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如何研制成功的?

经过两年的理论建设,在邓稼先的组织下。研究小组用一个旧计算器成功模拟了原子弹爆炸的全过程。通过模拟,他们不仅了解了原子弹爆炸的过程,掌握了规律,还纠正了苏联专家一个比较大的错误结论。

随后,邓稼先又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成立高级理论团队,研究解决原子弹设计中的重大技术问题。这一举措使原子弹的理论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周成功地解决了原子弹内部的所有关键机械问题。与此同时,另外两位在流体力学和数学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副所长密切配合,成功解决了无定向流体力学的计算方法。邓稼先本人亲自主持了高温高压下物质状态的研究,确定了理论计算的模型和方法。

计算完成后,邓稼先等人经过反复思考,创造了独特的“外推法”。这种方法是基于模拟的环境和条件,然后将结果与国外类似实验的数据进行比较。最后发现结果完全一致,证明这种计算方法是正确可行的。研制原子弹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任务是研制点火中子源。它是引爆装置,是原子弹的心脏。这项任务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博士蒋·教授承担。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在1961的冬天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他把这个装置命名为XY球。

随着理论的研究,核原料的加工也不断取得进展。为了尽快获得粗铀原料,国家加快建设大型工厂,组织土法炼铀。从1959开始,云南临沧当地人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粉碎石臼、筛选洗衣篮、过滤豆腐袋、铁锅烘干等手段,获得了大工厂建成前的粗铀原料150吨。这些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完全满足我国前两颗原子弹所需的核装药,从而为整个工程赢得了宝贵的一年。终于在1964年,在工厂组装了一颗完整的原子弹,并于8月份运到了试验场。

原子弹研制组装完成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准备试验。因为原子弹会在低空爆炸,所以试验场上竖起了高达103米的铁塔。以铁塔为中心,设置了机场和舰队、坦克、各种火炮阵地、枪支弹药、舰船上层建筑、通信枢纽、建筑物等设施,并在不同距离放置了大量实验动物。在试验场内,各种指挥所、观察哨、辐射侦察分队、有线科目遥测站、气象观测站分布各处,形成了复杂的网络。

1964 10 10月14日19时,原子弹挂在塔上。16上午,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李珏将军和工人赵伟进来到塔台,亲自将XY球插入弹体。14: 59: 40,现场指挥员张爱平发出最后一道指令,主控站操作员韩云体按下启动按钮。10秒后,整个系统进入自动控制状态,计数器开始倒计时。"10,9, ...3,2,1,引爆!”随着一声惊天巨响,瞬间,金光爆发,火球凌空,蘑菇云升腾。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