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隋唐宋元有哪些阶段性特征?

简明版:

中国文化的建立或开始和封建制度的开始。

隋唐: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封建制度发展到极致。

宋元时期:中国文化逐渐封闭并开始衰落,封建制度弊端暴露的时期。

详细版本:

秦汉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西汉、新朝、东汉) (公元前221-220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几次出现强盛的政治局面,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这一阶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秦朝灭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在中央建立了至高无上的帝制和三品公制,在地方建立了郡县制。在思想文化上,通过“焚书坑儒”等强硬手段初步建立了中央集权。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增强,威胁中央。其实质是奴隶社会分封制残余对封建上层建筑的威胁。自景帝开始“伐宗”、平定“七国之乱”以来,王国的力量初步被削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从根本上解除了王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是解决西汉王国问题最关键的一步。随后,大批王子被带走,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儒学为社会的统治理论。东汉时期,中央集权逐渐衰落,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的恶性膨胀,这是东汉突出的政治特征。豪强地主是享有政治特权,在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并以特殊身份代代相传的大地主。强大的地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上,掌握中央或地方政权,拥有私人武装,是对中央集权的潜在威胁。黄巾起义被镇压后,出现了豪强地主和独裁者混战的局面。

★经济:这个阶段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秦的政治统一和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的措施,都有利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在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下,汉朝统治者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了自己的统治政策,比如针对西汉初年秦的暴政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东汉初年,鉴于西汉末年至新朝奴婢问题严重,汉光武帝注重整顿吏治,颁布了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奴婢的九号令,形成了“兴军”的局面。经过几代人的治理和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繁荣。

民族关系: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民族关系的初步繁荣时期。

在北方,汉政权与匈奴的关系错综复杂。战国后期,匈奴威胁中原,迫使北方各国修筑长城自卫。秦朝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迁走内地百姓,充实边防。西汉初年“邓白困境”后,采取了“和亲”政策,但并不能杜绝北疆入侵。汉武帝时,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三次大败匈奴。

汉朝时期,开始与西域各民族进行密切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张骞、班超先后出使西域,沟通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西域开发,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活。汉朝的疆域也扩大了。

秦汉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初步发展和管辖的阶段。秦国征服了珠江流域的越国,在当地设置了三郡,并把中原的人迁到那里防守,还挖了一条运河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汉武帝在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设立郡县,加强了西南少数民族与内地各族人民的联系。

★对外关系:这一阶段,中国与朝鲜、日本、西亚、欧洲的交往开始以贸易、外交使节、科学文化交流等形式发展。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开始与西亚和欧洲大秦交流。与东方邻国朝鲜和日本的接触更加频繁,中华民族的文化开始对这些东方国家产生全方位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1.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大,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到达朝鲜。通过丝绸之路向西可以到达印度、伊朗、阿拉伯国家和海上航线,从邓州、扬州可以到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可以到达马来半岛、印度和波斯湾。此外,还有著名的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2.政府实行租佃制、均田制等宽免赋税、鼓励农桑的政策,使农民得到土地和生产时间,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3.频繁的民族交流。隋唐时期,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

4.政府采取了相对开放的政策,中外经济交流频繁。唐朝与日本、朝鲜、印度、中亚、西亚的关系空前密切,唐政府还在广州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对外贸易。

宋元时期的历史分期特征;

1.政治:从分裂到统一;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封建政治制度扩展到了边境地区。

2.经济: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3.民族群体:进一步加强民族融合;所有少数民族都完成了封建化的进程。

4.外交:进一步发展对外交流。

5..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成就突出,继续处于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