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印度的历史?

折叠原始社会

印度新德里

印度新德里

在纳尔马达山谷(后来命名为纳尔马达)发现的一些分散的早期人类化石表明,人类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就已经在印度生活了。纳尔马丹的属分类不确定(直立人还是智人);其存在年代从20万年前到50万年前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于约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中石器时代相当于地质学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广泛分布于次大陆和斯里兰卡;最早的中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斯里兰卡,最北的遗址发现于兴都库什山脉,那里的文化似乎是旧石器时代文化在同一地区的直接发展。

大约从公元前6000年开始,印度各地都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分布更广。印度的新石器文化普遍晚于两河流域。[1]

印度的石器和石器时代,或者说青铜时代,但是金属也进入了人类的生活。石和石结合时代的文化主要见于恒河和亚穆纳河之间的土地,以及拉贾斯坦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邦。[2]

折叠早期文化

已知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三千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位于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当哈拉帕文化发展到相当发达和成熟的阶段时,由于不为人知的原因,它衰落了,最终完全消失了。

从西北进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带来了新的文化体系,而不是哈拉帕文化。这种文化(有时以其神圣的名字称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种姓制度大概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这个历史时期就是所谓的万国时期,因为佛教就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这个时期也常被称为佛陀时期。印度的精神生活在各个国家的时代非常活跃,出现了许多哲学或宗教的流派,其中佛教和耆那教影响最久。

折叠十六公国

十六个国家是16强大的王国或共和国,覆盖了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但也有其他较小的国家分散在这个范围内。十六公国通常指的是:佳斯、坎萨罗、杨家、莫杰托、富里士(后记)、摩罗、智提、后记、古卢、潘卡罗、摩诃耶、修罗塞纳、阿诗波、阿诗迪。在印度众多邦中,今天位于比哈尔邦的摩揭陀邦逐渐处于主导地位。[3]

折叠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国王大流士一世征服了印度河平原。

大流士一世之后,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印度,他帮助孔雀王朝崛起。

亚历山大退兵印度后不久,被称为月亮之王的旃陀罗笈多推翻了墨界陀的南陀皇族。旃陀罗笈多建立了孔雀王朝,这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政权。他赶走了旁遮普邦的希腊残余势力,逐渐征服了印度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他统治的后期,月亮守护者击退了塞琉古一世的入侵,获得了统治阿富汗的权利。孔雀王朝最终在阿育王时期达到顶峰。

从2世纪初开始,希腊人、塞浦路斯人和安息人在夏季入侵印度;塞尔维亚的侵略尤其广泛。大月氏成为最成功的入侵者,他们在印度北部建立了强大的贵爽帝国。[3]

折叠笈多时代

经过几个世纪的繁荣,贵爽帝国分裂成小的政治势力。笈多王朝取代了他们在印度北部的统治地位,由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笈多王朝是孔雀王朝之后印度第一个强大的王朝,也是印度人建立的最后一个帝国政权。它通常被认为是印度古典文化的黄金时代。和孔雀王朝一样,笈多王朝的发源地在莫杰托;这个王朝的第一任君主都是征服者。他们确实统一了印度北部,但是他们没有在南部扩张太远。在文学上,出现了古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卡利姆多。

从中亚入侵印度的库达人严重破坏了笈多王朝。拉达人后来被印度社会同化,但他们在5世纪和6世纪的活动促成了帝国的解体。在很多地方,王侯和民族反对笈多王朝的中央权力,因此帝国迅速崩溃。所谓的后笈多王朝(实际上与真正的笈多王室无关)的统治权力再次回到了摩揭陀手中。[3]

折叠拉奇普特人

大约在7世纪,北印度出现了一支新的力量,拉其普特人。他们在7世纪和8世纪后的印度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从7世纪中叶到12年底穆斯林征服北印度的历史时期通常被称为拉吉普特时期。

8世纪初阿拉伯人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省,拉开了穆斯林远征印度的序幕。在9 ~ 11世纪,南印度出现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如朱和潘迪亚。其中,朱罗曾经侵略过印度尼西亚的岛屿。[3]

折叠德里苏丹国

伊斯兰教对印度的真正征服始于公元11世纪,是中亚的土耳其人进行的。加萨尼王朝苏丹马哈茂德12多次远征印度,对印度北部造成严重破坏。1173年,中亚的加萨尼王朝的领土被其前属国阿富汗的库尔王朝吞并。库尔勒王朝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库尔勒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第二次特莱战役中果断击败赵涵人;1206年,留在印度的总督古特布-丁·艾巴克(Gutb-Din Aybak)采用苏丹的称号,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印度北部,以德里为首都。从此,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就是德里苏丹国的历史。[3]

折叠的莫卧儿帝国

德里苏丹国解体造成的权力真空并没有持续多久,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很快出现在西北部。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裔巴巴尔从中亚进入印度,在第一次帕尼帕特之战中击败了罗迪王朝最后一位苏丹易卜拉欣罗迪。巴巴尔占领德里,被尊为“印度斯坦皇帝”。随后在1527击败了拉其普特人,在1529消灭了阿富汗人的残余力量。巴巴尔建立的政权被称为莫卧儿帝国。

奥朗则布死后的莫卧儿帝国被称为“后莫卧儿”。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皇帝大多无能,而万利达人越来越强大,有被莫卧儿人取而代之的趋势。然而,决定印度命运的是欧洲列强。[3]

折叠殖民时期

葡萄牙是第一个在印度建立据点的欧洲国家,他们的殖民地在莫卧儿帝国的版图之外。此后,荷兰人也积极介入,打败了葡萄牙人。奥朗则布在帝国全盛时期无视欧洲殖民者的危险,他的后代在被迫面对欧洲人的时候已经因为帝国的衰落而虚弱不堪。到18世纪,在印度追求利益的欧洲列强主要是英国和法国。经过一番斗争,英国人取得了优势,把法国的存在削弱到只有几个小殖民地。

在印度管理英国事务的主要实体是英国东印度公司。1818年万利达政权最终倒台后,大部分印度王公都承认了东印度公司的宗主权。最新被英国吞并的印度领土是信德省(1843)、锡克教控制的旁遮普省(1849)、贝拉尔(1853)和奥德省(1856)。由于殖民者的种种不利政策,1857年爆发了著名的印度民族起义。1858年通过的《印度管理改进法案》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印度事务部长接管了其所有职权。并成立了以印度总督为首的印度政府。英国人也正式结束了毫无意义的莫卧儿王朝,将巴哈杜尔·沙阿二世流放到缅甸。从此,印度进入了英国政府直接统治的时代。英国直接统治的印度(称英属印度)分为13个省,包括缅甸。此外,在英国的严密监管下,印度王公统治的地方邦约有700个,占印度全国面积的40%(部分省份也有地方邦)。以印度为基地,遏制俄国在亚洲扩张的思想,使得一些英国官员致力于扩大英属印度在西北的领土,导致了1878到1880的第二次阿富汗对英战争。1885年,印度国大党成立。1906年,全印度穆斯林联盟成立。英国人有意识地利用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

1885之后,印度几乎每年都有民族主义者的集会,但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官僚显然忽视了印度人的诉求。英国统治印度的目标只是为了避免饥荒。1909年,英国通过了《马里-明托改革法案》,规定在立法机构的改选中,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要分开选举。自此,宗派政治成为一种制度,印度国运分裂。[3]

印度的折叠分区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印度民族主义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65438+2009年4月3日,英军发生阿姆利则屠杀印度人事件。这些事实使已经成为国大党主要人物的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改变了对英国政府的态度,于1920重组了国大党。国大党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领导了多次反英斗争,其指导原则是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度民族运动继续发展。1944年甘地与真纳的会面以失败告终,印度穆斯林已经广泛支持建立独立的伊斯兰国家。

二战结束后,英国实力急剧下降,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已不可能维持。1946印度皇家海军起义。1947英国提出蒙巴顿计划。根据这一计划,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于1947年8月和15年8月成立,英国在印度的统治宣告结束。[3]

折叠共和国

独立后,印度共和国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印度分治带来的后遗症。独立后的第一年,印巴之间就因为克什米尔争端爆发了军事冲突。尼赫鲁执政时期,印度倾向于社会主义,制定了继苏联之后的经济发展五年计划。印度在1971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也付出了倒向苏联的政治代价。印度于1975年吞并锡金王国,将原锡金王国设为所谓锡金邦。20世纪初,印度已成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3]