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的历史

安徽特色文化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18世纪后期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民间剧种。其中一支逐渐东移至安徽安庆,以桐城为中心,结合当地民间艺术,用当地语言演唱、说话,形成自己的特色,被称为“桐城歌”或“黄梅歌”。这就是今天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黄梅戏素有“36大剧,72折小戏”之称。该剧主要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比如荞麦物语、高、田贤培等。剧中多表现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水桶等。解放后,先后改编了《仙女下凡》、《女徐》、《罗怕记》、《赵》、《母亲的眼泪》、《三寻国府》等一批传统剧目,神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初春》等。其中《仙女下凡》、《女主徐》、《牛郎织女》等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和马兰是著名的黄梅戏演员。

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和江西省婺源县。明末清初,弹拨声腔传入安徽,在安庆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与当地声腔、民乐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拨子。乾隆年间,脱胎于四平腔的拨子和吹腔逐渐融合,形成第二春腔。黄儿戏和湖北西皮组成了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清初,徽剧盛行于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并在南方广泛流传。清朝中期,风靡全国。清朝乾隆年间,“三清”、“春台”、“四喜”、“和春”四个徽班先后进京演出,使其名扬全国。清代道光、咸丰年间,徽剧在北京与湖北汉剧结合,逐渐演变为京剧。清末京剧兴盛,徽剧艺人改弦更张,但徽剧仍在徽州部分地区流行。徽剧是一座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是新安文化灿烂篇章中的重要一页。

名胜古迹安徽是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目前有五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其中黄山是安徽山水的典范,其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举世瞩目。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风景秀丽,香火鼎盛。现存古寺78座,将佛寺与皖南民居相结合,别具一格。巢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江、湖、山、泉并存,善水。湖光、温泉、山色是“巢湖风光三绝”;云起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以摩崖石刻、道教遗迹和独特的丹霞地貌著称。曾被汉武帝命名为“南岳”的天柱山雄伟秀丽,有45座山峰,86处奇石,18处瀑布。琅琊山因宋代欧阳修写的《醉亭》而闻名天下。以茂林、尤东、碧湖、柳泉为特色。除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19省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的文化遗存丰富而独特。亳州、寿县、安庆、绩溪、歙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历史上是徽州府所在地,是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歙县篆刻派、徽派版画、徽派园林建筑、徽菜、徽剧的发源地。歙县、黟县集中分布的数千座明清民居、祠堂、石船历经沧桑幸存下来,其数量之多、构思之巧妙、石、木、砖雕之精美,全国罕见。它们是民间建筑的杰作,已成为安徽民俗旅游的必游之地。

全省共有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黟县、桐城、凤阳、蒙城、杨过、潜山、和县、池州、宣城。

安徽特产安徽资源丰富,省内茶竹林特产丰富。中国十大名茶中,安徽占了4个: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此外,广泛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的屯溪绿茶,也以清香著称。竹编产品舒城舒曦被细腻、轻薄、柔软,曾多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除此之外,楚剧博剧也很有名。安徽是全国中成药主产区之一,名优产品有铜陵的冯丹、宣城的木瓜等。传统的亳州顾靖酒厂和淮北口子酒是荣获国家金奖的产品。

著名的水果有砀山酥梨、惠州雪梨、怀远石榴、宣州蜜枣、三潭枇杷。水产品有长江鲫鱼、巢湖银鱼和清水蟹。特色风味食品有苏州符离集烧鸡公、无为熏鸡、安庆胡玉美豆瓣酱、当涂采石茶干等。传统手工艺品包括文房四宝宣纸、徽墨、宣笔、歙砚、芜湖铁画和徽州木雕。宣纸,皖南特产,分布于泾县,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珍贵的书画用纸,明代永乐大典和清代《四库全书》都有使用。徽墨有“药纸似漆,千年可存”的美誉。芜湖铁画来源于明清时期,吸收了国画的构图方法、金银首饰、剪纸和雕塑技法,是我国工艺美术的一朵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