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亏损401.4亿,负债77亿。这家曾经与BBA齐名的汽车公司后来怎么样了?
宝沃传奇人生于1919年正式拉开帷幕。辉煌时期年销量突破百万,将同期奔驰甩在身后。6.32亿马克的销售额,654.38+0.04万的产量,被冠以“德国第三汽车企业”,出口量一度占德国出口总额的63.5%。在当时,宝沃确实无愧于“德国四大豪华车品牌之一”的称号。
但后来,由于战乱、经营不善、车型竞争力不断恶化以及支撑企业继续“活下去”的大订单神秘取消,负面因素相互叠加,不堪重负的宝沃被银行勒令破产。宝沃的前半生在1961告一段落。
直到2014,沉淀了50年的宝沃被北汽福田“激活”。专注商用车的北汽福田在2014年以500万欧元的“情怀价”从宝沃创始人的孙子手中接过宝沃品牌,正式开始了宝沃的后半生!
福田“复活”宝沃,一方面可以让经典重见天日,另一方面,宝沃的强势加盟将是福田“业务转移”的王牌。从一开始倡导德国四大豪华汽车品牌的身份,到后来按照德国工业4.0标准打造整车和发动机智能工厂,结合顶级供应商资源,打造超越当时国产车的做工和驾控品质。感情和实力双管齐下。作为先行者,BX7在上市初期就取得了近6000辆的月销好成绩。
但是谎言说一万遍还是谎言,不会因为次数的增加而成真。经过50年的停摆,今天的宝沃在技术和人员上已经和半个世纪前的宝沃没有任何关系。如今的宝沃,与其说是“复活”的德系豪华品牌,不如说是福田为其披上合资外衣的“自主品牌”。如果宝沃BX7是德系SUV,那么孔夫子真的可能是韩国人!“谎言”被识破,销量受不了!
另外,所谓的“终身免费保修”的好处其实是有限的。门槛之高,4S门店之少,使得利益如同“空中楼阁”般难以企及,质量问题频发,迫使宝沃加速进入“衰退期”!
2017年BX7销量持续下滑,18年更是下滑了80%。作为“救火队员”,BX5进入市场后未能阻止品牌的衰落。后续销量的大幅下滑,是消费者识破宝沃“骗局”后,市场给出的回应。销售惨淡的公司财报自然不会“好看”。资料显示,宝沃2016年净利润亏损4.84亿元,2017年亏损9.85亿元,2018年亏损25.45亿元,三年合计亏损40.14亿元。截至8月31,2065438,宝沃总资产123亿,负债77亿!
面对宝沃连年亏损,福田似乎有点不知所措。2018年,福田汽车亏损高达21亿元,亏损矛头直指宝沃。即使母公司在商用车领域疯狂招商,也填不饱宝沃的“无底洞”。曾经被福田视为“希望产品”的宝沃,如今变成了“亏损产品”,福田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这个“烫手山芋”。2065 438+08 10月8日,18,福田正式发布《关于以预上市方式转让北京宝沃汽车有限公司67%股权的议案》公告。时隔10天,福田再次宣布出售宝沃67%股权!
在出售前夕,宝沃终于“迷失了方向”,不再固执地向外界传递德国奢侈品的概念,懂得正视自己是中国血统的事实。新任总裁宋洋先生在长达3小时的超级工程院新闻发布会上,给了宝沃“复活”一个最准确的定位。“中国资本控制的德国品牌”就像印度资本控制的英国品牌(路虎)。
拥有德国造车标准的宝沃,终于认清了自己。此举希望恢复消费者的信心。最重要的是为下一次销售“讨论”一个好价格。
别忘了,会有后果的。同年2月28日,65438,UCAR与长盛兴业(厦)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近40亿元的价格完成对宝沃汽车67%股份的收购。UCAR会成为福田的“接盘侠”吗?
摆脱了宝沃福田的“包袱”,可谓喜笑颜开。虽然从前期购买到后期开发,福田在宝沃的投入超过40亿。但追回近40亿总比血本无归好。福田可以集中精力发展商用车,加快BAIC一体化进程,扩大市场份额。
因此,UCAR成了“大头”?是也不是,UCAR有自己的“小算盘”。纵观UCAR的企业布局,车Inc .、UCAR、UCAR闪贷、UCAR的业务涵盖租车、在线租车、购车、汽车维修保养,但缺少车辆制造这一关键环节。据了解,仅2017一年,UCAR在购买新车上就花费了45亿元,拿下宝沃可以让企业实现自给自足的完美商业闭环。此外,宝沃还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双资质生产牌照。技术和人才可以用钱买,但是造车资质不代表有!
买宝沃的第一步是彻底改革经销商的传统购车模式,引入现在的“新零售”模式。制定“千城千店”的渠道下沉计划,通过构建“旗舰店+加盟店+销售点”的销售网络,用多元化的零售网点替代原有的4S门店,采用零库存管理,从全国35个库存中心直接发货,避免4S重复发货的现象。然后结合自身渠道优势,推出1%首付、3天免费深度试驾、90天无理由退车等服务模式,力图打通。
而UCAR做出的颠覆行为,迅速扩张的势力版图,给予消费者便利和无限接触消费者的举措,是否有曾经颠覆咖啡行业的暴发户瑞幸的影子?巧合的是,牵头收购宝沃的董事长陆也是乐金咖啡的投资者之一。很明显,陆总想把自己从瑞幸身上获得的成功经验直接投射到宝沃身上,而现在的宝沃汽车无疑就是汽车界的“瑞幸”。
但这次恐怕鲁老师没有如愿。首先,汽车和咖啡背后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和市场运作规则。一辆汽车由几万个零件组成,而一杯咖啡一般不会使用超过10的材料。汽车的成本是咖啡的几千倍甚至上万倍,造车的学问远大于做咖啡。收购宝沃确实可以解决UCAR在中国的刚需问题,但是造车的难度涉及R&D和生产,需要的成本远大于咖啡。
更关键的是,陆总给宝沃的“瑞幸式卖车”秘方确实弥补了传统门店成本高、效率低、距离客户远的缺点。零库存的管理也释放了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使汽车消费中的人、货、市场的效率得到优化。
但所谓的“新零售”,其实就是原经销商的生活。首先,随着“城市千店”计划的进一步实施,新零售网点的增加将导致原有经销商的垄断地位将不复存在。承诺的只有50平米的开店政策,完全忽略了原来的经销商,以及开店初期投入的几百万成本。在所有这些情况下,不可避免的会损害经销商的现有利益,经销商和厂家的关系已经到了紧张的地步。当利益受损,甚至可能饭碗不保,过去的亲密关系早已被遗忘,很多经销商被迫走上维权之路。众多经销商代表到北京福田总部聚集声讨,联名发函要求“退网赔偿”!
个人愚见,鲁总已经应用到瑞幸和宝沃身上的颠覆手法,醉翁之意不在如何找到好的咖啡豆和最佳的配比,如何更快的把握汽车R&D和制造的意义,理解汽车行业的底层逻辑,打造更好的汽车。其目的是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把新兴的东西卖出去,比如通过早前举办的网络直播卖车,找明星造势,和Luckin Coffee一起发起“喝咖啡赢宝沃”的活动,通过这种体面又抢眼的“包装推广”手段,让汽车卖得更快。
就销量而言,UCAR在中国的存在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5月,宝沃销量达到2.53万辆,同比增长104.2%,5月环比激增615%!销量的回升值得鼓励,但背后的含金量却受到了大家的质疑。
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母公司每年巨大的采购需求上。事实上,销量的增长是由UCAR在中国的集中采购造成的。也许大部分车辆并没有交付给最终用户,而是“转移”到自己的国家,在中国购买汽车、汽车公司或专车。如果这种“左手对右手”的套路是真的,那么宝沃的销量提升就真的是“泡沫”了!
类似的故事也在观致汽车上演过,就像宝能收购观致汽车后,购买了大量观致汽车作为共享汽车。经过一番激烈的运作,观致销量飙升,但“套路”并不能长久,没能引起消费者从众心理的观致终于被“打回原形”。不知道这种大起大落会不会在宝沃重现?
从停产到被福田复活再到中国转手,从最初的卖的期望到幻灭重燃希望,现在前路迷茫,宝沃在中国的经历可谓丰富!
坦白说,我不否认宝沃辉煌的过去,品牌的历史底蕴是不可磨灭的,这也是福田时隔半个世纪仍想“复活”宝沃的主要原因。即使他后来致力于国产企业,先进工厂打造的“新宝沃”出色的驾驶品质和做工是宝沃对于国产车的优势,但他过于吹嘘自己的德系豪华品牌身份,消费者不仅不买账,还产生了抵触情绪,这也是后期销量暴跌的主要原因。中国的消费者不需要一个只知道讲故事,卖情怀的伪奢侈品牌,真正的国产品牌才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UCAR在中国的出现,延续了宝沃“生存”的希望,但同时也应该希望中国不要把宝沃当成自己的“代工厂”,弃基础而推新零售,追求一时的利润而忽视汽车产业的核心研发和主机厂的可持续发展。寻求向上的国内汽车市场,需要更多的优质汽车企业来助力。实力不俗的宝沃,绝对是国内车市上行路上的强力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