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升的发明有什么进步意义?

变化: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由宋仁宗的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由蒙古人传到欧洲,所以毕升被称为印刷术的始祖。

进步的意义:中国的印刷术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先驱,为知识的广泛传播和交流创造了条件。

①隋唐时期出现雕版印刷。

从印刷术到西平(公元172-178)出现了抄拓片的方法。公元600年左右的隋朝,人们从篆刻印章中获得灵感,雕版印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被发明。印章存在于先秦时期,一般只有几个字,表示姓名、官职或。印文都是刻入反射,有阴阳之别。在纸出现之前,官方文件或信件写在竹简上。写好后用绳子绑起来,在结扎的地方放上粘稠的泥巴封住结子,把印章盖在泥巴上,就叫泥巴封。泥封是在泥上印刷,这在当时是一种保密的手段。纸出现后,泥印演变为纸印,盖在几个公文纸的接缝处或公文纸袋的封口处。雕版印刷的起源是在公元590年到640年之间,也就是隋朝到初唐时期。初唐时期就有印刷品出土。

(2)北宋时期,平民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毕升(1000-1051)生于北宋布依族,淮南路周琦蕲水县何志乡(今湖北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人。我从印刷厂工人做起,专门做手工印刷。在他的印刷实践中,他深知雕版印刷的艰难,并认真总结前人的经验。在唐代发明雕版印刷的基础上,清代宋仁宗(1041-1048),一位平民毕升创造了泥活字印刷术。毕升也曾尝试过木质活字印刷,但由于木质纹理不均匀、雕刻困难、木质活字遇水变形、难以与胶黏剂分离,毕升没有采用。毕升用泥活字印书的方法,如果只印两三本,就不容易了。如果印几百份,工作效率将极其可观,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大大提高印刷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优越得多。虽然现代的凸版印刷在设备和技术条件上是宋代毕升的活字印刷无法比拟的,但基本原理和方法是完全一样的。

③活字印刷的革新。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朝鲜人民开始用泥活字等方法印刷书籍,后来又用木活字印刷书籍。13世纪,他们首先发明了用铜活字印刷书籍。中国用铜活字印刷书籍比朝鲜晚。朝鲜人民还创造了铅活字和铁活字。

然而,真正使用油印技术打印文件的人是盖斯特·坦纳,一个住在英国的匈牙利人。大约1881年前,他以蜡纸纤维纸为模板,用铁笔在上面刻上要印的信息,铁笔刻过的纤维上出现了微孔。然后他把墨水刷在盘子上,用滚筒压,使墨水穿过蜡板,附着在下面的纸上。

发明家爱迪生在20世纪初也研究过模版印刷。他把铁笔和电机配在一起,控制电机让铁笔在纸上刻字做成油印。虽然这种方法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重视并付诸实践,但其原理却启发了后人。1888年,盖斯特·坦纳用打字机代替了唱针。他把打字机上的色带拆下来,让字直接打在蜡纸上,字迹在蜡纸上留下痕迹。蜡纸揭下来,铺在纸上,上墨,压印,成功了。10多年后,奥地利人Clabau发明了轮转油印机,大大提高了油印速度。

谣言:

毕升的粘土活字最早传到朝鲜,被称为“陶活字”。后来从朝鲜传到日本、越南、菲律宾。15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

公元1456年,戈登堡用活字印刷了《戈登堡圣经》,这是欧洲第一次活字印刷,比中国的活字印刷历史晚了400年。活字印刷术通过德国,音速传播到十几个其他国家,促使文艺复兴的到来。16世纪,活字印刷术传到了非洲、美洲、莫斯科,19世纪传到了俄罗斯和澳大利亚。从13世纪到19世纪,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传遍了全世界。全世界的人都称毕升为印刷史上伟大的革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