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一生有什么贡献?
关于《论衡》,王充用自己的话说:“伤伪书俗文,更无诚意,故为《论衡》之书。”换句话说,他的《论衡》这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反驳那些虚假、荒谬、不诚实而流行于世的作品。所谓“伪书俗文”,主要是指当时盛行的神学儒学,尤其是所谓占卜。占卜最初是用来解释儒家六经(诗、书、礼、乐、易经、春秋)的书,起源于西汉后期,但后来发展出预测吉凶等许多迷信内容。刘秀,东汉汉光武帝的第一个皇帝,以占卜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据说当时有谶纬说:“刘秀发兵赶道,四夷聚于龙斗野,第四期以火为主”,预言刘秀将推翻王莽新朝,复辟汉朝。正因如此,自刘秀起,东汉皇帝大多相信占卜,甚至将81种纬书列为官方学术经典,供人学习。这些书大多充斥着各种稀奇古怪、荒诞不经的迷信,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更为严重。
王充写《论衡》,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破除这些迷信。《论衡》中有大量的内容,如《书序篇》、《儒增篇》批评了许多奇形怪状、不符合常理的史籍;物质势的文章批判了“天道生人”、“万物生万物”的神学目的论;《奇篇》批判了各种关于圣人诞生的奇谈怪论。《变空》、《异空》、《徐磊》等篇章对“天人合一”论进行了批判。徐涛和徐龙批判了不朽的理论。冷暖、变化、明勇、顺鼓、感类等。批判灾难是人为造成的谬论。《被老虎抓住》、《商虫》等文章否定了虫虎之害是政治造成的谬论;《鬼书》、《论死亡》、《死亡伪》、《瑶姬》等文章批判了人死为鬼的理论。
在《论衡》中,王充经常以严密的逻辑、辩证的分析、详实的事例批判各种世俗迷信。以批判“人死为鬼”为例,王充幽默地写道,从古至今,死了几亿人,远远超过现在活着的人。如果人死如鬼,那么,一步一步走在路上的不就是鬼吗?王充认为,人是由阴和组成的,“殷琦是血肉之体,而是精神之主”,“精神主要是血气,血气常附于体”,两者密不可分。他精辟地指出:“世界上没有单一的火,世界上有一无所知的本质!”换句话说,精神不能脱离人形而存在,世界上也没有死者的灵魂。至于有人看到鬼的说法,其实是人的恐惧造成的。你看到的“鬼”只是一种幻觉。人们祭祀鬼神是为了报答祖先的功德,鼓励后代。有的是对天灾的无奈,不得不向鬼神乞求帮助,以求获得丰收。但是,所有的祭祀对象都是无知的,实际上并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好坏。
在今天看来,这些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但要知道,在当时,王充写这些文章并非没有风险。在那个全世界都信占卜、迷信盛行的时代,发出这种质疑是一种禁忌。在王充之前,就有朝廷高官因直言质疑占卜而被斥责。从现在来看,由于时代的局限,《论衡》中有许多内容没有完全摆脱神学思想的束缚;但在汉代那种歪理邪说横行的氛围下,要有犀利的新意去抨击那些陈腐的东西,而《论衡》就是这样一股力量。
王充的文笔也是平淡流畅,没有任何修饰。他评价文章的出发点是传统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因此,强调文章劝善惩恶要实用,内容真实可信,语言要与口语一致,通俗易懂,否定夸张、虚构和想象,反对模拟。因此,王充对古代书刊中一些荒诞夸张的内容进行了严厉的批判,也对汉代流行的注重铺陈细节的赋体文学进行了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