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问ti⑤:

1914年,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人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袁世凯作为国家最高官员,既不能接受,也不敢贸然拒绝。他只是拖延了谈判时间,而当时身为大总统府和国务院双重秘书的顾维钧则暗中泄密,以引起国际关注或干涉。达到的效果是全国人民沸腾了,主张抗日,因反袁而流亡海外的黄兴等人也主张暂停反袁活动,使全民族团结对外。这是历史的真相。此时,孙中山愿意接受二十一条,以换取日本对个人及其政党的援助。这不是诽谤。从已公开的孙中山2004年5月1911致日本首相大隅良典、2005年3月1914致日本外务大臣小池百合子的密函来看,孙答应出售。当然,在今天,我们也不必苛责孙中山,因为他始终信奉为国为民不择手段,“一点德行就能来去自如。”就像今天回过头来看,我们不把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把土地割让给德国人的布尔什维克指责为卖国贼。

辛亥之初,袁世凯成为继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之后的中华民国第一位正式大总统,长期被斥为“窃国”。既然是“偷”,那本来就是主人的。是清政府吗?袁世凯不是英雄吗?是孙中山临时政府吗?但袁的大总统却被以孙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有条件地割让了。(连投降都是一个临时大总统的空洞头衔,没有太多实质内容。)得到了孙中山、黄兴等的认可和赞同。和议会。为什么要偷?袁不是革命家,为什么要把他的丰功伟绩送给孙中山?武昌起义后成立的民国临时政府是一支极其弱小的基层队伍。要不是袁世凯养尊处优,下令北洋军全力进攻,早就完蛋了。袁世凯劝清廷退位,孙中山让他当总统,这是政治交易。清廷退位,孙中山不用流亡洗碗,而是当了开国元勋。袁世凯软硬兼施,成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宣彤荀,玉龙王朝的侄子,退位做了没有土地的皇太后和皇帝,继续在紫禁城里享受舒适的生活。对待从台上走下来的老师傅,袁还是一如既往的谦恭有礼。艾辛乔罗一家的命运与五年后沙皇罗马诺夫一家的命运截然不同,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全家都被残酷地处决了。俄罗斯是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罗马诺夫王朝把俄罗斯从一个弱小、封闭、愚昧的国家扩张为横跨欧亚两大洲的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为俄罗斯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是亚洲落后的中世纪国家。爱新觉罗家族早期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之说。中间时期,有残酷而频繁的“文字狱”。后期出卖国家主权领土利益,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4亿同胞深恶痛绝,说杀就杀。但是结局很不一样。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全家在伊里奇大帝的同意下被枪毙,艾辛乔罗一家被“贼”袁世凯救下。在这一点上,袁世凯是有英雄气概的。

“二十一条”的签订是袁的又一大罪状。但日本当初提出的“二十一条”,与后来签订的“中日新约”完全不同。经过老袁的软磨硬打,日本不得不降低要求,删除对中国伤害最大的条款。协议签订后,袁院长愤恨不已,为了不忘此仇,下令将签订日定为“国耻日”。在二十一条谈判中,袁世凯始终坚持日本人得到的可以妥协,日本人没有的可以比较的原则。以满洲为例,袁世凯和曾树度(时任国务委员兼总统府秘书)说:“我将尽力拒绝满洲以外的一切要求。满洲的要求什么时候允许,这几点都同意了。我有办法让他等于不同意。不仅如此,我还会用回马枪杀了他!(曾树度《我经历的二十一条内幕》)

日俄战争后,满洲已经是日本嘴里的食物,再让他吐出来就太自私了。在谈判桌上,一个弱国要保住现有的利益并不容易,失去的也不可能拿回来。那不是难为袁世凯了吗?中日新约签订后,日本人大失所望,在国际上颜面尽失。袁世凯被迫签署修改后的“二十一条”后,多日坐立不安。他让丁佛言写了一本《中日谈判失败史》,印了五万册,保存在山东模范监狱。他对左右说:“勾践念念不忘与姬相遇的耻辱,最后打败了吴。那些咄咄逼人的人总有一天会赤条条地牵着羊。”届时,这本书将会出版。“1915年5月8日,他在北京政府所有高级官员参加的国务院发表讲话,极其沉痛。他说,"...为了权衡利益,不得不接受日本的最后通牒,这是多么可悲和可耻。经历了这场大灾难,大家一定认为接受日本的要求是莫大的耻辱。我们要以奋发图强的精神,尽最大努力刷新我们的军事、政治、外交、财政,制定计划,设定年限,下定决心,齐心协力,按时完成目标。然后朱大使(英国驻华大使)说,他要埋下头十年,跟日本见面,还是有可能的。如果事情发生了变化,我们会忘记我们的耻辱,我们不会屈服于今天没有复仇的奇怪的耻辱。恐怕十年后,中国会比今天更危险,亡国之痛就在眼前。我背负着人民托付的重担,绝不亡国。但是国家的繁荣,你有责任;国家的灭亡,你也有责任。"

袁世凯临死前为自己写了一副耐人寻味的挽联:

“去为日本树敌,看中国重建共和国。”

由此可见袁世凯对日本的仇恨。

没有袁世凯,清廷不可能灭亡得这么快。袁世凯从1901到1908,是晚清政坛上非常活跃的人物。是一个对新思想和新事物极其感兴趣的人,并在其领域内进行了许多现代改革。也促成了与朝廷大政方针相关的宪政制度的建立,不遗余力地为晚清日渐衰落的政局吹来一股清新健康的风。有人可能会说,袁世凯成立了私人政治集团,用重金贿赂了清亲王等朝廷官员,使得贪奢之风愈演愈烈。他怎么能说自己健康清新呢?这么说是不符合标准的。不能不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来评论袁世凯。如果袁世凯不这么做,他就活不下来,长不大。以慈禧为代表的清朝,千疮百孔,多一个清官袁世凯,国家就有救了?袁花了很多钱,不是来自劫掠,而是列入清政府预算拨给北洋大臣衙门和新军,以及“削支”“克扣”军费的坏规矩。袁奢侈。“敢于用钱,把黄金当土块。”(胡思敬《社稷大盗传》)但我并不富裕,也不贪财,“不要求我家生。”(胡思敬《国之大盗》)可以说,袁把“银弹”作为政治舞台上的有效武器,就像后来的蒋介石一样。武昌死后,满清宗室拒绝退位。袁给和小各300万两银子说情,勉强同意退位。这600万两的价值,比刀兵相见要好得多。如果袁世凯包围了故宫,杀了皇太后、贵妃、皇帝、太子、郡王、贝勒、贝子等。,中国人民肯定会多表扬少谴责。清朝开国之初,不是杀了朱明王朝的凤儿和孙子吗?说也奇怪,多尔衮是打着“为明报仇”的旗号入关的。对“流氓”要杀要抚,对口口声声说要帮忙的明宗室却毫不留情。不管崇祯之子是真是假,一旦发现,一律称为假,杀无赦。不会承认南明政权。甚至逃到缅甸的李咏皇帝也派军队抓住他,用弓弦勒死了他。当时没有袁世凯的内忧,清廷是完不成的。即使失去中原,我们依然可以退守关内。关内不是有天堂吗,龙兴之地!再加上日俄的介入,20多年后满洲国才得以建立。二十世纪初,革命派视满清为外族入侵形成的外族政权,视东北为外国。提议的方案包括“驱逐鞑靼人”。——三百年前,你来了,占领了中原,毁了汉家的衣服。现在该开车送你回老家了。你的家乡在哪里?白山黑水之地。

当时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分和后来的五国共和是不一样的。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明太祖献祭,以示他是朱明王朝的继承者。真正形成那种局面,是中华民族的大不幸。

清末民初,袁世凯在全民心目中威望很高,孙中山略逊一筹。他被新旧人物所接受。一般认为袁世凯忠于朋友,有担当,有魅力,是唯一能救中国的人。他在朝鲜的上司,金石学家、文献学家、湖南巡抚吴大猷,回国后为李鸿章盛赞袁世凯:“公说张幼桥(张佩伦,李鸿章女婿)是天下奇才。吾以为天下非少年柴,乃袁某也。”(沈祖贤,吴闿生《荣安之徒》)李鸿章对这位老部下的评价是“血性忠义,唯识英民,执大局,独当一面。”他还说:“环顾室内,没有一个人像袁世凯。”

会见袁世凯后,孙中山也对他大加赞赏。民国元年二月,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的孙中山致电袁世凯说:“查一查世界历史,选一个总统,只有华盛顿一个人是一致的,而且是公开再现。我的同事们深感幸运,能成为世界第二个华盛顿,中华民国第一个华盛顿。”孙中山接到袁世凯赞成共和的电报后说:“中华民国的建立,北方各部团结的维持,只有依靠民众。俗话说,英雄造时势。盖微是也。.....新旧交替,有千千万万的机会被养育。留下大遗产,就不行了。”在8月28日1912与《亚洲日报》记者的一次对话中,当记者问到“王先生不想再当政权了,第二任总统可能很难找。”孙中山回答说:“取现任总统元恭还是合适的。在我看来,当前局势的所有方面都必须得到处理,元恭有足够的经验来应对这种困境。因此,我说第二任总统必须是元恭。而且元恭以练兵闻名,如果由他掌管事务,军功将相当可观。”29日,孙中山电话通知黄兴说:“到北京后,相城见了两次。关于行业的各个板块,他也想有个规划,彼此相差不远。就国防和外交而言,我们看到的都差不多。如我弟所见,襄城处境凄惨,不容置疑。张振武案是李治急电逼的,我们只好照办。中央政府危在旦夕,疑神疑鬼,南北统一更是难上加难,除非与李的希望相匹配,导致一时疏忽,到此为止。自从我哥哥来到这里,他大大打消了北方的意见。兄弟,你快到了,南方风潮就停了,统一会有个圆满的结果。一定要先来这里,再去湖南。”在这里,孙中山不仅说服了黄兴,还为袁谋杀辩护。他还说:“今天的中国,只能由项城来治理。”

孙中山就是这样。其他人呢?武昌起义后,李打电话给袁世凯:“共国还能回来吗?与弟子共济大义,遇四百兆之人,皆忠公。在未来的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猎取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并不困难。”黄兴还说:袁校长“真是今日第一人”。

后人常常感叹袁世凯没有成为中国的华盛顿。如果孙中山没有退休,他就不会成为华盛顿。孙中山骨子里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容不得别人比袁世凯。这个说法不是打压孙杨元,只是可惜历史不能重演。例如,在民国初年,有一个著名的案件暗杀著名记者黄。暗杀实际上是由后来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直接指挥的中国革命党美国支部策动的。命令来自中国革命党领袖、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然而却让袁世凯背上了一个大大的“黑锅”。直到凶手的良心在死前发现了真相,才为死去70多年的袁世凯洗清了罪名。这件事让我感叹和深思了很久!谁能相信温和的林子超先生会唆使谋杀?!就本案而言,孙中山没有袁世凯那么大度。此时,袁氏已宣布洪宪帝制,黄仍可容为“中华帝国皇帝”;孙中山在野外,却容不得一个记者。袁能得天下,毕竟有自己的优势。孙中山流亡海外十余年,高举反清大旗,越是失意,越是为推翻清朝做舆论和组织准备,成为反清第一。但武昌起义与同盟会无关,是文学社和进步协会干的。武昌起义后,李和黄兴无意当总统,却白白等着袁世凯。

革命派在对付袁世凯上也有一些不足。孙中山当了总统,宪法规定实行美国式的总统制。袁世凯当总统后,改为法国内阁制,扩大内阁权力,限制总统。宋还把赵秉钧发展成国民党员,把挖墙脚的挖到袁世凯家里。宋准备成立一个清一色的国民党内阁,自己当总理。一向崇尚民主、自由、博爱的国民党也对一党独大、垄断情有独钟。这些轻率的举动深深激怒了袁世凯及其部下,为两派的决裂和共和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近年来,随着近代史研究的深入和历史档案的逐步解密,对袁世凯的评价也有了一点变化,发现“坏透了”的袁世凯也有很多可爱的地方,真实的历史也逐渐浮出水面,值得袁院长欣慰。中国的传统历史观把“好人”当圣人,“坏人”当魔鬼,机械地把人分为“君子”和“小人”。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其实是幼稚的知识,严重阻碍了我们对历史的学习,影响了我们对历史的真正理解。每当我们看到海外历史学家和汉学家对中国历史精辟独到的见解时,都不禁感到惭愧。为什么我们写不出这样的书?路径依赖和传统思维正在影响我们的行动。我认为袁世凯是新旧交替之际一个具有独特影响和作用的人物。他有立功表现,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不能全盘否定。否则就不是唯物史观。

此时此刻,我有一个设想:如果袁世凯成功坐上大总统的宝座,可以效仿赵匡胤和朱元璋,来一杯解除兵权的酒,放火烧庆楼,然后发狠吸取孙中山被刺的教训,消灭异己党,他的帝王生涯还可能失败吗?中国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不知道为什么掉了最后一个19.html,直接点不了。我要把这个网址从头到尾逐字复制粘贴到IE浏览器的地址栏显示全文,给大家带来不便。请原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