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政赤字货币化?

全国市场仍有一定的持有国债的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不需要在一级市场上直接购买国债,而应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来为市场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对每个人来说,财务损失的货币化是什么?

人类使用的货币有两种(现在不讨论数字货币)。一种是实物货币,比如黄金;二是纸币,比如法币现金。纸币也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银行信用体系制成的货币——银行券和存款证(表现为支票),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是法定货币现金,另一种是通过政府信用投入社会的货币。从历史上看,战争时期有时会有强势货币融资,比如美国内战时期南方政府的绿背纸币,中国军阀割据时的本币。

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和票据贴现等活动创造信用货币——银行券和存款。当贷款有利可图时,创造的货币适应经济活动。在现代货币银行体系下,政府放弃了强制发行纸币弥补亏损的方式,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弥补亏损。当政府债券被中央银行购买时,中央银行向社会提供流动性,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货币能力的增加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信贷方式。

理论上,央行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购买国债,货币创造的效果是一样的,只是经济机制不同,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央行从一级市场购买,央行缺乏主导权,对财政纪律的约束有限。各国央行一般不从一级市场买入,甚至国家立法禁止央行从一级市场买入。中国人民银行法是这样规定的。央行在二级市场购买国债时与财政协调,但购买数量和价格是基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另外,国债二级市场的收益率曲线形成了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标准,引导着金融市场价格的形成。

目前存在的负利率是央行的政策利率,没有针对银行客户的负利率。

负利率被称为负利率和实际负利率。当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利率时,就会出现真实的负利率,此时借贷是有益的。小米的负利率是公布的利率,市场上对这个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讨论。目前一些央行发布的负利率是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利率,目的是增加银行的存款成本,促进银行向市场放贷。但即便如此,银行也不一定放贷。负利率减少收入。贷款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银行不实行负利率。市场上收益为负的产品,就是收益不好的时候选择亏损少的产品。

危机期间,央行只是在商业银行放贷意愿不强的情况下才考虑负利率政策。目前我国银行体系放贷意愿正常,不应该把负利率作为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