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LP黑胶唱片,可以在什么机器上播放,有唱片内容的图片吗?

黑胶,也叫LP,long play,是一种立体的黑色赛璐珞光盘。

命名解释

为什么叫LP?主要是针对过去老的粗糙纹理的短时记录。这是一个简单的解释。

LP和SP

自1948以来,已发行1转的33和3张唱片。经过几年的发展,单面可录时间近30分钟,比以前长了很多,所以称之为长玩。相比之下,有了科技的原始状态,就有了所谓的“SP”,也就是标准玩法,每分钟78转。现在流行的唱片几乎都是33转,所以黑胶唱片直接叫“LP”。

疑问的解释

为什么要在数字时代玩旧东西?主要是那种空洞的灵感和存在感是现在的CD无法替代的。如果你听说过LP,你会对现在CD尖锐粗糙的数字声音难以忍受。现代CD发展了很多电路和录音方式,把数字声音降到最低,但还是比不过LP。播放LP的设备叫转盘,一般没有功放,只是前级的输出。拾音方式有动磁铁,动线圈,动铁头,动铁+直线跟踪头最好。

不考虑各种技术参数,在迄今为止开发的各种音乐记录材料——唱片、磁带、CD中,SP的音质是最接近原声的,这是爱好者所追求的境界。很多重量级的演奏家、指挥家、大乐队、歌手的大部分作品都是第一次在黑胶唱片上发行。SP只要保存得当,会保存很久,一般CD十年左右就完了。目前黑胶唱片是稀有物品,尤其是几十年前的名盘,更是弥足珍贵。

中国的情况

黑胶唱片作为声音和音乐的载体,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1984年CD的诞生。1992年中国进入CD时代,大量黑胶生产线被淘汰,黑胶唱片价格从30元降到15元。但由于收藏者的偏好,黑胶唱片的价格从1994开始逐渐上涨,到1996突破100元。

国内最后一条黑胶生产线在1998关闭。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黑胶唱片都是从海外进口或者二手的。现在在陶杰,最便宜的黑胶唱片要六七十元,收藏版可以上千。

版本问题

1,什么是首页和母带直接录制?

首页的LP基本上是通过打开母带,直接录制到一张黑胶母盘上,然后批量层压而成。发烧黑胶的母带录音一般是发烧厂用母带播放,直接刻制,相当于黑胶母带。立体声的首页相对于设备是有意义的,立体声记录出现在1958左右。

再版的LP一般用的都是已经压好的黑胶母盘,所以信息量应该会有所损失。

2.首页一定好吗?

诚然,在信息的记录中,首页一定是最好的,用一个确认标志就非常容易区分。但也有公司采用新技术改进,在首页之后的版本中,信噪比有所提高,少了一些“爆音”,可能会让你在欣赏中感到更加愉悦。

有些非头版版本可能会用母带直接把黑胶母盘再刻一遍,这样产生的信息量应该和头版记录的一样,但由于没有明显的标记,不容易分辨。如果再降低噪音,音质可能会更完美。这种重新雕刻的黑胶版本已经在RCA,PHILIPS,CBS等公司发行,所以一些被认为是第4版和第5版的唱片可能会在他们的舞台上表现得和头版一样好——留声机,但价格要低得多。

所以商品的性价比就有了下一个问题的比较。

3.首页一定能得到最完整的效果吗?

“剑给壮汉,姿粉给美女。”当然,最好的头版录音,最好有最强大的设备支持。没有这样的机器,很难说你的头版记录的所有细节和魅力都能一一展现出来。如果是普通的机器设备,有可能首页的效果和2版3版差不多,甚至别人用好机器玩再版的效果都比你玩的首页好。所以在追求音乐享受的同时,要考虑是在质量上投入还是在数量上投入。同样要考虑的是软硬件的平衡,因为硬件设备贵的效果通常只比硬件设备低的好一点点。

4.不同产地压片有什么问题?

这是开场母带用黑胶母带录制,黑胶母带拿到当地分公司压膜量产时产生的。这样只是节约了制作成本,音质应该没有差别。如果有人说平板电脑绝对是最好的,那一定是在骗你。

但也有特殊情况,就是有的把开片母带拿到当地做黑胶母盘,然后压制成批量生产。这样,由于播放开篇母带的设备不同,两地制作的同一个录音的音质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超级发烧,有空的话,真的可以找当地的设备环境对比一下两地的产品,应该会超级有意思。

5.DG的大莲花和红头大莲花的头版是谁?

因为这个问题,我曾经用我蹩脚的英语问过一个经营黑胶唱片多年的美国人。他的意见是大莲花和大红莲是头版。为什么要有红色标记来区分?就是因为德国DG公司的一些唱片因为版权问题只能在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销售,所以红头大荷花有包装差异,版权有问题的总是比没问题的少,所以红头大荷花比普通荷花少很多,从而造成误解。他还说,如果他知道的不是真的,那就是DG公司特意用红色标注了走私到东德的记录,对吧?

6.哥大白标试听版是什么?

这是一个仅用于发电站或公共广播的版本。一般出现在70年代的录音里。因为那个时候6眼的标签已经不用了,所以在70年代是这个品牌最好的标签。肯定是第一批压制的黑胶母盘。数量很少,有的专家甚至没见过。绝对是收藏的首选。我之所以有货,是托人留下的,不容易拿到。

介绍指南

玩LP需要耐心,因为听LP需要很多准备,很麻烦。LP会逼着你放慢生活节奏,一次听一首歌,不如选CD上的歌方便,所以你会认真听歌。玩LP黑胶唱片的乐趣,如饮水冷暖。

听之前一定要了解基本动作和必要的设备,还要注意唱片除尘、针头清洁等患者维护程序。

买二手LP时,一定要检查是否有划痕,尤其是含有几个LP的套装。你应该一个一个读。因为可以试听,所以如果有足够的时间最好先认真听。

有兴趣的话,何不去一些专门卖高品质经典的二手LP店,买些黑胶唱片回家,品味一下那种厚重而优雅的怀旧。

黑胶唱片介绍——一个黑胶人的自白(ZT)

经常有一些朋友喜欢拿出自己心爱的CD和所谓过时的黑胶唱片对比,对比音色、力度、场感。我之前路过的一些发烧论坛里,有几张黑胶唱片《老少咸宜》,解释黑胶唱片怎么比CD的数字声好。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没必要多争论。是因为我,一个拥有超过一万张黑胶唱片的商人。我也有过成千上万的CD,但是自从收集了黑胶之后就没时间打理了。最后朋友拿走搬走了,剩下的不多。现在想来,并不可惜。都是因为黑胶。

我的原则是,如果你有一定的音乐,黑胶和CD录音,你必须接受黑胶,CD可以做成MP3,放进电脑。如果你有一张没有黑胶唱片的CD,看看哪里可以找到MP3。如果实在找不到,就想买或者借去录。CD或者MP3,只要能听。

确实一进塑料门就深似海。因为直接接触货源,听歌的选择多了很多;为了坚持收藏,又不可能毫无节制地投入其中,我不得不采取以唱片记唱片的原则,这让我一步一步成为黑胶唱片销售商。

前人的自白

黑胶唱片介绍-一个黑胶人的自白

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走一条和别人完全相反的路,回望音乐的过去?回想当初,有一天,我碰巧路过一家黑胶唱片店,播放的是张国荣先生的《童年》致敬专辑。我自己收藏了一张这张专辑的CD,但是听完之后震惊的发现效果完全不一样。这张黑胶唱片的声音绵软绵长,令人难以割舍。同样是包装精美,封面365,438+0 cm见方,视觉效果不一样。小巧的CD,里面的大歌本,哥哥的风采都历历在目,更加吸引人。现在想都没想,一下子就买了,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如果我得到了宝藏,我会非常高兴。

过了一段时间,我的心情逐渐从最初的喜悦变成了沮丧。这么好的唱片,情侣们只看不听,是一大遗憾。于是,我拿着这张唱片跑到店里。幸运的是,老板很开心,也很好客。炎炎夏日,两个男人碰着冰凉的啤酒杯,一个个评头论足。这是我十多年来从未在音乐中体验过的快乐。

几杯酒下肚,我的兴趣自然从唱片转移到播放这些唱片的机器上——黑胶唱片。据店主介绍,以前黑胶碟片给我们的概念只是昂贵的组合音响中的一个功能组件,但实际上黑胶碟片种类繁多,功能各异。最好的碟片都是无价的,光是头上的一根针有时就要近万元。组合音里的那种只是个玩具,不值钱。如果我需要入门,最好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从改造家里的CD音响开始。只需购买一个最低级别的MM头功放,就解决了目前功放没有唱机接口的问题。配备一台日本制造的直驱金属臂唱机,总投入不过1000元,获得的享受堪比价值几千元的CD设备。

这么美好的东西你怎么能拒绝呢?目前我用的是从银行取钱的噱头,买了他帮我调的唱机和功放,然后选了我喜欢的邓丽君和西崎崇子的朱良,和他约好了。如果我不满意,我会把它拿回去并退回去。

其实你怎么会不满意呢?邓丽君小姐的声音在黑胶唱片上的效果是甜美醇厚的,精致的牙齿和嘴唇像刷过的耳朵。一张唱片带出各种风情,远远超出我的预期。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声音凄美,潺潺,委婉,缠绵。相比之下,CD里小提琴的声音差得就像刀锯钢丝一样,这是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开始请教专家,在网上寻找答案。原来CD是用数字01矩形来近似记录一个声音的正弦波。虽然得到的形状随着含量的增加可以无限接近正弦波,但仍然是阶梯状的。更何况如果使用数字录音,声音的采样源盘中的录音是阶梯式的,再精细也无法还原真实的录音环境。黑胶唱片多采用模拟录音,歌唱头与黑胶摩擦产生的电压上升降低为完美的正弦波。放大后的波形也是近乎完美的正弦波形式,是数字形式无法替代的最接近录音环境的表达。换句话说,众所周知的CD只是一个唱片公司在人类快餐文化中圈钱的陷阱。我们听到的声音甚至被制作人用混音设备进行了调整,以避免数字形式的本质缺陷。另一方面,我们可能听到歌手惊人的声音,却不知道这个人可能有五个音,唱的乱七八糟,从C调到f调都跑调了。

虽然我不想越来越生气,把所有的CD都扔出了窗外,但是我从现在开始重新审视听歌的意义。摆在我们面前的两条路,一是炫耀自己的快速,二是被无良的唱片商欺骗;让我们做一个新的选择,宁愿谨慎慢慢的选择,依靠听觉,回归简单。

一路走来,探索之路一直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但拿着黑胶的手却小心翼翼,知道世界之大,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人如蛙望天,通过音乐和音乐寻找完美的路。只盼爬山到下一层,不远处有青山,有黑胶相伴,永不说再见。

对比光盘

这个问题是发热领域永恒的话题。CD和LP的粉丝也争论了很久。

我的观点是,好不好不重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不能只有喜不喜欢才比较。

我自己收集了成千上万张光盘。对我来说,CD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唱片。CD是Compact Disk的缩写,意思是空间很小的光盘。一张一根手指就能放进机器的光盘,是LP无法比拟的,但也给我的感觉是玩具多于唱片,就像把一堆MP3播放器复制到一张光盘里。你觉得能成为记录吗?

LP我们称之为黑胶唱片,有些权威害怕“黑”这个词,所以是非正式说法。我觉得这个名字很直观,有利于人们对这个东西的重新认识。我很喜欢这个名字,下面就用这个名字。LP是Long Play的缩写,有人解读为压缩唱片,EP是扩展播放唱片,通常是45转的压缩唱片。就外观而言,黑胶唱片比CD更令人享受。一张封面设计精美的黑胶唱片往往是一件艺术品,是一幅吸引感官的画卷。

1,为什么CD会取代黑胶成为市场主流?是因为它的音质比黑胶好吗?

CD的录制方式是二进制数01,这就决定了录制的内容与模拟录制的母带有本质的区别。与母带相比,任何录音的信息缺失都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一个模特和她的画像,再真实的画,也只是真实,不是一回事。

黑胶基本采用模拟录音形式,与模拟录音母盘录制的内容一致,区别在于转录过程中母盘与设备之间的传输损耗。就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摆出相同的姿势,是真实的再现。

CD取代黑胶,在于商业社会的买卖规律。制作CD的成本估计就几毛钱的塑料,运输占的体积很小,随便几十块钱,就算唱也不会跳线。利润惊人,消费者的接受能力和承受能力显而易见。搪胶抛光铜模量产成本已经几元一盘了,还没算聚乙烯原料成本。运输笨重,占用空间,保存不好容易丢失跳线。如果卖到几十块钱,恐怕利润不大,消费者购买欲望不高。相比之下,黑胶必然会被主流市场的CD所取代。

音质方面,CD噪音低,信噪比高,也就是黑胶所谓的“爆音”在CD上绝迹了。

其他方面,我不想比较。原因只有一个:CD不是原声,所以录音可以进行音质处理,随意放大、缩小甚至修改;黑胶是原声。经过拼接和信噪比调整,甚至早期的立体声首页和部分母带都是直接录制,只拼接不做其他修改,录制效果被如实记录。

如果有人要拿同一个录音的所谓CD和黑胶做比较,那么或许应该打个比方:这是一场整容美女和原创女性的较量,你喜欢哪个?随你怎么释放。

2.乙烯基和CD保存的比较

在CD的生产中,塑料被镀上铝或其他金属。通常在20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金属膜在光的作用下开始氧化,直到完全穿孔报废。

黑胶存放时,只要不加热不加压,直立放置不播放,基本没有损耗。不怕光不怕水,随意拿出一张黑胶唱片,年龄可能比你我都大。

3.在音乐发烧的道路上,我觉得应该选择什么?(关于盗版黑胶)

还是先在收藏难度上做文章。基本上每张CD都是大量发行,甚至盗版。只要我们买得起,我相信没有拿不到的盘。LP正好相反。首先,每版数量有限,极难复制(我见过的唯一盗版是许冠杰的鬼马双星。当然,任何在国内出版的海外作品,包括港台歌手和古典音乐,如果不在国内演出,基本都是盗版。这个拷贝的音质极差,基本是用录音磁带拷贝的。使用的模具是铁模,做工粗糙,没有收藏价值。),而且经过多年的洗涤,碟片本身也在不断流失。几十年过去了,完整的记录越来越少。“钱不是万能”这句话更适合LP。

在卖唱片的同时,我也收集我认为有价值的唱片。也许等我老了,每一张唱片都可能是无价的。我喜欢这个大胆的预测。

最有表现力的音乐产品可能是磁带= "然后你就可以很方便的拿到MP3了= "稍微难的是CD = "LP是更大的一步,少人走的一条路,热爱音乐的你可能会自恋= "母带直录的开场磁带,一卷一卷的,呵呵,这东西除非富如敌国,否则是致命的。去看现场演出(可惜死了的名字再也不会出现在舞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