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历史与社会一年代表

一定要给我。都是一点一点整理出来的。①夏朝(约公元前2146年-公元前1675年)始于,止于桀,共有17个皇帝。到了夏天,私有制开始出现,氏族社会的禅让制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社会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夏朝的姓氏。(2)商朝(约公元前1675年-公元前1029年)始于商汤,止于商周,共30位皇帝,享国646年。因为商朝曾经是殷的都城,所以也叫殷商。奴隶制在商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文化和青铜冶炼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商朝的姓氏。商王继承了第一个哥哥和第二个儿子。(3)西周(公元前1097-公元前771)始于文王,止于幽王,共13个皇帝。周朝始祖弃其名,后裔弃其农师,曾作尧舜。周朝基的姓氏。(4)公元前771年,狗戎杀王,灭西周。次年(公元前770年),王猷太子宣灸将都城从濠江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共515年(5)。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亡后,周朝逐渐衰弱,各地诸侯越来越强大,以春秋五霸为重。战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除周王外,只有齐、楚、燕、汉、赵、魏、秦、魏、鲁、宋、郑、吴、越七国相继灭亡,而晋国则分为韩、赵、魏七国。[6]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始于始皇帝嬴政,止于秦二世胡亥,共2帝。秦朝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虽然它不长,但它的地位极其重要。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为吞并六国创造了物质条件。从他即位(公元前247年)到成为秦始皇的二十六年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7)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始于汉武帝刘邦,终于成为一个听话的孩子,共12个皇帝。西汉是中国第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帝国。在西汉近400年的历史中,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国力强盛,人民幸福,呈现出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期间,中国一直以世界大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⑻东汉(公元25 -220年)始于光武帝刘秀,止于刘协,共有12个皇帝。东汉中后期,完全由宦官和外戚交替控制。造成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最终分裂国家而死。⑼三国时期的魏(公元220 -265年)始于曹丕,魏曹桓,曹丕之父曹操,并未自称皇帝,但曹丕后来称他为魏太祖和,共六帝。魏是三国时期最强大的国家。蜀汉(公元221 -263)始于昭烈皇帝刘备,止于末代皇帝刘禅,共有两任皇帝。三国时期最弱的国家,有四川、汉中、荆州等地,被关羽忽视,使得蜀汉地区更加狭小。吴(三国)三国时期的吴国(公元222 -280年)始于吴国皇帝孙权,止于吴城侯孙浩,共有四个皇帝。吴国在三国中地理位置优越,依靠长江天险与魏国抗衡。⑽西晋(公元265 -316)始于司马燕,终于司马晔,共四帝。晋朝统一了全国,却只有四个皇帝因为皇帝昏庸而分崩离析。这个国家又分裂了。东晋(公元317 -420年)始于元帝司马睿,最后向司马文德皇帝进贡,共11个皇帝。西晋灭亡后,北方同时存在的北魏和东晋被刘裕创建的宋朝所灭,形成了南北朝的局面。(1)南北朝(公元386-556年)是东晋以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南帝刘裕废除东晋皇帝独立,建立南宋。后来齐国、梁、陈相继更替。自西晋灭亡后,北方地区被前赵和前秦交替分割。到南北朝时,是北魏、北齐、北周等国。隋文帝后,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近300年的混乱局面。(2)隋朝(581 -619)始于隋文帝,止于杨迪杨光,共2帝。虽然杨广厚之后仍然是恭帝(617.11-618.5),秦(618.3-618.9)在位,黄帝(618.5-。隋朝结束了南北朝时期中国的分裂,使中国形成了统一的王朝。(3)唐朝(公元618 -907)始于汉高祖李渊,终于悼帝,共20帝。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其中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最为重要。继之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唐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外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④五代十国(公元907-公元978年)是唐朝以后形成的混乱割据时期。北方有、后唐、后晋、后汉等十国,最后一个星期五更换,南方有、后蜀、吴、南唐、吴越等十国。总之,是社会动荡,战乱不断,然后被赵匡胤统一,建立了宋朝。⑤北宋(公元960 -1127)始于,太祖,终于秦衡,有9个皇帝。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形成了中国统一的王朝。⑦南宋(公元1127 -1279)始于赵构,始于高宗,终于卫王,共9帝。南宋极其弱小和偏激。自赵构以来,一旦皇帝无所作为,奸臣掌权,这是最弱的王朝。⑨晋晋朝(公元916 -1125),始于太祖完颜阿骨打,终于九帝丧。金国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的以女真为主体的王朝。先建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后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⑩元朝(1271-1368)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其创始人是元世祖忽必烈汗。蒙古族先民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和埃尔贡河以东地区。蒙古这个名字在唐代开始出现在史书中。蒙古人西迁蒙古高原,从事游牧畜牧业。金台和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各部。太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被尊为成吉思汗,在漠北开国,国号大蒙古国。蒙古建立后,继续向外扩张。至蒙古可汗时,西辽、西夏、金、大理相继被灭,南宋多次被袭。孟戈(元宪宗)死后,忽必烈于统一元年(公元1260年)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登基。至元八年(公元1271),国号正式改为大元。次年,建都于大都。自成吉思汗(元太祖)建立以来,历史上称其为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南宋皇帝、皇后谢。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山地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流亡官员和宋军残余势力重建的新王朝。自忽必烈指定以来,元朝98年间有11位皇帝。从成吉思汗开国开始,每隔十五个皇帝,163年。元朝统一全国后,其疆域为:北有西伯利亚,南有南海,西南有藏滇,西北有新疆,东北有鄂霍次克海。与前代相比,元朝的军政制度相对健全。中央政府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组成。中书省领导六部,主持国家政务,枢密院主管军事,御史台负责监察。地方行政机构是省、铁路、专区、专区、县。省是朝廷任命的在各地任职并行使汉书省职权的重臣的简称。元代行省制度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的重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