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栽培的历史是如何发展的?

葡萄是宏伟花园中一种古老的栽培果树。在埃及古墓中发现了葡萄籽和描绘葡萄的图案,证明了人类种植葡萄的历史约为5000-7000年,而在中国,葡萄的种植历史至少有2000年。据《史记》“万左右,葡萄为酒,中国使臣取其真”。魏末贾思勰所著的《齐·姚敏书》也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到大湾,采葡萄种在故宫博物院旁。”但实际上,在此之前,生活在我国西北边疆的少数民族早已从事葡萄种植。后来随着经济活动的发展,逐渐移植到内地。其繁殖路线先越过青脊,传入南疆,再进入玉门关,穿过河西走廊,穿过班龙高原,最后传入内地。葡萄传入中国后,由于原本是原产于亚热带的果树,耐寒性差,传入华北、东北等地,冬季难以成活。但在我国劳动人民的精心栽培下,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创造了将葡萄藤埋入坑中越冬的方法,保证了葡萄的安全越冬。同时还创造了葡萄的贮藏技术,为北方寒冷地区葡萄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使葡萄这种来自远方的珍稀水果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生根繁殖,迅速发展成为广泛分布于我国温带地区的果树。

公元7世纪,中国从邻近的回鹘引进了优良的葡萄品种“马乳”,并学会了新的酿酒方法,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到了唐宋时期,我国广西、云南、四川等省的葡萄种植也相当广泛,数量高达桃、李、橙之多,并运到很远的地方,到处出售。到了明代,在中国北方的河北、山东、山西等省,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品种也有所增加,包括龙草珠、马乳头、水晶球、紫葡萄四种。

到了清朝,中国种植的葡萄品种已经发展到15。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葡萄栽培的历史相当悠久。

在中国,除了进口的葡萄品种,还有一种土生土长的野生葡萄,东北和华北叫山葡萄,华南叫戈珍。至今大部分在野外,分布在天然灌木林中,常采集用于酿酒和制药,也用作嫁接和改良葡萄品种的重要砧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