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怎么学好初中历史?
13很多同学认为历史是最适合死记硬背的课程。只要考前花点时间背,成绩还是不差的,甚至会考出好成绩。真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学好历史真的不容易。因为新课改下的考试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考试题型越来越灵活多样开放,单纯的记忆题越来越少。没有透彻的理解,连开卷考试都不知道如何从书入手。那么初中生如何才能真正高效地学习历史呢?是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历史感兴趣,你才会主动去学习历史。兴趣是个很奇妙的东西。有了兴趣,就能很快记住知识点,很好地理解和领悟历史现象背后的历史规律,熟练地分析历史问题,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的学生如何培养这种兴趣?网络上流行的《历史学习歌谣》唱得好:“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努力学习不可或缺,多结合实践思考。要理清历史脉络,记清楚人和地点,分析前因后果,创新情境实践。”首先,从现实出发,回顾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紧密相关。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和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可以追溯到历史。我们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好奇,更是基于现实,面向未来。如果能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入手,就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在脑海中激活相应时期的历史,获得更深刻的印象和真实的感受,感受到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和价值。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首先是利用纪念活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有纪念日。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会有大量的报道,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为我们研究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很多。当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回顾那段历史,一定会有和平年代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中的倒叙。例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很多不稳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么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总结和了解它的开始和发展。第二,提倡有思想的历史学习。面对许多历史事件和人物,一些学生感到特别不知所措,难以把握。其实一味的沉入琐碎的历史片段,自然会无所适从。学生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历史事实,形成自己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观点来统领历史事实。这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气沉沉的内容活起来。并且学会用清晰的思维,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对于一些影响较大的名人,我们可以把分散在各个班级的内容整理一下,写一个关于他的传记,得到你对这个人的看法和评价。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对待重大事件。在这个过程中,多种能力得到了锻炼。第三,注意挖掘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但一课一课的学习有意无意地把历史割裂开来,变成碎片。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整体观念,要突破“类”的限制,要探索事件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前事总会导致后事,后事又与前事相呼应,环环相扣,连绵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止或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我总结,按照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知识,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站起来活起来,挖掘出隐含的关系。有人说,历史要“立体化”研究。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就是横向和纵向的联系吧。如果我们经常这样思考,我们就能更准确地分析不同历史现象的本质,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们都能解决。这是我们阅读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书不仅仅是阅读。记住一些时间、地点和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用历史的思维去思考、研究、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我相信你很快就会发现,你读得越多,你就会越有趣。比如上面提到的“美国历史”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那么如何体现呢?几节课下来,可以发现“18的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方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内战的影响》中说“为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如何证实这一点?事实上,几年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单从时间上,就能看出其中的玄机。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向前迈一小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就可以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