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南山寺述评

南山寺是五台山的一座大寺,距台怀镇约2公里。这座寺庙建于元朝。整个寺庙有七层,分为三个部分。下面三层叫极乐寺,中间一层叫善德殿,上面三层叫幽国寺。

从太淮中心区出发,沿公路往南到杨白鱼村,向西拐过清水河,步行数百米,便来到南山寺脚下。南山寺依山而建,海拔1700多米,面积90多亩。有300多座厅堂、建筑和窑址。南山寺由七层和三部分组成。下面三层叫极乐寺,上面三层叫有国寺,中间一层叫善德殿。南山寺是他们的统称。该寺始建于元代,有现存寺内元代至元五年(公元1268年)八月竖立的石碑为证。当时叫“大宛圣祐国寺”。清光绪九年重修,名为极乐居。清朝末年,有一个皈依佛门的九宫道长叫普济,是寺里的住持。他与清政府关系密切。慈禧太后亲自在一块木碑上题写“真如自在”,普济也把他的话刻在一块石头上供奉。民国初年,由普济僧人用东北信众的捐款共同修建了极乐寺、佑国寺、善德殿,称为南山寺。普济死后,寺庙的建设并没有停止,建设工程巨大壮观。连续开工23年,却因为“七七事变”没有完工。经过大规模修建,南山寺建筑风格独特,多由青石和汉白玉组成,石雕内容具有佛、道、儒三家色彩。

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时说:“五步一楼,十步一亭。玄关后弯,檐齿高,各持地势,勾心斗角。”五台山的南山寺,气势和神韵一样。踏入寺庙,曲径通幽,亭台楼阁,令人应接不暇。隧道深处和院首有许多石刻和对联,尤其是各种建筑上的石刻。主题多样,内容复杂。游走其中,有一种变换风景,五彩缤纷的感觉。在寺庙中,很少见到如此大规模、精细的群体建筑。

南山寺的建筑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寺底有一面大影壁,长17.3米,高约8米。它完全是石砌的,有砖墙,顶壁檐上有砖雕,墙内嵌有汉白玉,上面刻有碑文和对联。左边的石对联是:风化神中的梦,迷失在天堂。对联右边的碑文写着:“道之心圆,明日真晴。”。中间的圆形石面也刻有同样的字迹。从影壁进入寺庙,先爬108级石阶。台阶尽头的平台上,矗立着两座高大的石牌建筑,长12.8米,宽1.6米,高约9米。牌楼下有三个门道,分为三层,每层向内收缩。中间楼层最高,两侧对称布置四层。中门洞石面上镌刻着“松涛转云,万里山河腾飞”。两个侧门的内外都刻有对联。牌楼背面也有许多石刻和对联。

石牌楼后面的建筑是大钟楼。钟楼分上下两层,下层为实心石建筑,上层为双檐木建筑。下门洞的拱券和门框上,有一幅“八孔仙人”图,边上刻有对联。钟楼背面的门道两侧,有两个小门道,内建28级台阶,直通楼上。楼上四周有石栅栏,栅栏上刻着各种花草树木。很简单的勾勒,展现神韵,足见刀法的娴熟。高楼刷上金色,五彩缤纷,十分华丽。南山寺钟楼的特点是石木结构相结合,石雕人物、花卉、碑刻相结合,石雕与绘画相结合。游客可以穿过门洞,爬上小门洞里的28级暗石阶,就可以靠栏杆观光了。

大钟楼的左边是一个院子,东边有一个小厅,上面有“建筑极乐寺”的牌匾。堂前有元代石碑,清代石碑数块。至此,方展现了南山寺的古雅气息。小路的左边。还有一扇门。门旁边的二楼有一座砖砌的钟鼓。里面是一个四合院。大院正西,北向南,是现存南山寺造像最完整的大雄宝殿。大厅中央是释迦牟尼佛、阿难和叶佳的泥塑,前面中央是文殊骑狮的石雕。左边是一尊观音石像。观音菩萨慈爱地把孩子放在膝上,一手牵着孩子的小手。观音菩萨身后,卷起一块凹石,显出一个山洞的样子。这座雕像非常逼真。右边是木雕菩萨普贤。菩萨伸出的十八臂做出各种手势,踩在一朵莲花上,眼睛周围有两只小象,看起来像在飞。大雄宝殿两侧的十八罗汉泥塑,在五台山大雄宝殿所有同类造像中首屈一指。罗汉个性鲜明,有的恶如仇,有的泰然自若,有的眉清目秀。有的老态龙钟,栩栩如生。十八罗汉所依的山墙内壁有壁画。左边的壁画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右边的壁画是唐高僧的佛经。殿门内额上挂有一块竖匾,上书慈禧太后题写的“真如自在”四个字。

大雄宝殿左侧,正殿后面有一条狭窄的通道通往禅堂。在大厅的中央,有一个由慈禧太后题写的石雕,笔迹与正殿的木刻相同。

南山寺是石雕艺术的宝库..游客来到这里,就像是湖中的一座雕塑艺术的画廊,让你的情绪飞向天地的浪漫境界,受到艺术的极大熏陶和历史文化知识的传授。

寺内的石雕、泥塑最具特色,有佛教传说,也有道教典故,还有树木花草等图案。他们刀工细致,构图精美,是五台山的一绝。这个特点在幽国寺最为明显,站在幽国寺的顶楼,可以俯瞰五个中的四个,景色相当不错。南山寺的建筑也很有特色。整个寺庙依山而建,层次分明,格局错落。殿宇之间迂回曲折,小径幽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南山寺是山西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它建于元朝。整个寺庙有七层,分为三个部分。下面三层叫极乐寺,中间一层叫善德殿,上面三层叫幽国寺。

南山寺北距太淮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1,700余米。有300多个厅和窑,占地6公顷。其规模在五台山首屈一指,悬挂在陡峭的山坡上,更添雄伟。南山寺的整个建筑群由七层和三个部分组成。下面三层叫极乐寺,上面三层叫有国寺,中间一层叫善德殿。该寺始建于元代,当时名为“大宛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重新修建,名为极乐居。清朝末年,寺长高僧普济筹集巨资,将原来的三部分合二为一,称为南山寺。经过23年的不断建设,终于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南山寺的吸引力在于它的神韵,石雕和泥塑。我们沿着古老的爬山路漫步,但在进入山门之前,我们就被古庙的气势所折服。五台山寺庙的影壁很多,南山寺底部的影壁最大,宽17.3米,高约8米。它有一个石头底座,一个精细研磨的蓝砖墙,白色大理石石雕嵌在里面,铭文和对联,顶檐上的砖雕。转过影壁,有气势磅礴的108石阶和白色牌坊。五台山的台阶不止一个108,但相比较而言,菩萨山顶的台阶以陡峭著称,而南山寺的台阶则以雄伟、慷慨著称。台阶分三段,每段36级,终点到达牌坊。南山寺的牌楼也是以气势取胜。这座牌楼宽12.8米,厚1.6米,高9米。方形石柱上有三个拱门,上面盖了三层。中间大而高,两边略低,比例匀称,轻重缓急分明。白色的石雕使牌楼更显尊贵。中泉洞上方的“托天托命”石碑更是有趣。牌坊后面的大钟楼兼作山门,下面是方形的石券门道,上面是两层的木楼。它又高又稳,我们可以沿着门口两边小孔的28级台阶爬上木楼。楼上用石头栅栏围着,栅栏上雕刻着各种花草树木。雕刻师很熟练。从栏杆上远眺,可以看到清水谷的景色和中台、北台、南台的雄姿。

从大钟楼左侧,穿过一个小院,进入大雄宝殿所在的四合院。这是南山寺的主院。新粉刷的大雄宝殿坐北朝南,有精美的塑像和雕像。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分别站着阿南和叶佳两位弟子。坛前正中为文殊骑狮石像,右面为普贤菩萨雕像,左面为观音雕像,殿内两壁为十八罗汉。此寺造像精华,在五台山寺颇有名气。尤其是松子观音这个胖乎乎的孩子,天真可爱,活泼可爱。观音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摸着孩子的小手,让人感觉更加亲切。另外,莲足十八臂的普贤雕像,后面跟着两只活泼的大象,也是相当漂亮的。十八罗汉表情各异,令人印象深刻。出了大雄宝殿,从左边爬楼梯,穿过善德殿,来到最上面三层的幽国寺。这里可以说是石雕的海洋,几乎没有石头。进院时有365,438+06石雕图案,其中以“穆挂帅”、“天女散花”、“苏武牧羊”最为熟悉。第二医院有360张图片,包括“孟母选择邻居”和“太公钓鱼”的故事。三访院图294张,包括《三访草堂》、《孙悟空、猪八戒爬仙山》等。整个幽国寺石刻近千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雕刻精美,为全山一绝。

慈禧太后御匾:一样舒服。

大英雄的大厅里挂着一块牌匾,上面写着“真有家的感觉”。第一段是“慈禧太后赐”,第二段是“清光绪十八年顾而丹”,上半部有“慈禧太后赐宝”的玉玺,苍劲有力,极有功力。历代皇帝给五台山寺庙很多匾额并不鲜见,但慈禧的这块匾额却格外被看重,因为它影响了一个传奇故事。像牌匾一样舒适。

“真如自在”是慈禧太后为褒扬南山寺方丈普济和尚修建南山寺的功德而题词。

普济高僧德希尼·李,生于1850,卒于1912。他出生在直隶省宁晋县庞庄村。清朝同治年间参军,屡立战功。他被任命为兰陵守备。因为不忍心看到流血牺牲和生灵涂炭,他在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以回家赡养父母的名义离开了军营。回老家吧。父母去世后,他于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前往五台山逃入空门,皈依傅生和尚,受法名开悟,取名普济。他认真修行,废寝忘食,熟读经文。光绪七年(公元1881),进京受县令惩戒,后回到五台山重修寺庙。此后十年间,为化缘,他跑遍了直、鲁、晋、豫、京、津、东北等地,“补旧加新,多建房屋”,建立了18个院落,徒弟广泛,口碑良好。再加上他被清廷任命为官员,于是在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被召到北京,慈禧太后在福塞集接见了他,并为他题写了“真在家”二字作为奖励。“真如”是指佛的本来面目;“自由”是指人在消除烦恼、彻底了解之后的举止。合在一起,这就是佛最初的样子和仪态。

然而“真如在家”的由来的另一个版本是这样的:普济和尚到达五台山南山寺时,寺内已是一片废墟。当时寺庙院子里只剩下一个老和尚。因为庙里没有吃的,所以不能收留他。普济和尚道:“只要你养着我,我保证你不愁吃穿。”于是老和尚收留了他。果然,第二天有人送来一包米粉。普济对老和尚说:“你为我们规划庭院,我为我们敲响钟楼上的钟。”老和尚问他:“为什么?”他和老和尚谈了他的想法。菩萨顶上的大喇嘛听说钟声一直在响,很不高兴,就派人去南山寺打听原因。结果我看到老和尚挥舞着锄头规划庭院,就问:“规划庭院的目的是什么?”老和尚回答说:“我想建一座庙,但是我既没钱也没有食物。我此刻别无选择,我要触摸神灵……”菩萨峰的大喇嘛闻讯,赶紧派人给南山寺送去一些钱和食物。此后,普济和尚为了修缮寺庙,历尽艰辛,从河北、山西、山东等八省筹集了大量金银,花了六年时间对破败的南山寺进行了大修。关于他的一些说法变得更加神秘,越传越远。据说他7749天吃不下饭,结果传到慈禧太后耳朵里。慈禧召见普济到京城,把他锁在一个房间里,饿了七七四十九天。当她打开头上的门50天后,发现他一点都没变,安然无恙。慈禧吓坏了,问她的手下怎么办。有人跟慈禧耳语了几句,然后让普济和尚一天吃四顿饭?蟹梗?你够幸运能够追梗吗?哎?6碗。连续吃了七天,他既不大便也不小便,好像什么都没吃。后来,慈禧看到软禁的普济小屋顶放射出金光,极为惊讶,说:“莫道无真佛,如今真佛来朝!”于是欣然为普济题写了“真到家”四个大字,并送给他一幅銮驾图、一千绸缎、万两银子。普济和尚认为,作为一个和尚,名利其实是没有用的。他提出只需要半对马,用慈禧给的钱在北京建七座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