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规划简介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①农村自然和经济资源分析评价;②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区域布局;③农村经济部门的发展规模、水平、速度、投资和效益;(4)制定当前乡村规划的措施和步骤。农村规划应以农村资源、现有生产基础、国家经济发展方针政策为基础,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提高效益为前提。要进行长期组合,留有余地,反复权衡,综合比较,选择最佳方案。

1村庄规划的一般问题

在现行的城市规划法律体系中,涉及村庄规划的国家法律法规只有《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条例》和《村庄规划编制办法(试行)》两部。根据这两个文件的指导,村庄规划一般应参照村庄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编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地通常是按照城镇规划标准进行编制的。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过去编制的村庄规划主要是集中的。

1.1中国村落的总体特征

(1)规模小,布局分散。

这是由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低和方便养殖管理的要求造成的。乡(镇)范围内有许多大小不一的村庄和集镇,它们形式上是分散的个体,实质上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它们在生产、生活、文化、教育、服务、贸易等方面形成网络结构体系,呈金字塔形分布。

(2)村落类型多样化

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自然生活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导致在结构布局、社会经济功能、民风民俗、生产特点乃至建筑风格等方面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

(3)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不同地区村庄生产发展的不平衡,自然和建设条件的差异,导致村庄规模、分布密度、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和农民物质文化水平不同。

1.2村庄建设和发展的一般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历次村庄规划中村庄建设和发展的主要问题概括为:土地浪费严重、资源利用差、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环境差、工商文明难以培育、要素市场难以建立、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缺乏村庄特色[1]。

1.3传统村落规划体系建设

根据现行两部法律法规的规定,村庄规划包括村庄体系规划、村庄(村落)总体规划和村庄(村落)建设规划三个层次;村庄规划涉及的主要是村庄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而在实践层面,后两个层面的规划往往是合并编制的,统称为“村庄规划”。实践证明,村庄总体规划与村庄建设规划相结合,可以提高规划的效率,有利于村庄的长远发展与当前建设需求相结合,便于操作和实施。

1.4村庄规划涉及的一般问题

现有研究表明,村庄规划涉及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口和土地利用的合理计算、村庄的规划布局、村庄的道路交通问题、村庄公共设施的配置以及村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的保护等方面。这些问题在《村庄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2]中已有深入讨论,此处不再赘述。

2.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非常规问题

2.1山多耕地少。

欠发达地区的村庄一般位于山区,也正是由于山区比例大,生存、生产、生活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同时交通不便,它的村庄自然也相对落后。较大的平原或坝区往往被较发达的乡镇占据,这种情况在西部欠发达省份(如云南、贵州)尤为典型。山区的村庄通常依靠一小块平地进行耕作,而村民的住宅大多依山而建。由于山地多,平地少,农业基础薄弱;交通不便,没有其他产业支撑,导致经济长期不发达。

2.2地理位置偏远,远离中心城镇。

欠发达地区的村庄通常远离中心城市,甚至远离中心镇和集镇。这种区位条件也限制了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无法受到中心镇的辐射带动,无法享受中心镇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只能长期依靠自身力量缓慢发展,相对封闭。

2.3人口少,素质低

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动力主要依靠其自然增长。同时,由于相对宽松的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地区的自然增长率通常较高。但如果考虑到机械增长因素,这些村庄的人口,尤其是素质较高的人口,大多向发达地区和城镇迁移(即城市化的影响),迁移速度高于自然增长,欠发达地区人口往往呈现负增长趋势,这也导致这些地区长期人口少、劳动力不足、素质低,人口结构也是“两头在外”比如, 明歌村总人口不到600人,青壮年劳动力更少,连组建一个稍大的工厂所需的人力资源都不足。 这样,走大规模工业化的道路,使村庄的经济达到发达地区村庄的水平(如江苏省华西村),是非常不现实的。

2.4落后的社会和市政基础设施

与发达地区的村庄相比,欠发达地区的实际发展水平有限,他们没有经济能力改善社会和市政基础设施;外国资本没有动力在这个领域投资。由此产生的现实是,许多村庄没有给排水设施、小学、图书馆、医疗室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卫生条件堪忧,生产生活长期处于很低的水平。

2.5法治观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欠发达地区的村民长期忙于最基本的生存和生活,其经济形式具有自然经济和小农生产的特点。他们长期游离于社会生产分工合作之外,导致他们的观念落后、封闭,特别是法治观念的缺失和村庄管理的管理理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样,即使有科学的“村庄规划”,也无法被管理层透彻理解和真正认可,难以真正执行。因此,欠发达地区的村庄规划过程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编制过程,对于村庄管理者来说,应该是一个向村民普法、更新村庄管理理念的过程。

2.6对规划重视不够,资金不足。

由于欠发达地区在市、县乃至乡(镇)范围内的地位往往“无足轻重”,上级部门(通常是所在县的城建或规划管理部门)对其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及城市和中心镇的规划,直接导致规划费用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事实上,这些地区的村庄根本负担不起正规规划院高昂的规划费用,甚至有些资金不愿意投入到间接效益规划中。乡村的经济实力是不能和城镇相比的。没有专项资金的支持,规划资金难以筹集,规划资金的短缺使得村庄规划难以应对。行政村组织为了应付规划检查,往往自行制定一个简单的规划或者委托上级管理部门制定,规划自然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7少数民族生活在紧密的社区中

欠发达地区的许多村庄都居住着少数民族,尤其是在西南省份。一方面,这将加强该地区发展的紧迫性;另一方面,少数民族丰富的民俗文化,也为其发展带来了隐性优势。

3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要点

(1)道路系统:现有路网系统不完善,各级道路普遍狭窄;村里的小巷又窄又弯,消防车进不去;村里除了过境路,其他路都是水泥路,质量很差;道路附属设施不够完善。

(2)村民住房:住房布局分散,居住用地严重;房屋多为砖木结构,通风不畅,质量差;建筑风格参差不齐,新建的砖混农房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村庄风貌;环境脏,卫生条件差。

(3)公共设施:小学太小,教学设施不完善;没有幼儿园、诊所等设施;村里商业点的店铺杂乱无章,没有良好的商业环境和商业氛围。

(4)市政基础设施:排水不系统,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在村子里拉电线是火灾隐患。

(5)环境卫生: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明沟垃圾较多;大部分家庭都是露天或者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

(6)景观环境:绿地率低,缺乏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河道岸线绿化差,垃圾多;村里的“裸”房大多严重影响了村庄的视觉环境。

3.2规划内容和思路

笔者认为,村庄规划在满足基本标准要求的基础上,尤其要突出重点,抓住中心,避免“面面俱到”和“不面面俱到”。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所谓的重点和中心只能有一个。对于一个几百人的村庄来说,很难聚集多少力量做出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所以村庄规划的内容不要遍地开花,要集中研究主要问题,抓住主要矛盾(经济落后),做好一件事,规划一个发展思路,解决一个问题。

就明歌村而言,由于它属于自然村,其经济主要以基础农业为支撑,以旅游餐饮接待服务为主。因此,在做好农业的前提下,明歌村要特别强调特色农业的发展,走以农促农、以商促农的发展模式,集中精力做好几个方面,而不是贪多求多,可以概括为五个“一”的发展思路,即:

(1)一个目标:建设和谐农村,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合理发展)和人与人的和谐(文明程度的提高)。

(2)一个中心任务:即经济发展,把握以农业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方向,带动农家乐餐饮接待业。

(3)主导产业链:即绿色农业-延伸产业(农产品深加工、绿色服务业)。

(4)一扇窗:通过一种重新整合的村落风格来表达这个窗的形象。

(5)新面貌:明歌村新的物质环境和精神面貌。物质环境包括生产环境的改善,生活环境的美化,生活物质内容的丰富,精神面貌包括人们满意度的提高,对未来充满希望。

同时,规划的主要内容和重点也需要围绕这五个“一”来展开,包括:

(1)合理布局村庄发展用地,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2)理顺村内道路交通,处理好内外交通联系;

(3)改造村庄的生活环境,包括卫生、生活、生产和旅游接待环境;

(4)创造特色的村落景观,包括建筑风格的统一、

(5)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给排水、电力通讯、污水处理等。

(6)建立新的管理体系,为今后建设成为旅游餐饮接待区奠定组织基础。

3.3功能布局的调整

本次规划根据突出重点的规划主题,在土地利用调整中以增加“合力”为核心内容,在原有的两个不同的村庄(上明阁村和下明阁村)之间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空间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空间,发挥更好的作用,使整个规划区域形成“一轴一带三片”的格局:

(1)“一轴”:由原有村道和穿越全村的主干道形成的村庄发展主轴。

(2)“带”:一条滨江绿化带。

(3)“三区”:整个规划分为三个区域,即北部村民居住区、南部村民居住区、位于河道两岸的新规划居住区和管理区。

3.4村庄特色规划

村庄特色是吸引外资和外部消费者的重要因素。规划在保持现有格局和风貌的基础上,力求山、水、绿地、村庄的用地一体化,注重地方特色的挖掘,将地方民居文化的特色融入村庄建设,使山村的环境和景观建设的特色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打造“山中有村、村中有水、水绕村流”的自然村落形象。因此,规划中考虑从“一个风格、两大特色、三个元素”三个方面形成一系列特色,点线面结合:

a风格:以自然村落肌理为主调的简约田园风格。

两个特色:抓住山、水、村庄的特色,让美景成为村庄最突出的两个特色。

(1)山体绿化:加强村庄周围山体的绿化,使之成为村庄的绿色背景。有山的地方,建筑布局依山而建,相得益彰。

(2)水秀:充分利用现有水系景观,规划将水系揉进村庄,使村庄被青山映衬,房前屋后流水潺潺,面临一片开阔的田园风光。

三个景观元素:

(1)休闲空间:为了让城市空间更加通透和现代,规划将在重要地段设置各具特色的广场。第一,村庄空间将是多种多样的;二是为村庄增加“客厅”,是表达村庄形象的重要窗口。

(2)观光空间:根据现状条件,在村庄北、中、南设置休闲园,设计充分突出滨水特色,使公园成为村庄景观的“点睛之笔”。

(3)休闲绿带:滨水绿带,以当地民俗为主要文脉,沿河设置一些休闲设施,利用绿化营造不同氛围的空间环境,形成丰富多层次的外部空间环境。

4.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差异

通过以上分析和实例,欠发达地区村庄规划与发达地区村庄规划的差异可以概括为:①内容差异:后者追求全面发展,注重协调,而前者更侧重于经济发展;(2)产业差异:前者比后者更重视农业基础,走以农业为驱动力(或以农业为驱动力,特别是加工业)的绿色产业发展道路,而不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③用地布局差异:前者以基本宅基地划分为主,后者多以城市居住小区规划为主;④发展策略的差异:前者利用落后的优势,特别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民俗的优势,往往利用山地开拓发展思路,强调山地的发展;后者更多利用先发优势,走产业化道路;⑤防灾差异:由于地形条件不同,前者的村庄防灾以防洪为主,后者以防洪为主;⑥特色差异:前者强调原始古朴的村落环境特色,主要保护现有村落空间格局,维护更新建筑,改善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与发达地区城市特色发展趋势不同;⑦编制过程的差异:前者更注重规划过程,强调村民的参与、规划者与村民的互动以及村官教育的普及;⑧资金来源的差异:前者以多方融资和政府财政支持为主,计划行为较少市场化,较多计划性,而后者更有实力,自筹资金。

5结论

欠发达地区虽然有很多制约发展的不发达因素,但他们的村庄规划不应该“欠发达”。该地区的村庄规划凭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产业基础、民俗风情和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可以在规划布局、建筑形式、建造方式、环境利用、资源开发等方面,拉伸地方特色,挖掘传统文化,打造具有鲜明山村特色和浓郁地方文化氛围的村庄规划。

如今,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先行;改变农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落后面貌,将成为推动国家整体文明的一件大事,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