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长平之战赵背信弃义,廉颇是谁顶替的?

赵王晓程用一个不知名的少年赵括代替了著名的廉颇。

在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中,赵上了齐王的当,用名将赵括代替廉颇,导致长平之战大败。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熟悉兵法,但缺乏战场经验,不知道如何灵活应变。

赵括反击廉颇的战略,由守转攻,主动出击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各条战线,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将领兵分两路:一路佯装战败,吸引赵军队绕过屏障;一路切断赵后路,实施反围剿,使赵粮道被切断,被困长平。最后赵绝食四十六天,四路五次突围失败。赵括亲自率领勇士突围,英勇杀敌,被秦军开枪打死,数十万赵国将士投降,后被秦军奸杀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60年)是秦国军队和赵国军队在赵国长平地区发生的一场战争,以赵国军队的失败而告终。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的一次战略决战,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是战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

赵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君的祖先原是赵国公爵。战国初,韩、赵、魏三国君主得到周天子的承认,完成了三国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自赵武灵王在周赧王九年(前306年)实行“胡夫骑射”的军事改革以来,赵国国力强盛,军事力量强大,对外战争中胜算大于损失。赵武灵王亲自乔装成使者,探察秦国地形,意图攻九原绕过函谷关,灭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