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舍身取义的例子

1,康有为

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随梁启超逃往日本。谭嗣同是“愿杀贼,无力回天”。他坚信“没有行者,就没有未来;无死者,无赏主,从容而死,留下名句“我自横刀笑天,去留昆仑山。”

2.谭嗣同

65438年至0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28日(光绪二十四年)在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壮烈牺牲,时年33岁。同时遇害的还有、、刘光第、杨锐、康,他们六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3.文天祥

元朝出兵灭南宋。文天祥闻讯,拿出家当,招募三万壮士,组成起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兵那么多,你们这么几个人怎么抗得住?”?不就是老虎和羊打架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无人援救,是我最苦恼的事。虽然我的力量单薄,但我会为我的国家尽力!"

后来南宋统治者向元军投降,文天祥仍坚持抗战。他对所有人说:“拯救国家就像拯救你的父母。父母有病,即使很难治疗,儿子还是要尽全力抢救!”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并写下名句:“人生自古无人死,所以要保重。”

表明坚守民族气节至死不渝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说,最终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赴死。多年来,文天祥的救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4.屈原

屈原原是楚国的重臣,早年深受楚怀王的信任,是他的左弟子。他经常和楚怀王讨论国家大事,参与制定法律。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齐联合,共同抗衡秦。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的国力增强了。然而,由于屈原自身诚实坦率的性格以及他人的诽谤和排斥,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

王怀二十四年,屈原被逐出郢都,居北汉。流放期间,屈原感到苦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充满了对楚和楚风的怀念,以及为人民和国家服务的热情。后来,他被叫了回来。王怀三十年后,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阻,执意入秦,被扣留,后死于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楚清愚昧无知,听信殷的谗言,再次驱逐屈原。屈原生活在湖南水原响水一带。清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国将军挥师南下,无功而返,破都郢。屈原在绝望和愤慨之下,把一块大石头扔进了汨罗江,死了。

5.项羽

项羽被刘邦包围后,以为自己脱不了身。他的下属说:“我开始打仗已经八年了。经过70余战,所有反抗我的人都被我打败了。我攻击的人都表现出服从,从来没有输过,所以他们称霸天下。现在他们被困在这里了。不是我不会打,是天要打死我!

今天是战斗到死的日子。我要快乐地为你而战,我必须赢三次。我会为你打败围城,斩断将军,斩断旗帜,让你知道杀我的是上天,我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他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此时汉军几度被围。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替你自相残杀!”

于是下令骑兵分四路冲下山,在山东会合。项羽大叫一声,杀了一个汉将。赤泉的侯阳西追项羽。项羽大叫一声,杨和的手下全都大吃一惊。退后几英里!项羽和骑兵分成三队。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个队,所以分三队包围。

项羽飞了出去,同时杀了另一个汉将和近百人,然后加入骑兵,只损失了两个骑手。项羽问:“如何?”骑兵赞赏地回答:“就像国王说的那样。”

项羽一路逃到吴江,遇到了吴江阁的馆长。导演为了东山再起,劝项羽回江东,但项羽以没脸见江东父老为由拒绝了,把自己交给了导演。于是,项羽下马作战,一口气杀了数百汉兵,自己也受了十几处伤。然后用刀割伤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