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中文名:Indonesia * * *英文名:The Republic of Indonesia简称:印尼,印尼的大陆:亚洲首都:雅加达,主要城市:雅加达、玛琅、万隆。
国庆节:1945八月17
国歌:“大印度尼西亚”国家代码:INA
官方语言:印度尼西亚语
货币:印尼盾
时区:UTC+7到UTC+9
国家领导人:苏西洛·班邦·尤多约诺
人口:2.45亿
主要民族:爪哇人、巽他人、马都拉人,其他主要宗教:伊斯兰教、新教、天主教。
土地面积:1.91.944万平方公里。
水域面积比:4.85%
国内生产总值总额:8456.8亿美元(2011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509美元(2011年)
国际区号:+62国际域名缩写:。id道路交通:靠左行驶。
国鸟:鹰国花:翅果钼人类发展指数:0.600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简称:印尼或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海港。位于爪哇岛西北海岸。人口959万(2010)。人口为838.5万(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
印度尼西亚的国旗(印尼语:Sang Merah Putih),又称荣耀、红白,是由红白条纹组成的旗帜。旗面由两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上红下白,长宽比为3:2。1945八月17初升。红色是勇气的象征,而白色代表纯洁。
国徽是一只金鹰,象征着创造力。鹰尾和鹰翼分别由8根羽毛和17根羽毛组成,象征。
印度尼西亚独立日(8月17)。鹰胸盾牌上的冥界象征赤道,水牛头象征主权属于人民,榕树象征民族意识,棉桃和稻穗象征丰衣足食和社会必须公正的原则,饰物象征人道主义。黑色小盾和五角星象征宗教信仰和“pancasila”——印尼建国五大基本原则。丝带上用印尼语写着“异中有同”。国歌《大印尼》国花《茉莉花》国训(古爪哇语,殊途同归)货币鲁比亚,(印尼)盾面积1,904,443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世界排名第15)人口根据印尼2065,438+00人口普查结果,2065,438+00。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人占47%,巽他人占14%,马都拉人占7%,印尼华人占5%。民族语言有200多种,常用印尼语。印尼没有国教,但要求信教,否则会被视为* * *制作方(* *制作及其相关活动在印尼是非法的)。约87%的人口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6.1%的人口信仰新教,3.6%信仰天主教,其余信仰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时间比格林尼治时间早7小时;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
国际电话代码62国庆节8月17语言官方语言:印尼语。英语很受欢迎,但是口音很重。此外,大多数中国人使用粤语和闽南语。
地理与自然地理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横跨赤道(12 s ~ 7 n)。其70%以上的领土位于南半球,因此是亚洲唯一的南半球国家。经度跨越96 E至140° E,东西长度超过5500公里。是除中国之外地域最广的亚洲国家。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气温25-27℃,无四季之分。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7、8、9月降水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12、1、2月降水丰富。
印度尼西亚由65,438+0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中约6,000个岛屿有人居住。有400多座火山,其中77座是活火山。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印度尼西亚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海岸线长达35000公里。行政地理* * *共有30个一级行政区,包括首都特区雅加达、日惹和亚齐-达鲁萨兰两个地方特区,以及27个省,即北苏门答腊、西苏门答腊、廖内、占碑、盘古鲁、南苏门答腊、南蓬、邦加-武里东、西爪哇、中爪哇、东爪哇、万丹、巴厘和西努沙登加拉。有410个二级行政区(县/市)。
印度尼西亚分为30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和1个首都区:
苏门答腊(苏门答腊)
亚齐特区(亚齐特区)
苏门答腊省(苏门答腊乌塔拉)
苏门答腊巴拉特省
明古鲁省
廖内省
廖内省
占碑(占碑)
东南亚最大的跨海大桥——印尼西玛大桥
南苏门答腊(苏门答腊岛)
楠榜
邦加-勿里洞
Java (Java)
雅加达(DKI雅加达)
西爪哇(贾瓦人巴拉特)
万丹
爪哇语(贾瓦人登加语)
日惹/daera Istimewa日惹
东爪哇(贾瓦人帖木儿)
加里曼丹
加里曼丹巴拉特
加里曼丹坚戈
加里曼丹塞拉坦(南加里曼丹)
加里曼丹帖木儿
小巽他群岛(Kepulauan Sunda);也被称为努沙登加拉。
巴厘岛
努沙登加拉巴拉特
努沙登加拉帖木儿
苏拉威西岛(Sulawesi)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苏拉威西巴拉特岛是2004年9月22日由印尼国会新批准的。
苏拉威西乌塔拉(北苏拉威西)
苏拉威西登加
苏拉威西塞拉坦
东南苏拉威西登加拉
戈伦塔洛(戈伦塔洛)
马鲁古和伊里安(新几内亚)。
马鲁古(马鲁古)
马鲁古乌塔拉(北部)
伊里安·贾亚·巴拉特
巴布亚历史地理公历前后,印尼是海上交通的枢纽,居民都是印度人,主要信仰婆罗门教。5世纪初,法显到耶波提(今苏门答腊、爪哇)时,据他的《佛教志》记载,那里盛行婆罗门教,但也有少量佛教。后来,当印度和尚请求博纳·莫去中国时,他看到佛教非常流行。据中国史籍《宋书》、《石楠》、《梁书》记载,5世纪中叶至6世纪上半叶,苏门答腊、爪哇、巴厘等地曾广泛信佛,推崇三宝。7世纪末,在苏门答腊建立了斯里兰卡王国。来自中国的僧人易经,在往返印度时曾下榻于此。据他说,土地和小乘都被利用了。但从出土文物来看,密宗的观音菩萨、多罗菩萨信仰也很普遍。8世纪初,一位去中国的印度僧人金刚智去世,留在了斯里兰卡。他不是空的,而是在高坡拜金刚之为师。可见,8世纪前后,大乘佛教,尤其是密宗在斯里兰卡非常流行。8世纪后,佛教从斯里兰卡发展到马来半岛。当地王室信奉密教,马来半岛建立了大量的密教寺院,民间信众众多。
5世纪后,佛教在爪哇广泛传播。在8世纪和9世纪期间,在中爪哇建立的夏莲特拉王朝的国王都信仰大乘佛教和印度教的密宗,并建立了许多寺院,如世界闻名的婆罗浮屠寺院,它高达10层楼,代表了十个法界。石制回廊都雕刻着精美的浮雕,雄伟壮丽,是世界艺术史上的奇迹。
10世纪初,这位死于斯里兰卡的高僧编撰了著名的佛教著作《大乘》。公元13世纪东爪哇耿安禄建立的新可汗王朝和公元14世纪魏建立的满清白衣王朝都信奉佛教。爪哇佛教是大乘密宗和印度教湿婆的混合物。他们把佛和湿婆视为一个整体,崇拜的对象中有很多印度教的神。15世纪伊斯兰教传入爪哇后,佛教和湿婆教的信仰逐渐衰落和消失。
早在2世纪下半叶,印度尼西亚就出现了最早的民族曲调。从3世纪到7世纪,印度尼西亚有许多小王国和部落。从7世纪到11世纪,斯里兰卡这个大国的灭亡,来自中国的使臣商旅络绎不绝。苏门答腊和爪哇确实有印度教育的国家。随着印度与东南亚诸岛海上贸易的发展,婆罗门教和佛教也传到了苏门答腊岛的西海岸。1025年期间,印度泰米尔朱罗王国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经常进攻斯里兰卡的死穴。从此,斯死开始走下坡路。14世纪初,印尼历史上最强的满族博依在爪哇建立。到14年底,整个城市几乎被爪哇岛满清伯夷全灭,幸存者转战马六甲。爪哇分为东方和西方。西部地区比较穷,居民讲苏恩丹语。在斯里兰卡王国长期灭亡的影响下,公元14-15世纪期间,在这一地区建立了帕查察兰王国。中国中部和东部的爪哇人说爪哇语。公元8世纪,中爪哇建立了夏莲特拉王朝,是一个佛教王朝,婆罗浮屠就建于此时。9世纪末,萨摩耶被来自东爪哇(今天的日惹)的一个名叫玛塔拉姆的印度教王朝所取代。10世纪,爪哇的权力中心东移,海上贸易十分活跃。东爪哇王国在尔伦加(1019—1049)统治时期达到了顶峰。12世纪末,因香料贸易而致富的警戒王朝崛起。1222年,冒险家(海盗)耿安禄篡夺了李建义的王位,并迁都辛克沙里。监利王朝最后一任统治者采取扩张政策,拒绝了元朝忽必烈派遣的崇光代表团。他在1292被叛徒杀害。第二年蒙古舰队登陆,但未能征服。蒙古军队撤退后,继承者建立了满清伯夷王朝。据1365年写的《爪哇史颂》记载,满族伯夷曾统治整个巽他群岛和马来半岛。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经过印度尼西亚,在马六甲有外交活动。16世纪,欧洲人到达印度尼西亚,发现了这些小国。一些欧洲强国开始建立殖民地。
第三大城市万隆风景优美,有神仙之都的美誉。
在民用领域,荷兰成为这些欧洲国家中占据领土最多的国家。荷兰最初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这些地区。1799东印度公司解散后,殖民地由荷兰政府接管,历史上称为荷属东印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地人民开始争取自治。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荷兰印度尼西亚。1944日本答应印尼独立。1945年6月,苏加诺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项原则声明》。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印尼后,苏加诺立即在第二天发布了印尼独立宣言。之后,仅仅5天,印尼就宣布脱离荷兰东印度公司独立。1947年7月,荷兰对印尼和中国发动了“警察行动”的大规模军事进攻。8月,联合国安理会下令停火。荷兰在1948和12展开了第二次“警察行动”,逮捕了苏加诺。当联合国再次讨论这个问题时,荷兰承认了印度尼西亚的独立。最终,东印度公司在1949宣布放弃印尼的统治权,使印尼正式独立,苏加诺被任命为印尼首任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