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是什么时候、怎么产生的?德国为什么不能成为成员?

[编辑本段]罗斯福提出了“四个警察”的设想

1943 10苏联、美国、英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会上通过了由美国政府起草、美、苏、英、中四国签署的《四国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明确宣布,四国政府“认识到有必要根据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必须加入,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这是二战期间,四国政府首次一致宣布同意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鉴于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一战期间主张建立“国际联盟”的教训,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经过长时间的规划,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的设想。

1943、112、1年6月28日的苏美英德黑兰峰会上,罗斯福提出了建立国际组织的更为具体的方案。罗斯福强调新的国际组织应该是全球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罗斯福的建议得到了丘吉尔和斯大林的同意。65438年2月24日,罗斯福再次郑重强调:“英国、苏联、中国、美国及其盟国代表了世界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口。只要这四个军事大国团结一致,决心维护和平,就不存在一个侵略国再次发动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警”思想,成为后来确定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依据。

[编辑此段]中国成为常任理事国。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于10月29日下午与斯大林进行了45分钟的私人会晤1943+65438。会谈中,罗斯福详细描述了他对联合国组织的设想,包括“世界警察”的问题。

罗斯福认为,未来的联合国组织应该由三级机构组成:最低一级是大会,由当时大约35个反法西斯国家组成。这个机构定期在不同的地方开会,每个国家都有权平等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向一个更小的机构提出建议。中层是执委会,有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参加,加上两个欧洲国家、一个南美国家、一个近东国家、一个远东国家和一个大英帝国(后改为英联邦),共有***10到11个国家。这个机构有权处理所有非军事问题,其决议对所有有关国家都有约束力。最高级别是“四警”组织,由苏联、美国、英国和中国组成。本组织将有权迅速处理威胁和平的任何事件和紧急情况。

在回答斯大林问题的过程中,罗斯福进一步补充道,当和平可能受到威胁时,“四警”有两种应对方式:在一种情况下,如果威胁源于一个小国的革命或扩张,“四警”可以采取孤立的方法,封锁有关国家的边境,实行禁运。第二种情况是,如果威胁比较严重,四大国充当“警察”,向有问题的国家发出最后通牒;如果这一最后通牒被拒绝,将立即对该国进行轰炸并可能进行军事攻击。

斯大林同意罗斯福加强制裁权的想法。他认为,联合国这一最高级别的组织不仅应该有决策权,而且应该有权控制德国和日本周边的重要军事据点,以防止这两个国家再次走上侵略道路。

斯大林强调,为了防止侵略,建立几个拟议中的机构是不够的。它必须有权占领欧洲和远东的重要战略据点,包围德国和日本,并在它们有发动侵略的危险时与之作战。

苏联主张“世界警察”应由美苏英组成,中国无权包括在内。早在1943,10,苏联、美国、英国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国务卿赫尔将审议四国普遍安全宣言提上会议议程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出了反对意见。苏方的真实意图是排除中国,但其提出的理由是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三方会议讨论四大国的声明文件不合适。赫尔坚持将中国列为宣言的共同发起国,甚至表示会毫不犹豫地在会上达成协议。最后莫洛托夫妥协,答应把中国的地位问题留待以后讨论。

考虑到美国可能会坚持拉拢蒋介石统治的中国,斯大林提出了一个替代方案。他建议组成两个组织:一个是欧洲组织,有美国、英国、苏联,可能还有另一个欧洲国家参加;另一个是远东组织或者世界组织,或者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远东组织,或者一个欧洲组织加一个世界组织。计划很周密,用词很委婉。最终目的是阻止中国进入“世界警察”的行列。英国还主张世界应该由“三个警察”而不是“四个警察”来统治。

罗斯福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多次表示:“在未来,一个仍然不可战胜的中国将不仅在东亚,而且在世界上为维护和平与繁荣发挥适当的作用。”他说,他不是不知道中国还很弱,但他认为,未来中国是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国家,与其把它视为潜在的麻烦源,不如把它视为朋友。他说:“中国作为世界组织最高理事会的成员,将使这一组织具有世界性,这将有助于把亚洲召集在一起,并使其忠于这一组织。”

由于美国政府的一再坚持,中国加入了“世界警察”集团。

[编辑本段]五大常任理事国正式成立。

21944年8月26日至14年10月7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的代表在华盛顿附近的古老庄园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会议勾画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轮廓,解决了建立联合国的主要问题。在会上讨论安理会的组成时,美国的原计划是由4个常任理事国和7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后来提议接纳法国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后来又补充说,以后可能会建议增加一个拉美国家为第六个常任理事国。苏联代表问,美国代表说,拉美代表是巴西。美国坚持认为,巴西的人口、面积和资源使其完全有理由成为常任理事国。此外,巴西为二战反法西斯盟军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苏联代表葛罗米柯表示,苏联认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应暂时限于四国,法国加入后再限于五国。联合王国代表也表示希望安理会不要有第六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并补充说,一旦增加法国为第五个常任理事国的框架被打破,安理会将面临强大的压力,会有人要求进一步增加常任理事国的数目。后来美国代表提出在基本文件中加入今后如何增加常任理事国数量的条款,但英国和苏联代表对此持否定态度。最后三方一致同意,除了法国,不再有常任理事国。

1945年2月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与会各国作出在旧金山召开制宪会议的决定时,建议中国和法国与苏梅英一起作为旧金山会议的发起国(当时法国已成立临时政府)。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建议。法国同意参加会议,但决定不做发起国,因为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参加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和雅尔塔会议的磋商,不能要求其他国家签署自己没有参加的宪章。

1945年6月26日,旧金山制宪会议胜利闭幕,《联合国宪章》正式签署。《宪章》第二十三条明确规定,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美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和法国。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从此正式确立。

《宪章》还规定了“大国一致”原则:即安理会就非程序性问题表决时,只要有一个大国不同意,决议就不能通过。这就是所谓的“否决权”,它在保持大国一致行动和集中力量应对地区危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体现了人类几千年来建立国际安全机制以消除世界大战危险和维护世界和平的愿望。冷战开始后,美苏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为了破坏对方的行动计划,两国频繁使用否决权,使得“大国统一”原则失去了原本的意义。随着冷战的结束,“大国统一”原则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日益显示出其有效性。对防止地区冲突,威慑一些大国谋求地区霸权起到了积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然是《联合国宪章》中一项稳定而有效的原则。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