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金庸作品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看到战争和破坏,人民流离失所,生活毁于一旦。秀才侠气十足,希望出现一个救国救民的大英雄。李敖一直吹嘘自己是伟大的战士,金庸用武侠小说塑造了伟大的英雄,但他们内在的精神本质是一脉相承的,殊途同归。当然,脱离时代背景谈论人和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现代人如果从时代的角度去解构金,既不唯物,也不客观。虽然民族最终会一起动起来,地球最终会变成一个村庄,但当时人们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斗争永远不能说是没有意义的。
用脱离时代的视角和眼光去分析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事,只会产生这样荒谬的结论。也许民族终将灭亡,国家终将灭亡,但历史的记忆不会消逝,时代的丰碑永存。虽然失落的70后不能真正成为热血沸腾的金侠客,但也不能否认他的价值。金庸和李敖永远属于他们的时代。他们本质上都是在中国传统儒家士大夫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旧时代文人。他们骨子里还在练齐平治。这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是支撑他们在困境中坚持写作的图腾。从个人角度来说,他们把人生做到了极致,无愧于自己的时代,这无可厚非。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碾过了晋代大侠李大侠的家国精神,也碾过了我们70后迷茫的一代。之后谁也不知道去哪里。每一个离开的背景背后,都有一个文化注脚,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或缩影。当然,这些人并不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有些人的时代早已过去,现在才死去。有些人有重叠,重叠的时间。所以你很难概括这么多不同时代的人随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而相继离开的现状。你只能说时间悄悄的,不断的过去,把所有人都甩在了后面。大海没了,金庸会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也许一百年后人们还会读到。可能当时的人根本无法理解金和李的精神世界,只会觉得这两个货写的东西挺有意思的,就像我们小时候看世界五千年时对古人的好奇。或许在那个时候,我目前完全不屑一顾的网络小说,也成为了人类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一页。
金庸用他的武侠世界影响了一代或者几代人。他编的故事,或许多年后仍能让人津津有味地咀嚼,但他故事背后的时代精神,却未必永存,因为世界在变,人也在变。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有不同的承载其精神实质的文艺作品。因为当时深信不疑,所以逐渐被抛弃,被奉为当时的标准。因为年代久远,难免尘土飞扬。历史的车轮总会如此无情地向前滚动,历史中的人物终将归于自己的尘埃。我们能做的是:永远尊重经典,但不断向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