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三世在天坛的新年祈福

据史料记载,从公元前2000年还处于奴隶社会的夏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建筑都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楼。

北京天坛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晚期修建的祭祀建筑。它是中国众多祭祀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明珠,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北京天坛的主要建筑,如祈年殿、御殿、穹顶等,也是在此时重建,并一直保存至今。

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二十四日,有雷雨。屹立在帝都340多年的天坛,不幸遭到了雷火的袭击。乾隆皇宫内刻有“祈年殿”的牌匾被砸碎掉落在地,烧着了悬挂牌匾的门楣,火势迅速蔓延至大殿。虽然值班人员奋力灭火,但由于楼太高,水无法到达,最终无济于事。第二天天亮后,金碧辉煌、气派非凡的祈年殿已经化为乌有,空气中只剩下厚厚的灰尘堆积和楠木的余香。

毫无疑问,如果不是这场自然灾害,我们今天可能看到的依然是嘉靖二十一年(1642)修建的宏伟寺庙。

幸运的是,一群早期来到中国的摄影师用他们的镜头给我们留下了火前祈年殿的影像。那么老照片讲述了天坛怎样的前世?

天坛,北京的标志之一,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历经500多年,历经劫难,历经三次大修。最惨的一次是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二十四日被雷电烧毁,《大清实录·卷二七三》载“本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天坛祈年殿被雷火烧毁……”。

由于祈年殿是明朝的旧物,根本没有留下施工图纸。光绪皇帝命刑部尚书林纾、工部尚书潘祖荫负责重建。参与当年祈年殿修缮工程的工匠们根据自己的回忆,完成了当年祈年殿的重建设计。光绪二十二年(1896),改建工程完工。经过重建,祈年殿基本恢复了旧貌。尽管如此,重建前后的祈年殿在外观上还是有一些不同。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重建后的祈年殿看起来“又矮又胖”,顶楼的琉璃瓦屋顶变小了。看下面的老照片:

一生:400年两个朝代的回顾

先是英法联军的随军记者费利斯·比托在1860年进入祈年殿拍摄。在这个时候,当年的祈祷大厅还没有被烧毁。

图中的祈年殿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天坛祈年殿不是同一个建筑。图中祈年殿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改建为三顶圆殿,名“大相殿”。

清乾隆十六年(1751),三彩瓦改为统一的青瓦金顶,并改名为“祈年殿”。

第二人生和第二人生:金铎无意中改变了岁月。

这是光绪年间新建的祈年殿。根据《清史稿》中的记载,重建后的祈年殿“仍沿袭传统制度”,也就是说,仍保留着明代嘉靖初年的建筑风格。

但由于祈年殿建于明代,所以没有留下图纸。所以重建的时候,工匠们只能跟着回忆走。重建后,祈年殿明显变化很大,屋顶也变小了。

金字塔形屋顶的屋顶和重檐的坡度都减小了,现在没有以前那么尖了,所以看起来更立体。

宝顶的款式也有很大区别。

三生三世:我愿意再等你七万年。

北京天坛祈年殿古建筑群自2005年5月21日起进行了全面修缮,这是自清代光绪年间祈年殿重建以来的第三次大修。这是现在的祈年殿。现在的祈年殿是一座圆形建筑,直径32.72米。金字塔形的屋顶,金色的屋顶,蓝色的瓦片,层层叠叠,总高度38米。

红墙青瓦祈年殿......

365天更营?写作训练营第二天就发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