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县历史

云中郡,中国古代的一个行政区,连续存在了两个时期。第一次是战国时期的赵秦汉。第二次是在唐朝,云中郡短暂取代云州。战国时是赵国的一部分,被赵武灵王安置。秦朝统治着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辖区约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以东,大青山以南,卓资县以西,黄河以南,长城以北。

北魏时期,云中镇设在云中城遗址,成为大青山以南的重要根据地。云中宫建立在云中城东,是北魏皇帝北巡时下榻休息的地方。

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中期的都城。北魏的平城是由汉代的平城县扩大而来的。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迁都于此,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至今已有97年。

辽朝先后形成五都制。五都分别是上兴黄林府(今内蒙古巴林左奇林动镇)、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南京西晋府(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省大同市)。北京五城,只有上京是首都,其他都是首都。

金朝采用五京制,包括中都大兴府、上京会宁府、南京开封府、北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其中后三个配套都城在辽国中原大定府、东京辽阳府、西京大同府原址。会宁府(今黑龙江省阿城南2公里白城子)是金朝的第一个都城,叫“上京”,完颜阿骨打建于1115。1153王海玲完颜亮迁大兴府(今北京西南)为金朝第二都,称“中都”;金朝第八任皇帝金玄宗,遭到蒙古帝国的掠夺和威胁。1214年,他宣布将首都南移,并开设政府,称之为“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