海蜇,在吴川俗称“钓”,以武阳沿海的海蜇最为著名。海蜇营养极其丰富,加工品称为伞用海蜇皮、腕用海蜇头。

汤唯粉丝

粉条经济又好吃,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手工作坊技艺几乎失传。如今,糕点食品已成为普通大众早餐的首选和喜爱的夜宵。因为粉条体现了当地的风俗,也包含了厚重的饮食文化。

吴川粉条的制作极其简单:将大米去杂,用清水浸泡1小时,磨成细浆,将适量的浆倒入盖着薄布的竹篮中,放入一大锅开水中,盖上盖子,大火蒸熟。取出后放在准备好的木板上,取下薄布。

吴川粉薄,韧,滑。所以,它的吃法多种多样:可以捞,可以煲汤,可以油炸。捞粉条是一种简单实惠的吃法。如今,粉条在吴川农村已经不多见,但在梅陇、汤唯、舞阳、黄坡等市场却不少。吴川的粉丝是汤唯市场上最有历史的粉丝,它被卷成条状,切成段,配上酱油和芝麻。

蜗牛汁

吴川蟹爪好吃又香。是当地人喜爱的带酱小吃,也是馈赠远方亲友的不可多得的具有地方风味的礼品。吴川砂锅主要产于廖智、武阳灌口、黄坡、钟山沿海滩涂或邻近水田。

艾米·田义(声音)

每年春天播种的田地都覆盖着灰绿色的田艾。一般是把最上面的艾蒿芯摘下来,然后晒干做成艾蒿绒。煮好的艾蒿绒用红糖水和米粉搓成皮,再裹上白糖、花生、椰丝做成甜艾米B,香的则是用鲜虾、生葱、瘦肉馅。吴传天艾米伊尤其以黄渤出名。还有红薯饼和虾饼也很好吃。

吴川八宝大米

吴川八宝饭创作于1922吴川梅陇镇。根据宫廷八宝饭、吴川的物产条件和当地人的口味习惯,创制了吴川风味八宝饭。按照吴川的风俗习惯,大部分酒席都要上八宝饭。

黄坡大蒜

位于鉴江平原的黄坡镇,气候非常适宜制作大蒜。腌蒜选用黄坡镇出产的优质白蒜。把须根去掉,放在大桶里,浇上浓醋和盐,泡三四天,然后捞起把淡醋、红糖、白糖放在另一个大桶里,泡个十几二十天。成品呈灰绿色,有光泽,有大蒜、香醋的香味。

吴川麻桐

吴川糖果是生产中的一种独特而著名的产品。成品如甘蔗般粗,长7~8厘米,空心,泡沫饱满,入口脆甜,是糖果中的佳品。麻桐的制作在吴川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其制作技术长期保密,直到上世纪60年代才公之于众。吴川土锅狗肉

狗肉是粤西有名的风味食品。吴川瓦窑的卤制狗肉,因为独特的香滑风味,比同行还要好。吴川瓦窑锅狗肉历史悠久。俗话说:“狗肉滚三圈,神仙不稳。”

苏村红薯

“吴川红薯比大米还贵。”这是很多人都很熟悉的一句俗语。吴川长岐镇苏村种植的红薯尤为出名,是吴川的特产之一。苏村的地理环境很独特。这里的土壤属于粘质土,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土壤中各种钙化合物的含量非常高。此外,这里阳光充足,雨量充沛,红薯产量高,味道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