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作历史模型?
古代先民主要靠结绳记录,后来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文作为书写材料。后来,人们发现了竹木碎片和丝绸,并用作书写材料。但是因为丝绸太贵,竹片太重,所以发明了纸。
据考证,纸的制作始于西汉,魏晋南北朝时广为流传。由于人们广泛使用,造纸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种类很多,有竹帘纸、藤条纸、鱼卵纸等...蔡伦造纸原料广泛。用烂鱼网做的纸叫网纸,用破布做的纸叫布纸。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造纸,一直想做一张特别理想的白纸,供师傅作画作曲。但是经过多次实验,都无法实现。有一次,他偶然看到一些檀香树躺在山里的山涧旁,被水腐蚀了很久,已经腐烂变白了。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成功了。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用树皮做宣纸在唐代已经很流行了。)
在唐代染制的上一代黄纸的基础上,在纸上均匀涂蜡,使纸具有光泽、光泽、美观等优点,被称为硬黄纸。五代造纸业继续发展。漳州的诚信堂纸一直被认为是最好的纸,直到北宋。明清时期,造纸业蓬勃发展,不断创新。各类文具再度流行,白纸、雅纸在质地上备受推崇,色彩以明丽恬静为主,如康乾时期的粉彩纸、印染纸等。到了清朝,纸的生产已经达到了完美的水平。造纸的过程)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和造纸。制浆是用机械法、化学法或两者结合的方法将植物纤维原料解离成天然浆或漂白浆。造纸就是将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通过各种工艺组合成满足各种要求的薄片。
造纸厂一般需要储存足够4 ~ 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储存过程中自然发酵,有利于制浆,保证造纸厂的连续生产。将芦苇、麦草、木材等原料在备料工段切成碎(用于生产化学浆)或木片(用于生产磨木浆),然后将小块原料放入蒸煮器中,加入化学液,用蒸汽蒸煮,使原料成浆,或将木片送至木厂磨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后磨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冲洗纸浆,通过筛选和净化去除纸浆中的粗屑、节子、石头和沙子。根据纸种要求,用漂白剂将纸浆漂白到要求的白度,然后用打浆设备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各种辅料,如填料、施胶剂、施胶剂等,再进行提纯和筛选。最后将纸浆送入造纸机,在网部过滤水分,压榨脱水,在干燥机中干燥,压光卷取,然后分切、复卷或分切,生产卷纸和平纸。如果生产是生产涂布印刷纸,需要中间烘干或者生产成卷纸再涂布。
除上述基本工序外,还包括一些辅助工序,如蒸煮液的配制、漂白液的配制、胶料的熬制、蒸煮废液和废气中化学物质和热能的回收等。
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并称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的书写材料,使文字有了新的载体,结束了先民在石壁、兽骨、竹简、帛上书写的历史。同时,纸也是文房四宝之一。
古籍中有一种说法是东汉蔡伦造纸术,至今仍有争议。从目前出土的文物和资料来看,西汉时期的墓葬中已经出土了古纸。当时的纸是动植物纤维的混合物,这些纤维边角料再加工制成纸。自东汉以来,造纸技术得到了改进,人们只用植物纤维就能制造出薄纸。
由此可以推断,蔡伦对东汉造纸术的改进功不可没。他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渔网等材料造纸的技术,并将纸呈献给皇帝。因此,人们也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笔、墨、砚的发展。造纸术传到东南亚、欧洲和阿拉伯国家,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1986年间,学者们对古代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陕西Xi安和甘肃居延出土的西汉麻纸是否属于纸进行了争论。这种纸因其厚薄不均,纤维分布不均匀而被称为麻纸。汉至唐近千年来,麻纸一直是中国书写绘画的主要纸张。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质的丰富,造纸的原料也逐渐增多。魏晋以后,人们开始用藤皮(稻草、麦秸)、桔皮、桑皮、麻竹、荨麻等材料造纸。东晋时,麻被用来造纸。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纸坚韧、洁白、耐水,应该是宣纸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宣纸,属于南朝时期安徽歙县等地生产的一种银纸。当时梁武帝的纸上诗是“白如霜雪,方与棋,宣情守记,而不与网渔。”足以说明当时的造纸术水平。
隋唐是造纸术的鼎盛时期。这时纸的品种和样式基本形成,纸的染色工艺就出现了。到了唐代,出现了一些著名的纸,如扬州麻纸、青檀皮制宣纸等,还出现了一些新品种,如鄱阳白、诚信堂纸等。给信纸染上颜色是当时的一大特色。仅四川就有深红、粉红、明黄等10种彩纸。
到了宋代,竹子和竹皮取代了大麻,成为造纸的主要原料。此外,木棉还被用作造纸的原料。随着印刷业的兴起,金代发明的适合印刷书籍的竹纸很受欢迎。此外,纸张的加工技术也在不断改进。除了精雕细琢,在加工中还加入了蜡、黄柏、胶、明矾、彩、金银辅料,使纸张更加光滑、平整、美观。
明清时期,中国造纸工业继续发展。文具和宣纸的制作技术越来越精湛。在制作过程中,除了上浆、加矾、打蜡、染色、印花、沙砾抛光、洒金银外,人们还采用豆板、拱花的印刷方法,制作出各种精美的文具。到了清代,作为主要书写材料的宣纸,起源扩大,名称繁多。除了玉盘纸、罗纹纸、刘基纸、回形针外,还有许多特殊的纸,如南玉县的布纸、湖南莱阳的棉纸等。到清末,机器造纸技术传入中国,造纸业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