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蕾莎修女的故事

1910年,特蕾莎在马其顿的一个富裕家庭学习。12岁的时候,她有了做尼姑的愿望。18岁的时候,她去印度接受尼姑培训。27岁时,她许下了一生的誓言,被提拔到了修道院。从38岁起,她开始为加尔各答贫民窟的贫困、垂死、弃婴和麻风病人服务。在她心目中,穷人比富人更需要尊严,穷人在价值层面是至高无上的。40岁时,“慈善传教修女会”成立。她获得了许多国际奖项和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1997年,这位短暂而广受爱戴的修女安详离世。

贫民窟学校

1948年,38岁的特蕾莎修女离开爱尔兰的洛雷托修道院,来到印度加尔各答。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洛雷托修女穿的蓝色袈裟,换上印度平民妇女常穿的白色棉纱。

特蕾莎修女在车站后面的贫民窟工作。到处都是破旧的小屋和衣衫褴褛的脏孩子。一天,一个说孟加拉语的孩子向特蕾莎修女要东西。孩子只有一条腿,断腿还在流血。特蕾莎修女准备拿药给他穿衣服的时候,孩子说想吃什么,一边说一边假装吃。这时她身上只有五个卢比,就抱歉地对孩子说:“我是个可怜的修女,我只能给你包扎伤口。”就在他准备帮他上药的时候,孩子突然抢过药,喊了一声“把这个给我”,拄着拐杖跑向贫民窟。特蕾莎修女想知道发生了什么,她跟着孩子走进了一个小棚屋。窝棚内一片漆黑,隐约能看到一个女人躺在木板上,旁边还有一个婴儿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这三个人骨瘦如柴,目光呆滞,非常虚弱。她用孟加拉语和他们交谈,得知孩子名叫巴布,今年八岁。这个女人是他的母亲,患有肺结核,窝棚里的另外两个孩子是他的兄弟姐妹。特蕾莎修女只能给他们她带来的维生素片。女人非常感激,拉着她的手说:“这里有一个生病的老妇人。请见她。”特蕾莎修女听到这句话时大为震惊:为什么穷人都有这样善良的心?我生病了还关心别人!

那一天,特蕾莎修女接连走访了许多家庭,一条腿的巴布和一些孩子好奇地跟着她。巴布还要求特蕾莎修女第二天再来。

白天的经历让特蕾莎修女难以入睡。这些可怜的孩子不仅没有食物和衣服,而且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和数最简单的数字。他们长大后应该做什么?拯救这些孩子的根本方法是让他们掌握知识!于是,在贫民区开办露天学校的想法在特蕾莎修女的脑海中成熟了。

第二天,在一棵大树下的空地上,特蕾莎修女宣布有教室,地面是黑板,想学习的人坐下。经过她的耐心劝说,巴布先坐了下来,然后带着四个孩子坐了下来。特蕾莎修女有趣的讲座逐渐吸引了他们,其他孩子也慢慢靠近了这棵树。第二天特蕾莎修女再次来到大树旁时,发现已经用破布、木板等东西搭起了一个帐篷,里面坐着的孩子比昨天多了很多。巴布告诉她,“大家都帮忙搭了这个棚子,我还邀请了所有的朋友来上课。”

在这个简陋的“教室”里,特蕾莎修女不仅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读书写字,还教他们刷牙、洗脸、洗澡等卫生知识。她还亲自带孩子们到井边,一个一个地教他们洗澡。贫民窟的妇女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很快她们就以特蕾莎为榜样,给她们的孩子洗澡。

特蕾莎修女在贫民窟开办露天学校的故事很快传开了。一个星期后,100多个孩子来上课,后来增加到500多个。

加尔各答是印度穷人聚集的城市。因为穷,弃婴那么多,场面惨不忍睹,真的是世间罕见。在为穷人建立了一所学校后,特蕾莎和其他修女一起,承担起了收养骨瘦如柴、身患疾病和天生残疾的弃婴的任务。

修女们不仅收养了被遗弃在修道院门口的婴儿,还带回了在其他地方看到的弃婴。一些穷人甚至送来他们负担不起的孩子。收养的弃婴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所以经常出现购买药品、奶粉、食品的资金短缺。但奇怪的是,每当这种短缺发生时,就会有人送钱、送菜、送药、送衣服等等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收容所

在印度之外,特蕾莎修女和她的同事广为人知,这始于她们为临终者服务的报道。在大多数人看来,给营养不良的孩子喂饭,给穷人送米,没什么特别的。然而,在一个人口爆炸到绝望的国家,为一些即将死去、只能活几个小时或几天的人建造家园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世界上的其他任何地方,你都找不到特蕾莎修女在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对任何处于恶业中的人无条件的尊重。

记者迈克尔·左梅诗曾经介绍过特蕾莎修女在加尔各答的第一家临终关怀医院。他说:有一天,一个垂死的人躺在甘伯医院旁边的路上。特蕾莎修女试图带他去医院,但当她拿着药从药房跑回来时,那个人已经死了,没有人对躺在地上的他感兴趣。特蕾莎很生气。她说:“他们对猫狗比对同类的兄弟好。如果是自己心爱的宠物,绝对不会让它们就这样死去!”

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在特蕾莎修女身上。有一天,她发现一个老婆婆像死了一样躺在路上,用破布盖着的脚上爬满了蚂蚁,头上好像被老鼠咬过。带血的伤口爬满了苍蝇和蛆。特蕾莎测量了老妇人的呼吸和脉搏,发现老妇人似乎还有呼吸,于是赶紧将她送往附近的医院。当医院得知是无家可归的老人时,拒绝接收,但特蕾莎修女态度坚决:“救奶奶不是医院的责任,但医院有必要想办法救治她!”在特蕾莎修女义正言辞的压力下,医院对这位垂危的老妇人进行了治疗。

特蕾莎修女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善这种状况。因为街上不止一具尸体,所以每天早上在加尔各答街头收尸体就跟收垃圾一样。珍珠海贫民窟的穷人曾经集资为垂死的人建了一个候诊室。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房间,两张床,却有一个诗意的名字——“赤子之心屋”。然而,这间候诊室很快就关闭了,因为附近居民的强烈反对,他们害怕闻到死亡的腐臭气味。

特蕾莎修女来到加尔各答的卫生部。卫生部门的一位热心官员接待了她,并带她去了加尔各答著名的卡利神庙。寺庙答应免费借给信徒礼拜后休息的地方。

找到这个地方为贫困病人提供休息后,短短一天,修女们就安顿了20多个最穷最惨的人。

有一天,在离垃圾场几米远的地方,特蕾莎修女发现了一具幽灵般的骷髅,那几乎是一具用纸一样的人肉袋子包裹着的凹凸不平的骷髅,但他还有一口气,蛆虫已经开始侵蚀他的皮肤。特蕾莎修女把老人搬进一个盖着华盖的大厅,喂他吃饭,清洗他那可怜的、黏糊糊的身体,并清除老人伤口上的蛆虫。

“你怎么能忍受我的臭味?”垂死的人轻轻地喘着气。

"与你身体上的疼痛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她轻声回答。

老人自信地喃喃道:“你不是这里的人。这里的人不会做你做的事。”弥留之际,他努力让自己笑起来:“你值得表扬。”

“不,”她微笑着回答,“应该受到表扬的是你。不要夸我。”

还有一个老人,搬来的时候晚上就去世了。临死前,他拉着特蕾莎修女的手,用孟加拉语低声说:“我像狗一样活了一辈子,现在要像人一样死去了。谢谢大家。”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尼姑,曾经让无数被世俗社会抛弃的人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得到了尊严补偿。

麻风病康复中心

麻风病在民间也被称为蜡烛病,因为人得病后,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像被火融化的蜡烛一样慢慢溃烂,直至最后死亡。大约在20世纪中叶,这种疾病在印度十分猖獗。据估计,当时印度大约有500万麻风病患者,其中仅加尔各答就有8万人。

整个社会对麻风病充满恐惧:患者被家人抛弃,流落街头或躲藏野外,或被困山洞;而有些健康人看到麻风病人会迅速躲开甚至扔石头;警察看到了麻风病人,甚至让他们带着枪去集中营...

有一天,市政府卫生部门的一位官员找到了特蕾莎修女,希望她的“慈善传教修女会”能够帮助照顾那些因为麻风病而病倒在大街上的病人,政府能够为这些病人提供一个合适的聚集场所。年轻的修女觉得很尴尬,因为修道院的工作很多,除了贫民窟的学校,儿童之家,还有临终关怀院,现在又要增设麻风病患者康复中心,超出了她们的能力范围。不过特蕾莎修女爽快地答应了这个官员,因为对她来说,无私的善良就是上帝,她更多考虑的是可怜的麻风病人。

1969年,慈善修女会在加尔各答郊区一个叫迪达加的地方成立了第一个麻风病康复中心。这个小屋位于靠近铁路路基的一片废弃土地上。它由麻布袋、竹竿、铁皮、瓦片等制成。作为建筑材料,加上丰富的想象力。小屋的屋顶盖在露天排水沟的木桩上。

特蕾莎和修女们开始寻找那些被亲友赶出家门的麻风病人,并经常走进臭气熏天的破旧房屋,赶走爬在麻风病人伤口上的蛆虫和舔伤口的苍蝇,给他们注射药物,包扎伤口,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

迪达加麻风康复中心开始服务的那天,特蕾莎修女特意摸了摸每一个麻风病人的身体和手,以示对每一个病人的关心。她亲切地对大家说:“请大家振作起来。上帝从未抛弃你。大家一起努力吧。”那些手指烂了的女人,失去双腿的老人,耳朵烂了的孩子……突然感到一股暖流流过身体,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然而,对于每一个麻风病人来说,医学奇迹也无法同时刮掉他们额头上的“麻风病人”纹身。治愈出院后,患者在社会上仍然受到歧视,没有人愿意雇佣他们。因此,为了留在受保护的医院,病人会撕开结痂的伤口...

面对麻风病人回归社会的种种现实问题,这些由慈善传教修女会创办的康复中心开始为康复的病人安排职业培训——让一些病人从事为自己纺绷带、自己制作药袋等简单工作;还有一部分人在麻风病康复中心的木工作坊、制鞋作坊、砖窑、小农场工作,以自己的劳动保证基本需求;或者自己耕种稻田、麦田,做到自给自足。特蕾莎修女还得到了一台旧印刷机,让病人用来印刷一些传单和报纸,以便重新投入生活,赚些钱。为了让病人过上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每年圣诞节,特蕾莎修女总会安排他们参加午夜弥撒,组织他们表演戏剧,帮助修女分发圣诞礼物,参加午餐音乐会等等。

总之,住在康复中心的麻风病人,无论如何都能享受到乐趣,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也能重新享受到正常人的尊严。

摘自《善良的一生》,屈亚军等编,珠海出版社,2002年,1版。

特蕾莎修女的话:

我们经常做不了大事,

但是我们可以用大爱去做一些小事。

特蕾莎修女

参考资料:

http://education . easte du . org/xuexikj/zixikj/郑智/nuobieehpj/images/1 . 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