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起源、发展和历程
从猿到人的转变。
古人类学家认为,7800万年前,人类和猿类的共同祖先——猿类开始向不同的方向进化,这个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在新生代第三纪,世界范围内的造山运动非常活跃,但在新生代第四纪,气候变化加剧,出现了一系列冰期。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一些原本连续的森林逐渐稀疏,林中空地不断扩大,最终被稀树草原取代(如图)。这时,生活在这里的一些古猿逐渐从树栖生活转变为地上生活,最后进化为人类;而留在森林里的那部分猿进化成了猿。
人类祖先在远离树木的开阔地上生活后,逐渐能够使用树枝和石头来抵御野生动物或挖根觅食。在这个过程中,古猿的身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四肢行走到两脚直立行走的变化。这种转变不仅增强了人类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们的身体结构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如身体重心下移、下肢骨骼生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由拱形变为S形等。因此,可以说人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两足行走有关。此外,两足行走将人类祖先的前肢从行走和支撑身体中彻底解放出来,为各种活动创造了条件,也为大脑的进一步发育和扩展创造了条件。两足行走的意义使得人类学家把这一条件作为人与猿划界的重要标准。
早期智人
也被称为古人或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约20万到30万年前。地质时代属于晚更新世。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1856年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人山谷的一个洞穴中发现的一具人类骨骼化石。它被命名为尼安德特人,学名改为智人亚种尼安德特人。
在亚洲、非洲和欧洲发现了早期智人的化石。最早幸存的人是德国的Steinheimer和英国的Swansecombe,距今约25万年。很多学者认为他们正处于直立人和尼安德特人的过渡阶段。发现于中国陕西省的大理人也具有这种过渡性质。
早期智人的体质与现代人接近,但仍保留了一些原有的特征,如眉脊比现代人更发达,额头低而斜,下颌更突出,下巴不明显。脑体积约为1300 ~ 1750 ml,比直立人大很多,脑组织也更复杂。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人类的体质和智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目前,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早期智人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西班牙、法国、比利时、德国和意大利。一个是“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发现于黎巴嫩、以色列等地。进步的尼安德特人比典型的尼安德特人大脑略小,但他们的体格更接近晚期智人。一般认为,进步的尼安德特人后来发展成为晚期智人。典型的尼安德特人,有的学者认为他们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灭绝的分支,有的则认为他们并没有灭绝,而是后来欧洲人的祖先。
晚期智人
又称新人,出现于4万年前。颅骨前额隆起,眉骨几乎消失,下颌后退,下巴明显。身体形态和现代人没有太大区别。发现的化石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说明当时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都有人居住。
因为在南加州发现了48000年前的人类化石,有人认为人类至少在50000年前到达美洲。但是许多学者怀疑这块人类化石的年龄。澳大利亚最早的人类化石发现于芒戈湖,距今32750年,所以人类从亚洲到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可能是40000年前。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目前,民族分为三类,即蒙古人、高加索人和黑人。澳大利亚还有其他的种族,分为四大种族。大种下有几个种族。种族形成的因素极其复杂,一般认为是自然和历史条件长期影响的结果。
关于人类起源、发展和历程的文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发展的历程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起源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类传播发展的六个阶段及特征
★快速阅读的起源和发展
★汉族的发展历史和演变
★关于快速阅读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
★各国速读的起源和发展介绍。
★年的起源、发展和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