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相与苏东坡的关系

01,王安石与苏轼的金陵会

元丰三年(1080),北宋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中山脚下。

一位肤色黝黑、头发花白的老人正在接待一位来自黄州(今湖北黄冈)的客人。

席间,老人兴致勃勃地问客人:“苏轼最近有没有写什么好文章?

客人笑道:“苏东坡有一次喝醉了,一气呵成写了一篇关于成都圣像的文章,一千多字,只修改了一两个字就成了草稿。

在欣喜和好奇的驱使下,老人仔细阅读了客人们带来的文章。

老人叹了口气:

“子瞻,龙也在民中,惟有一字不稳。”

之后,老人把苏轼的原文“人善学则胜天而败”,改成了“人善学则胜天而穷”。

字与字之间的区别更为精确。

所以苏轼听说这件事,拍手大笑,觉得老人改得对,欣然采纳。

正所谓英雄识英雄,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大多都是互相欣赏的。

因为这位老人不是别人,正是与苏轼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

王安石画像

至此,王安石已经罢课四年,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苏轼也被贬了。

他们俩在政治上都不满意,所以他们是同病相怜的兄弟。

转眼时间到了元丰七年(1084)正月,苏轼被贬汝州应永。

当时苏轼专门向朝廷申请,希望他能在常州生活。

宋朝很快批准了苏轼的请求。

四月,苏轼开始游历常州。

常州和南京很近,苏轼突然想起了隐居在南京的王安石。

此念难抑,苏轼欲访王安石。

但转念一想,苏轼认为自己与王安石渊源已久,冒昧登门拜访不是上宾之道。

苏轼提前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想法。

七月,王安石收到苏轼的信。他很高兴,派人来回复和他见面。

回信后,第二天,王安石穿着便服,骑着毛驴,主动去苏轼停船的地方拜访。

奇比图

苏轼得知王安石要来,激动得帽子、衣服、鞋子都没戴。他跳下船,敬礼:

“苏轼今日敢穿野衣见丞相。”

王安石笑道:

“仪式是为了我们这一代!”

这就是大宋文学史上著名的金陵会议。

02、王安石与苏的过节。

众所周知,王安石、余汉瑜、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比苏洵小12岁,比苏轼大16岁,比苏辙大18岁。

不过,在六位宋作家中,王安石成名很早,仅次于欧阳修。

欧阳修的肖像

宋仁宗李青二年(1042),王安石首次参加进士考试,取得第四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

(曾巩也参加了考试,但在孙山失败了。)

自古文人相轻,王安石和苏三有过节。

王安石和苏洵首先不对付。

苏洵的文笔婉约雄浑,王安石的文笔坦荡。他很不喜欢苏洵的文章,认为苏洵不过是“谋略、权变、机变之言”。

苏洵甚至对王安石嗤之以鼻。

嘉祐元年(1056)五月,欧阳修设宴款待开封名士。苏洵和王安石应邀赴宴,两人相对而坐。

于是他们第一次见面。

但苏洵对王安石印象不好。

王安石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从来不打扮自己,蓬头垢面,满身虱子,非常没有人性。

他不喜欢在聚会上喝酒,没有人会碰一滴酒,一点也不仁慈。

包拯之前有一次设宴让手下喝酒,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参加了宴会。

宴会上,除了王安石和司马光,大家都忙着喝酒。

不管包拯怎么劝,两个人都不喝。

最后,司马光顶不住众人的再三劝酒,勉强喝了一杯。只有王安石滴酒不沾,说不喝就不喝。

这样的王安石真的不适合做文人宴。

这次也不例外。

苏洵看不起王安石的为人,对欧阳修说:自古以来,大部分不近人情的人,都会做害人害己的事。王安石以后肯定会搞得一塌糊涂!我建议你早点和他分手。

王安石与苏家的纠纷就这样解决了。

苏洵肖像

嘉祐二年(1057),苏洵带着苏轼、苏辙参加欧阳修主持的进士考试。

在这次考试中,苏轼、苏辙和曾巩都考上了进士。

但苏轼进士考试三百多分,苏辙四百多分。

(苏洵没有参加,一生没有得到功名,是唐宋八大家中唯一一个没有秀才的。)

这样的成绩,苏轼兄弟自然不满意。

嘉祐六年(1061)八月,苏轼、苏辙考了最难的一科,由欧阳修、杨淼推荐。

制度考试分为秘阁考试和(倡政)宫考。

成绩分五个等级,一二年级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的是三年级。

纵观宋朝300多年的历史,只有49人考取。

苏轼剧照

苏轼秘阁试由翰林学士吴逵主持,司马光、范镇等人监考。

殿试由宋仁宗亲自主持,他当时是王安石的考官。

结果苏轼成绩第三,苏辙第四。

苏轼考了宋代最好的成绩。

最后,苏轼被封大理判官、凤翔府判官,苏辙被封商州武官。

(苏轼、苏辙考中进士后,正巧母亲病逝,兄弟二人悼念丁酉,当时无官。)

当时,王安石恰好担任知识分子专利,负责起草和发布官员的任免。

我对苏轼、王安石没意见,对苏辙有大意见。

原来,苏轼写的文章赞美了宋仁宗,而苏辙却痛斥了宋仁宗的生活方式。

苏辙卖名卖直的套路让王安石大为不满,违背了他的政治主张。

王安石剧照

王安石从政后,主张皇帝专断,重用信得过的官员,大刀阔斧地执政。其余官员少说多做,坚决服从皇帝旨意,齐心协力。

王安石最反感宋朝的官员没事找事,一味攻击皇帝的小毛病。

(有意思的是,其实王安石的死敌司马光也是主张皇帝专断的。)

苏辙的做法恰恰触犯了王安石的禁忌。

因此,他坚决拒绝给苏辙写委任书,尽管宋仁宗劝他也无济于事。

最后,宋仁宗请别人起草了苏辙的任命书。

此事一出,王安石就和苏家成了争论点。

嘉祐八年(1063),王安石的母亲病逝。

这个时候王安石已经名扬天下,大家都知道他将来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

所以很多人去王安石府拜谒,尤其是那些文人,他们不想放弃这种跳入交往的禁忌。

当时苏洵也要来,但他没有去,后来写了一篇《论辨汉奸》,痛斥王安石是大汉奸。

说实话,苏洵太过分了。当时很多人热衷于王安石,连苏轼、苏辙都觉得苏洵做了亏心事。

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苏洵病死。

王安石与苏洵的恩怨到此为止,但当然也影响了苏轼、苏辙与王安石的交往。

03.王安石与苏轼的交锋

熙宁元年(1068)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入京,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即将开始。

就在这时,大名鼎鼎的刘病逝了。

刘元福是欧阳修、苏轼等人的好友,一时名重。而且他和王安石是极难对付的,关系很僵。

刘渊父亲去世后,苏轼写了一篇《祭刘渊父亲》,苏轼居然用这篇文章大骂王安石“大言不惭,诡辩灭世”。

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苏父子都认为王安石是汉奸。

熙宁二年(1069),二月,王安石出任参政顾问(第二年,王安石正式拜丞相),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

王安石变法后,苏辙是铁杆反对派。

苏轼更复杂。

苏轼画像

变法之初,苏轼认可新法。

“凡是换了龚景府的人,当初东坡也是想干的。”

但当新法引发一些问题时,苏轼多次上书指出问题。

当时,宋神宗和王安石受到很大的舆论压力,所以他们听不进不同的意见。他们直接把苏轼归为守旧派。

据史料记载,王安石主持变法期间,苏轼曾四次公开反对新法。

第一次:

熙宁二年五月,王安石改科举制度,只以仁义、谋略选士,诗词歌赋一律断绝。

苏轼不同意,大嘴巴不停喷。

此时的苏轼只是殿中的正史馆,官位比王安石差多了。

王安石派苏轼去开封做官,要他多做实事,没事少喷。

(注:在开封府提拔官员是很重要的职位。宋朝很多宰相都担任这个职务,但王安石还是很看重苏轼。)

第二次:

这年12月,苏轼给宋神宗写了一封信,正式抨击新法。

王安石太恶心了,以至于“见了就讨厌。”

但他忽略了苏轼。你只有一张嘴。你喷你的,我喷我的。

第三次:

熙宁三年(1070),三月,大宋举行科举考试,新党吕惠卿为考官,苏轼为考官。一个叫叶祖琪的考生在答卷中迎合了新法。

王安石和吕惠卿希望他成为状元。

苏轼坚决不同意,骂道:

“祖洽轻侮祖上谄君之事,而奎多士,何以被风化!”

宋神宗问王安石要做什么?

王安石这次也不客气,骂苏轼:

“蔡氏也高,但是他学的东西不正确,而且因为他没有成功,所以他的话落到这个地步。”

别管他,苏轼只是在抱怨。

果然,叶祖琪被评为冠军。

苏轼阻止不了王安石想做的事。

第四次:

熙宁四年三月(1071),苏轼实在憋不住了,又给宋神宗写了一封信,滔滔不绝地讲新法,骂王安石是汉奸,是贼。

王安石一开始没当回事,苏轼又玩了个风骚操作。

苏轼主持一次考试,出了一道题,就是皇帝和宰相该不该专断?

苏轼的历史很好。他举了几个历史上独断专行的例子。

晋武帝灭吴一统天下,苻坚降国而亡;重用管仲为霸王,太子匡偏袒儿子近亡国。

诶,苏轼居然借古讽今,漫不经心地问宋神宗和王安石是什么样的。

王安石终于火了,直接把苏轼贬到杭州。

通过这四次相遇,可以看出王安石其实并没有把苏轼当回事。

这两个人在权力和地位上的差别太大了。王安石行动认真的时候,苏轼被收拾的很惨。

04.王安石与苏轼冰释前嫌。

可惜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全世界的反对。

熙宁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被宋神宗罢官,遭受沉重打击。

熙宁八年(1075),王安石再次出任丞相。

熙宁九年十月(1076),王安石再次被罢免。

从此王安石再也没有起来,被迫在南京养老。

这一次,王安石彻底隐退,隐居中山,坚决不问朝廷任何事情。

王安石唯一一次利用前宰相身份发挥作用是为了救苏轼。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著名的乌台诗案爆发,苏轼被俘。

8月18日,苏轼被关进御史台监狱。

因为据说苏轼写了讽刺宋神宗的诗,他犯了欺骗君主的罪。

很多人以为宋朝不杀文人。

其实宋朝从来没有这样的法律。

当时御史台为苏轼拟定的刑罚是斩首。

当时有很多人站出来救苏轼,也有很多人希望王安石能帮忙。

在关键时刻,王安石不仅没有报复苏轼,还写了一封信给宋神宗。

王安石说:

“有没有杀人才的圣人?”

最终,在王安石等人的营救下,苏轼没有被杀,而是被贬。

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有所缓和。

然后,王安石在中山住了八年,金陵社就出现了。

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这次见面,两人一同游历中山,只谈琴棋书画、佛道文章,不谈政事,相处甚欢。

王安石甚至劝苏轼住在中山,与他作伴。

苏轼写了一首诗,答道,我早就想做你的邻居了。

骑驴进旷野,想看看老公没病的时候。

劝我试着要个三亩的房子。上班晚了十年。

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苏轼于今年八月离开了南京。

临行前,王安石为苏轼写了四首送别诗,称赞苏轼说:

“不知道多少个几百年了,还有这样的人!”

王安石对苏轼的欣赏和赞美溢于言表。

可以说王安石对苏轼问心无愧。

宋哲宗元佑元年4月6日(65438+5月21,0086),

因为新法被司马光和高太后彻底废除,王安石气得吐血而死。

尘归尘,土归土,王安石在生命的尽头,与苏轼冰释前嫌。

但是,王安石怎么也想不到将来苏轼会对他怎么样。

05.王安石和苏轼最终成为敌人。

王安石去世后,北宋朝廷照例要写一篇文章总结王安石的一生。

此时旧党执政,王安石被全盘否定。

为王安石写文章的是苏轼。

苏轼的文章真好。

王安石的好地方,他避重就轻;王安石坏的地方全是书和专书,写得色彩丰富。

整篇文章基本都是否定王安石,骂王安石难听。

元佑三年(1088)十二月,新党发动反攻,要求王安石享受宋神宗。

旧党知道新党要反击了。这怎么能让他们得偿所愿呢?

苏轼是当时旧党领袖之一。司马光死后,旧党分为三派:派罗派、蜀派、朔派。

苏轼和苏辙是蜀党领袖,苏轼又写了两封信,骂王安石。

苏轼彻底把王安石变成了汉奸,两人政治上水火不容。

四年前,苏轼还在感叹,“上班感觉迟到了十年。”

然而四年前,苏轼却摆出一副与奸臣王安石不和的样子。

政治,真的是变脸游戏吗?

说来也有意思,罗党、蜀党、朔党,除了共同反对新党之外,内部矛盾很多,互相压制。

旧政党掌权后,新法被废除了。苏轼觉得新法有可取之处,反对废除新法。

结果苏轼又被降职了。

苏轼得了一个里外不是人的人,新党对他恨之入骨;旧党也恨他。

但有一点,苏轼和王安石已经成为对立的两面。

苏轼剧照

七月二十八日(1101八月二十四日),宋徽宗建中,苏轼逝世。

苏轼与王安石的恩怨并没有结束。

宋朝每次试图重用新法,肯定会抬高王安石,贬低苏轼。

我们要攻击新法,就抬高苏轼,贬低王安石。

宋朝灭亡后,元明清基本上都尊苏贬王。

甚至在一些苏轼的故事里,王安石就是一个小人。如元代杂剧苏子瞻酒后写赤壁赋,苏子瞻雪雪痛惜黄州,花中四友梦东坡;明代冯梦龙《世说新语》中的“王安石三难与苏”问题:“我讨厌半山会馆”;“苏小妹三难新郎”和《醒世姻缘传》中的王安石是苏轼的死敌反派。

王安石剧照

实际上,真实历史中的王安石和苏轼,并不像后世文人所写的那样水火不容。

结论,

至此,食堂觉得王安石和苏轼的金陵相会真的很温馨。

但金陵之会被所有人遗忘了,包括苏轼本人。

苏轼因为自己的政治立场背弃了金陵社,破坏了他们的友谊。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一旦掺杂了政治,往往就无法保持纯洁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