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列强瓜分了世界。

(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和对这一体系的认识。

1,正在形成

(1).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继续在海上探索,殖民征服,广泛占领殖民地。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工业革命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建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一些国家的大门,掠夺原材料和产品的销售市场,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3)19年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20世纪初,非洲基本上被瓜分了;亚洲一半以上的土地成了殖民地,除了日本,其余都成了半殖民地;除了原来的殖民地,拉丁美洲的其他地方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依赖英美的半殖民地。就这样,帝国主义国家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的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了。

2.谅解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以来孤立封闭的旧经济体系,以及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以社会化大工业为基础的世界经济扩大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一方面极大地解放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改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促进了欧美国家快速适应,实现自身发展;另一方面,它要求以整个世界为活动场所,必然会向外殖民扩张。但是,资本主义国家会在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材料,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客观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人类历史的进步,从而改变过去世界的封闭状态。

世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形成,也与资本主义列强对世界各个地区的奴役和屠杀密切相关,这既是先进与落后制度的冲突,也是侵略与反侵略的较量。因此,亚非拉广大人民只有通过斗争,吸收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

(2)通过对“门罗主义”、“泛美主义”、“美西战争”、“大棒政策”、“金元外交”等历史概念的分析和理解,我们知道美国在拉丁美洲进行了长期的殖民扩张后,终于在西半球建立了霸权,并明确了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必须始终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1,门罗主义

独立不久的羽翼未丰的美国,利用毗邻拉美的地理条件,极力排挤英国等欧洲列强,扩张势力。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了不允许欧洲列强干涉美国事务的《门罗宣言》,其中包含了将拉美视为自己势力范围的企图。

2.泛美主义

65438+80年代,为了维护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排挤英国,拉美被美国垄断,美国主张成立泛美组织。1889年,美国在华盛顿召集美洲国家与18国会议,提出“美国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成立“美洲共和国联盟”(1901年更名为泛美联盟)。这是美国称霸西半球的关键一步。

3.美西战争

1898年,美国为了夺取衰落中的老牌殖民国家西班牙的殖民地,利用古巴独立战争胜利的前景“解放”古巴,挑起了美西战争。结果,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关岛和菲律宾,古巴实际上成了美国的“保护地”。美西战争是第一次重新瓜分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

4.“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拉美交替推行“大棒政策”和“美元外交”,这是一种以保护美国公司利益和防止其他大国干涉拉美事务为借口,先发制人干涉拉美国家内政的帝国主义政策。“大棒政策”是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制定的,占领巴拿马运河就是实施“大棒政策”的突出例子。“金元外交”美国资本向拉美渗透,奴役和剥削当地人。整个拉丁美洲都成了美国的后院。

(3)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与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相比的新特点。

印度民族起义

1,背景不同:前者处于帝国主义阶段,后者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2.领导权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后者是封建诸侯;

3.革命动力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工人等社会阶层,后者是封建王侯、士兵、农民;

4.斗争方式不同:前者是政治打击和武装斗争相结合,后者主要是武装起义。

(D)、65438+20世纪末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共同特征及大多数亚非拉国家人民开展的民族民主运动受挫的原因。

1,共有

(1),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二)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中出现了新生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亚非拉的民族民主运动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大部分都失败了。

2.失败的原因

(1).在外国入侵的过程中,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作为商品市场和原材料,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属品,失去了经济独立性。政治上,列强与该地区封建势力相勾结,直接或间接地统治各国,残酷镇压当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2)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列强之间力量对比的悬殊。

(3)亚非拉各国在反殖民斗争中基本处于分散状态,因此这些斗争接连遭受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