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世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历史。
据粗略统计,迄今为止,50个国家已建成360条轻轨线路。
二战后短暂的经济复苏后,地下铁路的建设随着全世界的经济腾飞而开始并加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各国地铁建设的高峰期。纽约、华盛顿、芝加哥、伦敦、巴黎、柏林、东京、莫斯科等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基本完成了地铁网络的建设。但是,后来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例如,亚洲有26个城市有地铁。除了东京和大阪在二战前修建了地下铁路,其他城市都是战后修建的。
旧电车运行在路中间,与其他车辆混在一起,路口由红绿灯控制,运行速度慢,正点率低,噪音大,加减速性能差。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西方国家的私家车数量迅速增加,大量汽车涌入街道,城市道路面积明显不够。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各大城市都在拆除有轨电车线路,这股阵风也传到了中国。到20世纪50年代末,国内各大城市基本拆除了有轨电车线路,仅大连、长春等地保留了少数线路,保留至今,继续承担正常的公共客运任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铁建设高潮期,由于地铁造价高,建设进度受到资金等因素制约,西方大城市在建设地铁的同时,又将目光投向了地面轨道。利用现代高科技,研制出了新一代低地板电车,噪音低、速度快、转弯灵活、方便乘客上下车,甚至还能照顾老人和残疾人。在线路结构上,也采用了降噪技术措施。对速度要求高的线路,采用专用车道,与繁忙道路交叉,进入半地下或高架路口,互不影响。不需要高速的线路可以和道路平齐,和汽车混行。
回顾20世纪城市交通的发展是一个否定的过程,从有轨电车的大发展到大拆除。然后汽车走上历史舞台,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主角;到了20世纪末,以地铁、轻轨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恢复了主导地位,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了解了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后,有些朋友可能会忍不住问:既然地铁和轻轨都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导,而且修轻轨的成本比地铁低很多,为什么成都要选择修地铁而不是轻轨呢?这主要是由成都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决定的。众所周知,成都的私家车保有量已经突破百万,位居全国第三,并且还在以每天800-1000的速度递增。虽然政府对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了多次拓宽改造,但仍然不能满足道路交通需求。举个简单的例子,08年3月18在龙泉举行的第24届桃花节,有1000辆花车的游行。参加游行的花车范围从龙泉市中心到斯隆四环,靠近成都三环。你可以想象一下,仅仅1000多辆车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10万或者20万的车呢?相比较而言,兴建轻铁仍然占用地面道路。所以,去地下,建地铁,成了解决成都道路交通问题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